謝凱
摘 要:隨著我國科技的快速進步,教育體制的改革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傳統的教學方式逐漸被新型的授課模式所取代。簡要分析了小學語文教學中探究式學習的主要方式,希望對廣大教育同仁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探究式教學;重要意義;主要方式
小學語文是小學生接觸最多的課程,也是小學生學習先進知識、培養做人品格的重要途徑,對于小學生的學習和成長具有重要的意義。而探究性教學方式對于小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知識,培養語文學習興趣的意義也不容忽視。
一、創設環境,樂于探究
小學語文學習的興趣主要來源于故事感和畫面性,小學語文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緊抓這一特點,通過這些故事性的東西來創造舒適、輕松的氛圍,只有在學生感覺愉悅的課堂環境中,小學生才能真正放松地去提出問題、討論問題、探究真理,這對于提高小學生對于探究的興趣是極為重要的。
二、提出問題,引導探究
探究式學習的主要源頭就是問題,只有問題才能引入探究,也只有問題才能作為探究的工具,所以,小學語文老師在安排授課時,要著重考慮可以引起學生進行探究的問題,這樣才能夠緊緊抓住學生學習的注意力,將其引入探究過程中。例如,在學習《坐井觀天》這一文章時,老師可以事先預備“青蛙如果跳出井口可以看見什么?”“青蛙坐在井里可以玩游戲嗎?”等小學生感興趣的問題,這樣小學生學習起來既有新鮮感,又可以自己探究尋找出問題的答案,對其學習的效果是具有重要意義的。
三、舉一反三,整合探究
小學生學習語文時會用到探究式學習方法,但是不僅僅是在學習課文時用到,更多的應該是舉一反三,將一篇文章中涉及的知識全部都探究出結果,這樣才能最大化地提高學習效果。例如可以在語文課程延伸的相關知識中展開探究,也可以在語文相融合的課程中展開探究,增加小學生學習知識的寬度和廣度。例如,在學習《美麗的小興安嶺》這一文章后,老師可以組織學生以“我眼中最美的風景”為題,自主書寫一段文字,以此來鍛煉小學生的想象力和寫作能力。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探究式學習主要是通過創設氛圍引起小學生探究的興趣,再通過提出問題將小學生的思維引入探究,最后再通過舉一反三,探究整體相關的事物,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小學生語文的教學質量。
編輯 范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