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炳蔚
摘 要:在新課改的影響下,要求小學語文教師要結合這一階段中的教學需求與學生的實際水平,不斷深挖教材,提高教學的使用效率與質量,同時還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來設計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率。就文本再構來說,所體現的就是實現對教材的創造性使用。基于此針對小學英語教學中文本再構的策略進行了簡要闡述,僅供參考。
關鍵詞:英語教學;文本再構;策略研究
通過對小學英語教學進行文本再構,可以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成效。且對于教師來說在進行文本再構的過程中,要結合實際教學情況與教材內容,對于一些已經成型的文本進行重新再構,從而使之成為一個全新的文本。同時進行文本再構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在豐富的語境中學習與運用英語,從而提高英語的學習效率。
一、深入分析資源,讓學生喜歡學習英語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所涉及的各類語言素材都是學習過程中的藍本,同時也是學習中的起點。因此,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不斷深入挖掘語言素材,然后再進行文本再構。如,英語繞口令與詩歌等,都蘊含著豐富的美感,并具有一定的美學價值。因此,這也為教師進行文本再構提供了豐富的題材。
1.利用童謠進行文本再構
在童謠中具有豐富的韻味感,并可以促使英語語言變得更加富有音樂感。且對于學生與教師來說,傳統的英語童謠富有童趣與朗朗上口,這樣也就得到了廣泛的關注。所以,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這些傳統的英語民謠來進行文本再構,這樣也可以有效提高再構文本的韻律感。通過這樣的方法還可以增強學生的互動性,讓學生沉醉在美妙的韻律中,同時還提高了學生的語感。
2.利用詩歌進行文本再構
常言說詩歌是語言的藝術,其中的語言可以打動人們的心靈,給人以美的享受。因此,在采用詩歌進行文本再構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感受到語言中的詩情畫意,從而喜歡上英語。所以,針對這一點,就要求教師要充分分析詩歌,并做好文本再構,保證語言的豐富,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
二、積極創建相應的教學情境
語言與文化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在進行文本再構的過程中,要注重增強學生跨文化交際的體驗。且在學習小學英語知識的過程中,要注重語言的內化與文化的外化。進行文化外化其實就是將自己的思想意識等行為通過語言等形式與手段來作用于外部世界的過程中。且讓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學習另一種文化,而學習的最終目的又是運用。所以也就是要將個體文化實現外化,并從多個角度出發。因此,對于小學英語教師來說,要在開展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接觸到相關的語言情境,這樣學生就可以在學習文本的過程中感受到濃濃的英語文化味道。
三、進行文本再構,激活學生的英語思維
學生可以通過文本語言與文化體驗激活自身的英語思維,并開始模仿。讓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方法之一就是進行模仿,英語的思維就是從模仿開始,但是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如果學習僅僅停留在模仿上,那樣還是無法實現最終的交際,所以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英語的過程中,要幫助學生實現語言的遷移與發展,從模仿過渡到創造。因此,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課堂教學的目標與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四、明確學習目標
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可以看出,對英語教學進行文本再構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教學的有效性。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也轉變了自己的地位,從解釋者變成了創造者。但是在進行文本再構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文本再構的質量,其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著英語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因此在實際中,教師要明確進行文本再構要堅持以教材為基礎,確定教學目標。同時還要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以及語言為基礎,控制好文本的難易程度。其次,教師要明確進行文本再構并不是為了要增加文本的難度,而是要科學地體現出文本,如果文本脫離學生與教材,就會讓學生產生抵觸的心理,而這也背離了文本再構的目標。
五、采用標準的文本語言
英語語言教學中,文本作為教學的載體、學習者的藍本,在準確性上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所以,教師在進行文本再構的過程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保證語言的精準性,同時還要避免中式英語的出現,保證文本語言的地道與美感。
總之,通過進行準確的文本再構,學生才不會感受到學習英語知識是困難的,而是充滿美感與內涵的。因此,對于教師來說,要正確引導學生,讓學生感受英語,喜歡英語。
參考文獻:
[1]詹洪法.構建智慧型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小學英語詞匯句、型教學的設計及反思[J].小學教學設計,2015(33).
[2]費勝昌.開展中學英語課外語言實踐活動的有效途徑:杭州外國語學校蹲點學習有感[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2(03):75-76.
[3]居梅芳.小學英語語篇教學中文本再構的實踐[J].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學報:基礎英語教育,2011(05):64-65.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