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興銘
摘 要:人生在小學階段,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尚未建立和形成,小學生的成長需要有良好的社會環境、教育環境和家庭環境,環境的和諧、教育的和諧,家庭的和諧對他們而言十分重要。要使小學生增強信心,建立健全的人格,思想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思想教育以鼓勵、褒獎、表揚為主要手段,挖掘學生自身發展潛能;思想教育是要善于挖掘學生的潛能和發現學生的優點,從而使學生的思維活動處于良好的活躍狀態,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對未來充滿信心,以積極的心態來迎接各種事物的挑戰 。
關鍵詞:思想教育 ; 和諧; 藝術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市場經濟大潮的不斷沖擊,人們的價值觀念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社會生活千姿百態,積極和消極并存,正面效應和負面效應同時出現,多樣的生活方式和多元價值觀容易形成對社會主導價值體系的動搖和威脅,使人們產生心理困惑和理想信念的危機。社會轉型期青少年思想道德問題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和普遍重視,青少年道德教育正在發生重大的變革,面臨著新的課題。在新時期加強小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意義重大,迫在眉睫。
一、思想教育的目的和作用
思想教育就是指意識到了物的價值以及人的才能而加以認識和重視,或予以褒獎和贊揚,讓物盡其用,人盡其能。思想教育以鼓勵、褒獎、表揚為主要手段,以學生的需要為出發點,以尊重學生、提高學生的自身價值為前提,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及挖掘學生自身發展潛能,讓每個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祖國的未來和未來世界的創造者和主宰者。思想教育就是要善于挖掘學生的潛能和發現學生的優點,對學生要以鼓勵性的語言,使他們在情緒上和心理上得到一定的滿足,使之學習心境保持愉悅狀態,從而使學生的思維活動處于良好的活躍狀態,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對未來充滿信心,以積極的心態來迎接各種事物的挑戰 。
二、和諧的環境是思想教育的保障和物質基礎
思想教育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共同努力。“教師和家長是思想教育的行為主體,所以教師和家長必須首先懂得尊重和賞識孩子。然而社會是教育的大環境,整個社會的氛圍也應該是尊重、賞識的氛圍。”人的本質屬性是社會性,人必須生活在一定社會環境中,離開社會的人是無法生存的。小學生的健康快樂成長離不開良好和諧的社會環境,在社會這個復雜的大環境中,每個人都要尊重和賞識小學生,不要因為他(她)們小,“不懂事”而忽略了他(她)們。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個家庭的成敗與和諧,對一個人的成長至關重要。隨著現代經濟的高速發展和社會環境的客觀變化,獨生子女越來越多,“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仍是家庭主流。因此,家長對學生學習的狀況不關心是無理由的。“沒有不對的孩子,只有不對的方法”,當他(她)們遇到問題時或做的不對時,我們不要過分去追究其責任,要查找原因,并努力去改變這種現狀,用一種寬容的心態去對待。創造一個孩子成長的、和諧寬松愉快的家庭環境。
教育環境是思想教育的主戰場。學校要通過各種形式的活動進行思想教育。如每周一次的升降國旗儀式,國旗下的講話;設立光榮榜;建立優秀學生獎勵機制等。
三、初步樹立“三觀”教育是思想教育的主體
小學階段是一個人成長的重要階段,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尚未形成,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萌發時期。小學教育的成敗關系到一個人的健康成長,一個社會的和諧繁榮,乃至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存亡。人的啟蒙教育往往影響到一個人的一生。因此,小學教育階段的賞識教育是整個教育的關鍵。
1.認真對待每一個學生。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主體,都有自身的個性發展空間和個性發展特點。孔子說,教育要因材施教。思想教育也要因人而宜,因人而定。不同的特點決定賞識點的差異,要認真觀察每個學生的優點和突出的表現,給于其不同的鼓勵和表揚,讓其感覺自己是與眾不同的,從而能正確認識自己的長處和與別人的差距,樹立信心,鼓足勇氣,健康愉快的全面成長。
2.要尊重每一個學生。作為教師要認真聽每一位學生的心聲,要相信每一位學生。對學生所做的事要有正確的評判,要明辨是非。在小學教育階段,教師的言行,教師評判是非功過的能力會影響人的一生。尊重每一個學生,賞識每一個學生對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至關重要。
3.學會激勵每一個學生。每個學生,總是想把自己最優秀一面展現出來,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和褒獎,這種愿望會比社會上的其他人更強烈,更具有現實意義。激勵是在于啟智、培養學生意志品質,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4.學會寬容每一個學生。每個學生的聰明才智和天質稟賦都基本相同,但到最后,他們成長結果卻大相徑庭。這說明老師、家長、社會要懂得教育,懂得寬容和欣賞,對學生的過錯要有寬容心。做錯事或者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往往形成較大的心理壓力,自卑、自責、不知所措,教師、家長要有寬容心,而不能用打擊、挖苦的方式打消學生的積極性。
四、思想教育要講究藝術
1.高素養的語言藝術。也許簡單的一句話,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賞識你的學生,讓每一個學生在“我能行”的心態中覺醒。讓優美的語言激活每一個學生渴求知識的心靈,喚醒每一位學生學習的熱情,讓學生在愛的陽光中愉快成長。
2.恰當得體的行為藝術。“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對學生的尊重與賞識不僅僅局限于語言,還可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來讓學生感受。這種實際行動更具有現實意義,更具有激勵作用。
3.豐富多彩的表象藝術。教育是一種現象,是一種語言和行為的藝術,更是一種多姿多彩的社會現實的寫照。把社會引入教育,把教育融入到社會當中,是教育藝術的現實要求。教育不能脫離現實,教育必須反映現實,教育是社會現實的表象。賞識教育就是要用豐富多彩的表象藝術提高學生的素質,促進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來適應社會現實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