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奇詩
【摘要】樹立榜樣是德育工作常用的一種方法,對小學生的價值觀念、行為規范、習慣培養有著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如何通過說服教育、主體示范、情感陶冶等教育方式來提高榜樣的表率作用,促進學生的健康、全面的發展呢?本文立足學校德育工作的立場,秉持著源于生活、一分為二兩大原則選擇身邊的優秀學生成為學習的榜樣,分別從“樹立好榜樣,發揮榜樣的正面感染作用”、“巧用壞榜樣,發揮榜樣反面的矯正作用”去開展榜樣教育活動,實現“讓學生教育學生”的德育工作目標。
【關鍵詞】榜樣 學生 教育 正面 方面
榜樣教育教師根據教育目的,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選擇相應的榜樣啟發,引導學生模仿、學習榜樣的行為習慣、知識技能、思想品德的過程與方法。這也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開展途徑之一,但是以往的榜樣教育幾乎都是以革命先烈、有突出貢獻的人作為學習榜樣,但是這些形象光輝的人物卻讓榜樣的教育性難以充分發揮出來,反而造成榜樣力量的受損和耗散。為此,筆者通過讓身邊的學生成為榜樣著手,樹立好榜樣,發揮榜樣的正面感染作用;巧用壞榜樣,發揮榜樣反面的矯正作用;實現“讓學生教育學生”的德育工作目標。
一、學生榜樣的樹立,應該注重科學性
樹立榜樣,是開展榜樣教育的前提;為了科學、正確地選擇榜樣,我分別從榜樣自身、學生的內在需求、榜樣所帶來的教育效果三方面去思考和探索。我認為,榜樣的樹立應該符合以下兩大原則:
1、榜樣的樹立應該源于生活
榜樣教育一直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旋律,也不乏榜樣代表,如舍生取義的劉胡蘭,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雷鋒,等等。但是我們也發現這些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成長的榜樣,在現在教育效果似乎大不如前。究其原因,這些榜樣超出了學生的生活范圍,也遠離實際情況,讓學生感到遙不可及。其實榜樣并非都是“高、大、全”的,我們自己班級也有很多值得同學之間互相學習的榜樣,而這些榜樣是大家認識的,是具體可感的,更能讓學生接受,從而能發揮立竿見影的示范作用。因此,我有針對性地結合每階段德育工作主題,樹立每周之星、學習標兵、文明楷模等不同的榜樣,組織開展不同形式的榜樣教育活動,實現“讓學生教育學生”的預期目標。
2、榜樣的樹立應該一分為二
榜樣可以分為好榜樣和壞榜樣,一直以來在德育工作中,大家都對好榜樣趨之若鶩,而對壞榜樣退而避之,這也是學校德育實效性偏低的根源之一。好榜樣的正面激勵教育效果是有目共睹的,而“壞榜樣”其實不是榜樣,只是榜樣的反面,也有著不可估量的教育意義。如果說好榜樣是形象地鼓勵學生“應該做什么”,那么壞榜樣則是實實在在地告誡學生“不能這樣做”,而且還真實地呈現了“這樣做得后果和代價”,這種教育效果是立體的、直擊人心的。為此,在榜樣教育中應該把“樹立好榜樣”和“巧用壞榜樣”結合起來,互相轉化,互相利用,從而達到激勵其進步、勉勵其改正的教育效果。
二、榜樣教育活動的開展,應該正、反兩方面結合
既然榜樣有好、壞之分,那么榜樣教育活動也應該有區別、有針對性地開展,既增強好榜樣的激勵作用,也發揮壞榜樣的警示作用,從未提高德語工作的實效性:
(一)樹立好榜樣,發揮榜樣的正面感染作用
好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當學生身邊有著一個可感、可敬、可學的“好榜樣”,就會產生產生一種“向他學習”的想法,以榜樣為目標,并且付之于行動,在言行舉止上模仿榜樣,不停鞭策自己,從而促進學生的自我成長。
1、讓學生教育學生,在學習上做到愛學、樂學
在學習上,因為是在同一個班級共同開展的,學生之間是相互影響,互相教育的,往往學生的一次幫助、一句安慰可能比教師苦口婆心的長談還有效。因此,在座位的編排上,我一直堅持“一幫一”的原則,開展學習幫扶活動,讓成績好、自覺遵守紀律的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去感化、影響有待提高的學生。而實踐也證明,這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
小方是一位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她的同桌李建強卻是一個讓教師和家長都頭痛不已的“頑主”,他一直都無心向學,讀與不讀不要緊、考多與考少沒關系。但是自從與小方同桌后,卻在上課時間卻從來不搗蛋了,他私下曾對人說:“自己不學就算了,總不能影響別人學習嘛。”一天,早讀時間,他坐著發呆,我提醒他讀書,可他卻趴下來,不予以理睬,我問:“怎么不讀書啊?”“忘了帶課本,”他一臉不高興,大聲說。我也不悅,剛想批評他。這時候,小方把自己的課本王桌子中間一方,輕輕說:“我們一起讀吧。”他一愣,想了一下,點了點頭,開聲讀起來。
我從中得到啟發,經常在他面前表揚小方的優點,鼓勵他以此為榜樣,虛心向她學習,努力向她靠攏;并且請求小方平時有意識地多幫助他,慢慢地他開始不再逃課,按時完成作業,上課還能積極舉手回答問題,在期末評選中還獲得“學習成績進步獎”,他的家長還專門送了一套《中國二十四史》給小方表示感謝。
2、讓學生教育學生,在生活中做到勤勞、節約
在生活中,現在城里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都是家里的寶貝,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不但四肢不勤、五谷不分,而且生活自理能力極差,嬌氣、自私等不良生活習慣也隨之而生。為了糾正這種不良的生活之風,我在班上嘗試了“生活體驗日”的榜樣教育:
劉志文是我班典型的“公子哥兒”,父母都是單位的領導,用他自己的話就是“我只負責學習”,就連吃課間餐的飯盆也帶回家讓媽媽洗。而小他一歲的林輝剛好相反,來自農村的他寄宿在城里的親戚家,平時班上其他同學不愿意干的臟活他都搶著做,上下學還要負責接送親戚家的表弟。我把李志文的情況與其家長溝通,在經得他們和林輝家的同意后,我選一個周六,帶劉志文去林輝家做客,讓他體驗一次農村勞動生活,希望借助林輝的榜樣作用能夠對他有啟迪的教育作用。
路上,劉志文對此行顯得極為興奮,在經過簡單的介紹后,林輝的父母就忙著下田干活了。林輝也開始調潲水喂豬。李志文則捂著鼻子說:“臭,臟!”我讓劉志文幫忙把潲水抬去豬圈,他不肯,我刺激他說:“你是不愿意抬,還是抬不起啊,林輝可是比你小的啊。”他不服氣,一手掩著鼻子,一手抬起潲水。到了豬圈,他嫌臟,怎么也不肯進去,還很驚訝地問林輝:“這么臭,你怎么受得了啊?”“臭也要喂豬的啊,要不哪有餐桌上可口美味的豬肉啊,而且我的學費還指望著它們呢。”林輝說。
我明顯看到劉志文的臉紅,他走進豬圈,靜靜地幫忙喂豬。從林輝家回來后,劉志文似乎變了個樣,不但開始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勞動,也不像以前那樣花錢大手大腳的,在一次班會上他還 正言厲色地批評了班上有同學亂扔粉筆的不文明行為。
(二)巧用壞榜樣,發揮榜樣反面的矯正作用
壞榜樣是一種特殊的教育資源,如果讓其大行其道,肯定會讓其他學生“近墨者黑”;相反,如果科學分析,有針對性地教育,既可以讓壞榜樣自身知錯能改,更可以讓學生在思想上認識到錯誤,在行為上不再重蹈覆轍。
1、挖掘壞榜樣的閃光點,讓學生擇其善者而從之
壞榜樣并非一無是處的,對犯錯誤的學生“一棍子打死”的教育方法也是不科學的,教師一方面應該肯定反面教材身上的優點,讓其感受到教育的愛和溫暖,從而杜絕了學生“破罐子摔破”的消極做法;另一方面,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看到壞榜樣的長處,并鼓勵學生向其學習,學生會有一種“他尚能如此、我肯定也不差”的好勝心理,教育效果自然就事半功倍。
這學期我班掀起一股玩陀螺的風氣,幾乎人手一只陀螺,而且一個比一個新奇、一個比一個昂貴,不少學生還到了癡迷的程度,不但下課玩,上課也偷偷玩,討論的不再是學習,而是玩陀螺的新的和技巧。不可否認,這種游戲在很大程度上訓練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意志力,但是再好的玩具如果把持不好,也會讓學生玩物喪志,而且金屬制作的陀螺飛轉起來有著一定的危險性。如何剎住這股不正之風呢?單單靠沒收明顯也不是有效的辦法。
在一節自習課上,突然孫少立很不耐煩地大聲說:“你們別玩了行不,總是飛來我這里的。”原來,王明彬隔著同桌孫少立和鄰桌的梁曉偉在玩陀螺,陀螺不是碰到孫少立的頭,就是落在他的作業本上,為了維持課堂紀律,我把他們三個叫到辦公室,王明彬和梁曉偉都承認了玩陀螺,孫少立卻突然插一句:“真不明白有什么好玩的。”
“你以前還有好幾個陀螺呢,”王明彬說。
“我早就不玩了,”孫少立憤憤不平地解釋。
我試探地問他:“大家都在玩,為什么你卻不玩了呢?”
“玩陀螺很危險的,《新聞聯播》報道有一個學生在玩陀螺是弄瞎了同學的一只眼睛,他家賠了十幾萬塊錢呢;而且很多陀螺含有重金屬的,會通過皮膚接觸而損壞我們的視覺神經和大腦系統,所以我都不敢再玩,”孫少立不緊不慢地說。
王明彬和梁曉偉認真聽著,都驚呆了,保證以后不再玩了。我靈機一動,想:“讓孫少立去給大家講講,肯定比我開班會三令五申強調還要有效果。”果然,一周后,陀螺在我班幾乎消聲滅跡了。
2、正視壞榜樣的缺點,讓學生擇其不善者而改之
壞榜樣的缺點、所犯的錯誤往往都是付出了代價的,當中的痛苦和愧疚只有自己最清楚,如果讓這些學生成為教育的主人,用自己的經歷去提醒他人,用真情實感去感化別人,這種教育方式肯定比教師的批評和勸說更直接、更有效。
學校有個姓李的同學,因為沉迷網絡游戲,上學期沒錢上網而入室盜竊被人發現,在逃走時用到扎傷人,而被送進少管所,無奈地離開了校園。我認為這是發生在我們身邊實實在在的案例,對學生有警醒作用,在與少管所取得聯系,和李同學溝通后,我決定結合安全教育的教育主題,組織學生參觀少管所,讓李同學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對學生現身說法。從少管所回來后,我班學生去網吧的人數和次數都明顯少了很多。
教育實踐成功證明,榜樣作為一種外在的標準,對學生的學習、生活、日常行為有著激勵和調整的教育作用,也是提高學校德育工作有效性的途徑之一。因此,教師應該秉持著“讓學生教育學生”的工作目標,引導學生發現身邊的榜樣,鼓勵學生向這些榜樣學習,讓學習者與榜樣之間互動互進、相互提高,共同健康、和諧、幸福地成長。
【參考資料】
[1]黃向陽.德育原理[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145.
[2]戴銳.榜樣教育的有效性與科學化[J].教育研究,2002,8:19-23.
[3]陳桂生.學生行為引導中的榜樣問題[J].教育學術月刊,2008,7:5-7.
[4]岳曉東.青少年偶像崇拜與榜樣學習的異同分析[J].青年研究,2001,3:1-9.
[5]彭仲生.榜樣激勵在小學生思政教育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2006,9: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