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湖蘭·吾拉木
【摘要】如今,計算機已經成為了人們工作和學習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設備,改變了社會信息的傳遞方式,極大的提升了社會生產和生活的技能水平。然而,隨著計算機應用范圍的不斷擴大,計算機安全問題也隨之而來,計算機硬件設備運行的穩定性、軟件系統的安全性等都受到嚴重威脅,對用戶的信息安全造成很大影響。本文就主要針對計算機安全面臨的問題以及防御對策進行簡單的分析。
【關鍵詞】計算機安全 網絡安全 硬件設備 軟件系統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計算機技術已經廣泛應用于社會生產和生活的各個領域中,對社會生產和生活方式都產生了很大的推動作用,促進了現代社會的快速進步。隨著計算機的普及,計算機安全問題也隨之暴露出來,計算機硬件設備的運行故障、計算機病毒和黑客的入侵等問題都對計算機系統運行的安全性和穩定性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對于使用者而言,不僅造成用戶信息的破壞和丟失,甚至對國家信息安全造成嚴重威脅,因此要重視計算機安全問題。
一、計算機安全面臨的常見問題
1.硬件問題
硬件系統是計算機的基礎組成部分,在計算機硬件系統運行過程中,涉及到的安全問題主要體現在:第一,硬件系統自身的運行故障問題,當計算機系統遇到病毒或者黑客入侵時,通常最先受到攻擊的是軟件系統,隨著病毒的入侵,會導致計算機的運行變得緩慢,進而影響硬件設備的運行,造成硬件故障而導致系統癱瘓。第二,電磁泄漏,這是黑客入侵計算機系統時常用的一種方式,黑客可以根據計算機硬件設備的電磁泄漏情況迅速找到設備的漏洞,并且由此進入到傳輸程度中對信息進行篡改和竊取,如果計算機的使用者和管理者對電磁泄漏問題不能給予足夠的重視,就容易造成安全隱患。第三,計算機網絡環境下使用的芯片結構容易受到木馬、黑客的攻擊,因為互聯網自身具有很強的開放性,暴露于網絡環境下的芯片系統需要很容易給病毒和黑客造成可乘之機,進而通過芯片系統進入到軟件內部,對信息的安全造成威脅。
2.軟件問題
在計算機軟件運行過程中常見的安全問題有:第一,信息被竊聽或者盜取。當計算機軟件系統受到危險因素影響而形成漏洞時,最常見的形式就是信息的丟失或者損壞,這不僅會影像信息的安全性,而且對信息的使用者會造成很大的損失。第二,病毒的入侵。計算機病毒具有傳播速度快、破壞范圍大等特點,一旦病毒進入到軟件系統就會快速蔓延,而且病毒具有傳染性,可以在短時間內快速進入到各個軟件系統中,最終導致整個計算機網絡的癱瘓。第三,身份偽裝。有些黑客會使用身份偽裝的手段獲得合理的食用權限進入到系統,再從系統中竊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對系統信息進行篡改,影響軟件系統的安全性,也容易造成隱私信息和商業信息的暴露。
二、加強計算機安全性的防御對策
1.對文件進行加固處理
通過加固處理后的文件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穩定性,抵御外部風險的能力也獲得增強,所以在使用計算機的過程中,可以對某些重要文件進行加固處理,運用端口對接的形式對文件進行加固處理。同時,也可以對計算機硬件設備進行加固,如主板線路的維護等,通過有效的加固措施可以為計算機的運行創造良好的環境,減少由于計算機自身的硬件問題對文件安全性造成的影響。
2.網絡加密技術
通過網絡加密技術可以為計算機系統構建一個屏障,具備解密口令的郵件才能進入到系統,一旦有垃圾郵件進入時系統會產生預警標識,快速識別惡意入侵的信號,并且及時驅除,可以快速阻攔垃圾郵件的入侵。目前使用的網絡加密技術,主要有公鑰加密和私鑰加密兩種形式,根據系統運行的需求選擇合適的加密技術可以獲得更好的效果。另外,認證技術也是計算機網絡運行過程中有效的安全強化技術,通過認證的形式可以對訪問計算機系統的異常程序進行及時認證和處理,及時阻止存在異常的程序,減少非法訪問帶來的安全隱患。在運用認證技術時一般是通過電子簽名、數字證書等形式對訪問者的身份進行確認,再對其訪問的權限進行限制,有效的保證信息的安全性。
3.用戶安全意識的強化
計算機的使用者自身的安全意識對計算機安全有重要的影響,首先作為用戶在訪問和接受訪問時,要注意對安全信息的識別,通過設置防火墻等形式對外部訪問進行控制,減少計算機病毒和黑客的如前進,可以有效的增強計算機系統的安全性。同時,需要通過有效的措施加強計算機的安全管理,構建相應的管理機制,加大對系統安全的防御力度,不斷增強計算機系統運行的穩定性,為軟件運行提供良好的環境,有利于促進防御措施的實施。
結束語:
綜上所述,計算機在現代社會發揮重要的作用,在應用計算機的過程中存在很多影響計算機安全的問題,需要通過相應的防御對策構建起有效的阻隔屏障,減少危險因素對計算機安全造成的不利影響,保證計算機的作用獲得充分發揮。
【參考文獻】
[1]駱飛.計算機網絡安全面臨的問題及防范措施[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3(17)
[2]董燕.淺談計算機網絡安全面臨的問題及防范措施[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3(05)
[3]張露陽.計算機系統安全管理的常見問題及解決途徑[J].山東工業技術,20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