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靜 匡雪
【摘 要】現代學徒制是一種全新職業教育模式,涉及到學校、企業、學生三方面的關系與利益,在招生與招工、人才培養方案、教學運行與管理、考試評價、學生教育管理及師資配備等諸多問題需要探討。
【關鍵詞】現代學徒制;教學模式;人才培養方案設計
教育部根據《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文)要求,下發了《教育部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教職成》〔2014〕9號文),在全國有關高職院校正式啟動了現代學徒制教育的試點工作,我校應用電子專業和汽車專業也參加該項試點工作。通過半年多的試點,取得一定的成效和經驗,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有些學生和家長在傳統的“學而優則士”“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等傳統觀念影響下,對這種現代學徒的教育模式還存有疑慮和難于接受;二是企業參與的積極性還不高,受自身利益的影響,與學生及學校的關注點不一致,需要磨合;三是學校在課程設置、教學運行方式,學生管理等諸多問題還準備不足,只能“摸著石頭過河”。
一、現代學徒制的由來
傳統的學徒制在中、外歷史上一直是人類社會技術傳承的主要手段,18世紀工業革命后,傳統的學徒制已不能滿足大規模生產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學校的職業教育逐漸取代傳統的學徒制。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對高技能人才素質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而學校的職業教育與工作世界相脫離,課程被“大學學問化”,不能在真實的“工作情景”和 “工作過程”中培養出當今社會經濟發展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人們從德國二戰后經濟迅速騰飛中得到啟示,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建立以雙元制為特色的職業教育體系。雙元制就是一種將學校本位與工作本位培訓緊密結合的現代學徒制形態。在這個大背景下,各國開始紛紛研究和仿效德國的雙元制來發展本國的職業教育。英國于1993年推行現代學徒制,澳大利亞1996年開始推行新學徒制,瑞士、美國、加拿大等國也都開始根據自己的國情推行現代學徒制職業教育改革。
我國對現代學徒制的改革也十分重視,2014年2月2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了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任務和措施,提出了“開展校、企聯合招生,聯合培養現代學徒試點工作”的任務,教育部據此專門下發了有關試點文件。
二、現代學徒制的內涵
現代學徒制是將傳統的以師傅帶徒弟的培訓方式與現代學校教育相結合的一種人才培養方式,是對傳統學徒制的一種發展,它的主要特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這是學校與企業合作的一種雙主體職業教育制度,人才培養由學校與企業共同完成,二是以就業為導向,招工與招生同時進行,學生既是企業學徒工又是高職院校學生,具有雙重身份,學生與企業、學校與企業要簽訂合同,形成學校與企業聯合招生、聯合培養、一體化育人的機制;三是實施學校與企業雙主體育人,學校教師與企業師傅雙導師教學,學生半工半讀,工學結合。畢業時,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同時獲得。
教育部在“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的文件中指出:現代學徒制有利于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過程,實現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畢業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對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針對性,是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戰略選擇。因此,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學徒制職業教育體系,對實現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富國、強國的中國夢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現代學徒制探討
現代學徒制是一種全新職業教育模式,涉及到學校、企業、學生三方面的關系與利益,在招生與招工、人才培養方案、教學運行與管理、考試評價、學生教育管理及師資配備等諸多問題需要探討。
(一)教學運行方式選擇
現代學徒制給企業帶來的好處是解決招工難的問題,并可給企業儲備一些適合本企業發展需要的優秀高技能型人才;對學生可以解決畢業后的就業難問題,并可以獲得適當的經濟利益,特別是對一些貧困的學生,可以圓了大學夢。但是,對學生來說,要一邊工作,一邊完成學業,不可能用全部的時間工作。一般每周以三天工作兩天學習為宜。然而企業生產卻不可能停頓,特別是現代生產線上。如何解決這個矛盾?筆者認為,可以擴大每個班的招生人數,采用二班輪換制,其中一半學生在上班工作,一半學生在課堂學習。這樣對學校來說,雖然會增加辦學成本,但對企業來說,可以真正解決用工難的問題,而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素質提高帶來好處,促進學校教育質量的提高,形成三贏的局面。
(二)人才培養方案設計
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分為兩個大的環節,一是以企業學徒工的身份參加生產。通過企業師傅的言傳身教來學習技能,積累生產經驗,養成職業素質。另一個是通過課堂學習將生產中遇到的問題,形成的經驗上升到理論,實現知識、技能由“特殊”到“一般”的轉化,最終完成知識和技能的“遷移”和“升華”,達到觸類旁通的效果。這兩個環節不是互相孤立的,而是通過“課程”來互相融會貫通的。而采用傳統高職課程的壓縮型是不能達到目的的。必須通過整體的工作過程來重構課程體系,使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通過基于工作任務和真實工作情景來編寫教材,使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這是目前在推行現代學徒制過程中高職院校教師所必須完成的最艱難的任務,必須下大力氣來做好。
(三)手段更新
現代學徒制采用半工半讀的學習方式,教學場地在企業生產場地與教室交替輪換,崗位分布在企業的不同崗位,具有獨立性和分散性。采用現代化的高科技通信技術和互聯網技術,運用微課、慕課等新的教學手段和授課方式,具有事半功倍效果。一方面這種新的授課方式現代青年學生樂于接受,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有利于學生可持續發展。因此,根據行業與企業的實際,不斷研究和開發微課與慕課課件,也是高職院校教師的一項十分重要任務。相信,互聯技術+現代學徒制必將成為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