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云
語文新課標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的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等。”那么,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語文素養呢?作為一線教師,我做了如下初探。
一、培養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激發了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才能使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讓他們課上專心聽講,積極思考,學習語文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學《富饒的西沙群島》時,根據課文內容,我在課前播放海底世界的音樂視頻。學生立刻被美妙的音樂和美麗的海底所吸引,不禁發出贊嘆聲,那一課他們都是在興奮、與小組積極合作中度過的。本課學習不僅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讓學生了解了祖國的美麗與富饒。
二、注重培養小學生的識字寫字能力
人們常說:字如其人。郭沫若先生曾講過一段精辟的話:“培養中小學生寫好字,不一定要人人都成為書法家,總要把字寫得合乎規范,比較端莊,干凈,容易認。這樣養成習慣的好處,能夠使人細心,善于體貼人。草草了事,獨斷專行,是容易誤事的。練習寫字可以逐漸免除這些毛病。”于是,在學生寫字時,我關注學生的坐姿、握筆方式,讓他們注意字的間架結構,并一筆一畫地將字寫在四百格上。這樣既能鍛煉學生的耐心,更能促進學生把字書寫整齊、規范、端莊。
三、培養小學生的朗讀能力
一直以來,學生的朗讀似乎不盡如人意,有的讀起來平平淡淡,毫無感情可言;更有人,到了高年級還在指讀。這一方面,需要教師適時引導。例如對于某一課的學習,我會在網絡里下載課文朗讀范例,讓學生一字一句地聽、揣摩。對于重點部分,我會進行范讀(哪里需要停頓長些,哪里的字需要重讀,哪里要讀出欣喜,哪里要讀出悲傷……)然后讓學生試讀,還可以同桌對讀。這樣學生的積極性特別高,他們一遍遍地讀,有朗讀熱情,朗讀水平自然有所提升。注重學生的朗讀,學生對每一課的脈絡就會掌握得更透徹、明了,從而更好地感悟課文主題。
四、注重學生口語能力的培養
口語交際是教材中每一個單元不可或缺的內容,意在鍛煉學生運用語言的實際能力。但是在上口語交際課時,學生卻與課間的活潑表現大相徑庭。一個班的學生中,大部分學生不知道說什么,發言的總是那幾個能說會道的。有的學生想說,卻往往詞不達意;有的樂意發言,卻不能說出一段完整的話,這都反映了學生平時語言積累的不足。
古人云:“積少成多,積沙成塔。”積累,僅靠教材中的幾篇課文是不夠的,學生還要大量閱讀,閱讀自己喜歡的課外書,并積累一些喜歡的詞句。同時,無論學生說的如何,教師都要善于傾聽,并及時給予肯定。教師針對某節課,還可以適當引導,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五、注重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
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日之功。從一年級開始,學生就可以學寫一句通順的話,之后會寫一個具體的段落,之后要會寫完整的文章。教師要通過多種方式積極引導學生參與生活體驗,積累素材。例如:我讓學生多閱讀,因為“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我還讓學生將自己平時看到的、聽到的寫在日記里。如寫《秋天》一文時,我會帶學生到操場觀察天空,觀察樹木,觀察飛鳥……寫“觀后感”時,我將事先拷好的教育性影片在班里播放……
總之,教師可以根據課本上每一單元的訓練內容,或者自己擬定的題目對學生進行訓練,進一步提升學生的作文水平。
六、注重綜合性學習,培養小學生的語文素養
2001年9月《語文課程標準》首次提出綜合性學習,它具有相當的開放性和靈活性,為學語文、用語文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對教者來說,其既有選擇的空間,又有創造的余地。
綜合性學習是要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通過活動整合,使學生掌握知識和運用知識。并且綜合性學習更突出學生的自主性,重視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精神,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活動,再在班上交流。
例如在學習“一字千金”這個環節時,文中“烏魯木齊”錯印成“鳥魯木齊”,使商家損失千萬。學生知道漢字在不同環境中的重要性。在學生正在驚訝一個字造成的損失如此之大的時候,有個學生突然說:“老師,我還發現了在一家燒烤店旁有個錯別字。”一石激起千層浪,“我也發現過”。于是我順水推舟:“那就讓我們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個尋找錯別字的活動吧!”就這樣,學生走上街頭。一段時間后,學生有了不少“收獲”。如:“金虎家居”的“虎”字上半部少了個鉤,“燒烤”的“燒”右上多了個點,“豆腐”寫成了“豆付”,“暖表”的“暖”右邊寫成了“愛”……讓學生親歷探究整個活動過程,學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發揮,錯別字不但大量減少,而且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綜合性學習中要為學生創造開放的學習環境。心理學證明,能力是活動的結果,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正是可以為學生提供寬松開放的大語文教育環境,使他們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華。
總之,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要不斷努力,以愛促學,成功放飛我們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