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琴
摘 要: 要從根本上解決中職教育的老大難問題,關鍵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切入點恰恰是培養學生的職業規劃意識。中職學校應把職業規劃課程當做一門非常重要的課程列入教學計劃,而且要滲透于日常教育教學過程中。
關鍵詞: 中職教育 職業規劃意識 職業倦怠
隨著中國經濟轉型的加快,中職教育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重視,我國的政策導向是中職教育與普通高中教育要實現二分天下,這意味著國家將不斷加大職業教育的發展力度。中職教育是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中等職業學校承擔著為社會培養數以萬計合格勞動者的重任,伴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中等職業教育的培養對象早已實現面向市場,面向社會。毫不隱諱地說,職業教育就是“就業教育”,中國要大規模發展制造業和服務業,帶動中國經濟走向世界的將是“中國制造”和相關服務行業。因此,中職學校的人才培養一定要有前瞻性,要與市場掛鉤,與社會接軌,不斷滿足社會各行業的需要,這樣中職教育才能緊跟時代的步伐,實現自身的不斷發展。
嚴格地講,中職學生是指正在接受中等職業技術教育的學生,其年齡一般在15至18歲之間,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目前在我國大多數地區因為社會觀念和中職生就業種種問題的存在,中職生還被看成是一個特殊的教育群體。大多數地方的中職生因種種原因不能升入普通高中,而不得不選擇職業教育,許多家長感覺不光彩,學生內心世界充滿矛盾和糾結,在心態上多少存在自卑心理,學習目標模糊,對未來缺乏自信和希望。中職學校普遍存在教育者與被教育者的一種“倦怠”,也就是學生不愛學與教師不愛教的惡性循環。
學校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社會培養合格的勞動者,不管是接受普高教育還是中職教育的學生,將來都要走向社會,都要從事一份職業,中職學校“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理念只不過更直接地超越傳統觀念。中職教育者必須用更清醒的頭腦尋找解決職業教育困惑的“引子”,而這個“引子”就是職業規劃意識,即根據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和教學特點,大力開展學生職業規劃意識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和職業觀念,一入學就讓學生明白自己來干什么,盡快確定自己的職業目標。中職學生一旦有了自己的職業傾向和為之奮斗的職業目標,就意味著有了人生理想和追求,就能重塑學生的自信,職業教育的“倦怠”問題便會迎刃而解。要解決職業教育中的“倦怠”問題,筆者認為職業學校必須重視職業規劃教育,加強中職學生職業規劃意識的培養。
職業規劃,又稱為職業生涯規劃、職業生涯設計,是指個人與社會相結合,在對一個人職業生涯的主客觀條件進行測定、分析、總結的基礎上,對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點進行綜合分析與權衡,結合時代特點和市場需求,根據自己的職業傾向,確定其最佳的職業奮斗目標,并為實現這一目標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中職學生職業規劃意識的培養首先要重視職業意識。職業意識是指人們對職業崗位的認同、評價、情感和態度等心理成分的總和。職業意識對于學生的就業和就業準備影響極大。中職學校現在比較普遍的辦學模式是就業教育和升學教育并行。一方面招收大量的就業班,學習各種專業技術,三年畢業后聯系企業安置就業。另一方面招收專業高考班,學習文化課和專業基礎知識,圍繞三年后的專業高考組織教和學,學生進入高職院校或通過“職教”與“普教”的立交橋進入高等院校繼續深造。但是不管就業教育還是升學教育,對于中職學生而言,目的非常明確,就可更好地就業。根據中職學校學生的教育要求,結合當今社會各行各業的人才需求狀況,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及時將相關的職業意識滲透到學生的大腦里,使中職學生在學校就形成一定的職業意識,對于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和人生觀大有裨益。學生正是因為不明確自己的人生定位,才顯得無所事事,學習上缺乏動力,精神上萎靡不振,給班級管理和教學帶來不便。我們如果正確引導,讓這些曾經備受歧視的后進生不要再受“傷害”,對他們經常滲透“天生我才必有用”、“條條大路通羅馬”的人才觀和職業觀教育,相信他們的創傷會很快愈合,因為他們畢竟是15至18歲的少年,可塑性極強。有計劃的職業意識培養能夠迅速增強中職學生的自信心和競爭力,更能為中職學生的專業課學習和職業選擇奠定堅實的基礎。
在培養中職學生職業意識的基礎上進行職業規劃意識滲透就是水到渠成的事,職業意識是讓學生明白自己將來肯定要從事一定的職業,現在的中職學習是將來就業的前提和基礎。只有具備職業意識才會分析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進而產生職業傾向,并為實現自己的職業傾向而努力學習和奮斗,其實這就是職業規劃的過程。有相當一部分家長認為中職學校是管孩子的地方,很多教師抱怨中職學生不愛學習、難管理,可想而知家長和教師無形中影響學生的是什么。而大多數中職學校只重視專業課和文化基礎課的教育,聽起來好像很實在,什么“校企聯辦”、“理實一體”。殊不知,“外因必須通過內因起作用”,真正起決定作用的是學生自己,所以,不管你喊得多兇,學生還是不認你的賬。中職教育總是阻力重重,中職教育的“倦怠”問題長時間得不到有效解決,原因何在?一言以蔽之,沒有從根本上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要“盤活”這步棋,關鍵就是讓學生自己清醒地認識到“我會有所作為的,我要為將來的就業及早做準備”。學生的思想問題解決了其他的問題就容易多了,然后學校根據市場需求設置專業,安排教育教學內容,并應形成一種一二年級學生自由調整專業的靈活機制。唯其如此,才能形成最佳的職業奮斗目標,才可促成中職學生職業規劃意識的養成。
要言之,中職教育要實現良性發展就應盡快把學生職業規劃意識的培養提上議事日程,中職學校不但要把職業規劃課程當做一門非常重要的課程列入教學計劃之中,而且要滲透于日常的教育教學過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