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延薈
【摘要】 目的 探析睡眠護理對呼吸內科患者睡眠及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 98例呼吸內科患者, 按護理方式不同分為觀察組(55例)和對照組(43例)。對照組行常規護理,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行睡眠護理, 觀察兩組睡眠質量及生活質量改善情況。結果 觀察組護理后睡眠質量評分及生活質量評分均明顯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睡眠護理可有效改善呼吸內科患者的睡眠及生活質量, 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呼吸內科;睡眠護理;生活質量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3.205
呼吸內科患者臨床癥狀表現為呼吸困難、咳嗽、咳痰等, 嚴重影響其睡眠質量及生活質量, 睡眠質量不佳將導致患者精神狀態及抵抗力等下降, 對于疾病的康復極其不利, 因此, 探究改善呼吸內科患者睡眠質量的有效方法對于患者的早日康復具有重要意義[1]。本研究探討睡眠護理對于呼吸內科患者睡眠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取得滿意結果,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98例呼吸內科患者臨床資料, 按護理方式不同分為觀察組(55例)和對照組(43例)。觀察組男女比例33∶22, 年齡13~81歲, 平均年齡(63.28±6.86)歲, 病程2個月~13年,
平均病程(9.43±1.18)年;對照組男女比例27∶16, 年齡12~
81歲, 平均年齡(63.38±6.74)歲, 病程2個月~14年, 平均病程(9.46±1.28)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及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 包括健康宣教、用藥指導等;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行睡眠護理, 包括:①環境護理:保持室內溫濕度的適宜, 營造安靜舒適的睡眠環境, 夜間巡視時盡量保持安靜, 合理調整儀器的警報音量;②藥物調整護理:盡量安排在日間使用利尿劑, 以確保患者夜間小便次數較少;③作息時間指導:指導患者合理作息, 以促進其夜間的睡眠質量;④心理護理:對患者焦慮及緊張等負面情緒進行及時有效的疏導, 確保其心情的放松。
1. 3 觀察指標與評定標準 觀察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睡眠質量及生活質量改善情況, 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評價睡眠質量, 包括入睡時間、睡眠效率、睡眠質量、睡眠時間、催眠藥物、睡眠紊亂及日間功能7項, 滿分21分, 評分越低睡眠質量越好。采用《SF-36生活質量評價量表》[2]評價生活質量, 包括生活滿意度、治療依從性及社會支持度3方面, 滿分100分, 評分越高生活質量越好。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睡眠質量評分比較 觀察組護理前后睡眠質量評分分別為(12.45±3.78)、(8.56±1.64)分;對照組分別為(12.53±3.79)、(6.34±1.64)分;護理后, 兩組睡眠質量均改善, 且觀察組改善幅度明顯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4.383, P<0.05)。
2. 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觀察組生活滿意度、治療依從性及社會支持度評分分別為(89.45±3.16)、(92.13±
4.32)、(84.87±5.42)分, 對照組分別為(78.36±3.14)、(82.57±
3.11)、(75.31±6.03)分, 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2.466、3.964、2.382, P<0.05)。
3 討論
呼吸內科患者由于呼吸道不適, 對睡眠產生嚴重影響, 易出現睡眠障礙, 而睡眠障礙將導致患者情緒消沉、機體疲乏, 記憶力、注意力及免疫力下降等, 甚至可能導致出現精神疾病, 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3]。睡眠護理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采取針對性的睡眠護理, 對于患者睡眠質量及生活質量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本研究進一步探討睡眠護理對呼吸內科患者睡眠及生活質量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 觀察組睡眠質量提升幅度明顯大于對照組(P<0.05), 說明睡眠護理可顯著提升呼吸內科患者睡眠質量。分析原因可能為:睡眠護理是一種關注患者睡眠環境、日常作息、治療因素及心理因素等各方面狀態的全方位護理模式[4]。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對于安靜舒適的睡眠環境的保持, 對于藥物的合理調整, 對于日常作息的科學指導以及對于患者負性心理的及時疏導都對患者包括入睡時間、睡眠效率、睡眠時間等睡眠質量相關指標起改善作用, 有效提高患者睡眠質量。結果進一步顯示:患者包括生活滿意度、治療依從性及社會支持度三方面指標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 說明睡眠護理可有效提高呼吸內科患者生活質量。分析原因可能為:患者生活滿意度來自于其主觀感受, 在睡眠護理中, 護理人員充分發揮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理念, 以患者的利益為出發點, 使得患者得到優質的護理體驗, 從而提高其主觀滿意度。治療依從性指的是患者對治療及護理行為的接受度, 由于護理人員與患者的親切交流與心理疏導, 幫助患者建立治療信心, 從而有效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 同時良好的心理疏導對于患者的心理狀態及生活質量也起一定促進作用。社會支持度反應患者回歸社會的進程, 其對于患者的康復具有重要意義, 睡眠護理中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心理疏導等都有效的促進患者社會支持度的提升, 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 對呼吸內科患者實施睡眠護理可有效提升患者的睡眠質量, 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促進患者康復進程,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陳麗霞.呼吸內科住院患者睡眠質量調查與影響因素分析.齊魯護理雜志, 2015, 21(3):27-29.
[2] 劉祎, 崔社懷.呼吸內科住院患者睡眠質量影響因素分析.中國醫藥導報, 2013, 10(4):60-61, 64.
[3] 吳先容, 付仕琴.睡眠干預對呼吸內科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中外醫學研究, 2013, 11(31):135-136.
[4] 蒲曉春.睡眠干預對呼吸內科患者生活質量和睡眠質量的影響. 吉林醫學, 2013, 34(4):739-740.
[收稿日期:2016-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