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盡沙
摘 要:在進入信息時代后,高效率似乎已經成為各行各業普遍追求的一種現象。在教育事業改革過程中,也提出要打造高效課堂,為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培養全面型人才做準備。而小學作為學生學習發展的基礎階段,小學語文又是小學教學中的根基,如何運用信息產物打造高效小學語文教學課堂成為關鍵。以此為出發點,簡單論述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并提出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微課;語文教學;綜合素質
一、認識微課,了解現狀
微課是近些年響應高效課堂號召,結合信息時代發展、互聯網技術的普及所衍生的產物,即根據教學內容制作相關的視頻或者音頻材料,時長普遍較短,具有短小精悍的特點,能夠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方便課下傳輸,對打造高效課堂有著重要作用。
然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微課這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卻鮮少出現在課堂,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1)教師不太理解這種教學方式,傳統的教學方式將教師局限在講臺與黑板之間,教師沒有時間來學習新的教學設備,不會錄制微課,所以微課沒有得到應用。(2)部分教師認為,在課堂上采用微課這種教學方式,不僅達不到教學效果,反而會吸引學生其他方面的注意力,讓學生變得“醉翁之意不在酒”。(3)微課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被很多老師棄用。
二、如何開展微課課堂
1.充分利用微課特征
微課有一個很重要的特性就是“微”,微課視頻的錄制時間是相對較短的,如何在短時間內將課程的重點、要點精確地傳達給學生,是教師在錄制微課視頻時主要思考的問題。在具體錄制時,要將相對應的內容進行規劃總結,再進行精簡規劃,著重突出教學重點,才能夠達到效果。
微課的第二個特性是“一對一”。微課錄制與教師講授不同,學生不論在課上還是課下觀看微課視頻,所得到的感受是教師對自己一對一的講解,這種特性能夠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注意力,尤其是對于小學生而言,效果更為明顯,并能夠幫助學生將課堂上沒有弄懂的地方通過課下的學習完成。
微課的第三個特性是互聯網傳輸性。傳統的課堂上,教師因為教學內容、教學時間等因素的影響,講課的速度是不定的,時快時慢,對于學習能力相對較差的學生而言,如果不能夠及時消化,就會形成知識誤區。而小學語文是打基礎的階段,如果有所遺漏或誤區得不到解決,就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以后的學習。而微課具備互聯網傳輸性,教師可將微課交給家長,督促學生學習觀看,幫助學生理解鞏固,提高教學質量。
2.提高課堂趣味性
微課相較傳統課堂而言,是新奇的、有趣的,因此微課進入課堂,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興趣是幫助學生學習的最好工具,只有從心底接受語文、喜歡語文,才能談及對其的學習探究。因此,教師在開展微課課堂時,要有意識地加入一些趣味性強的元素,如動畫、圖片、音樂等一系列與教學內容有關聯性的東西,幫助學生學習,讓小學生能夠從被動學習中逐漸走出來,慢慢接觸自主學習,為日后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礎。
3.結合實際生活開展教學活動
小學語文處于引導啟發階段,對于一些課文而言,教學的主要目標是以理解感受為主,背誦記憶的知識相對較少,主要是理解鞏固對于漢字的認知學習,為日后的學習打下基礎。因此,教師在開展微課課堂時,要注意結合生活實際舉例。如講到有關詩句,類似“接天蓮葉”等具有描繪性質的詩句時,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實際情況,如果沒有這種條件,就為學生展示相應的圖片文字,或者讓學生結合詩句進行作畫,要保證學生能夠深刻理解,這也是對教學質量的保證。
4.提高自身綜合素質
教師的年齡層次完全不同,小學語文這門課有很多教師都是具備多年的教學經驗的,傳統的教學方式對他們影響更大,因此他們對于新課程教學改革帶來的新教學設備、教學模式比較不理解或者有排斥心理。也有部分教師雖然比較年輕,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比較強,但是在學習過程中存在一定困難,這些現狀都不利于微課課堂的開展。因此,教師要注重自身綜合素質的提升,摒棄老舊觀念,積極接受新的教學方式,參與教師交流互動的活動,相互學習,對微課的制作反復練習,才能保證微課視頻的質量,從而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綜合效率。
綜上所述,微課對于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效率、打造高效課堂、幫助學生實現自主學習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很多教師缺乏對微課的制作經驗,需要加強學習,積極改進,加以利用。與此同時,要認識到,微課歸根結底只是課堂教學的一種輔助手段,任何教學手段都有兩面性,有一定優勢,就有一定的弊端,所以既要應用,又不能過分依賴,適當地應用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過多地采用,則有可能讓學生失去新鮮感。教師要把握住這一分寸,在新課程教學改革的浪潮中吸收積極向上的一面,努力提高教學質量,改變教學方式,以學生為學習主體,幫助學生提高能力,最終幫助學生成長為符合新時代標準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孫曉莉.有效利用多媒體,優化小學語文童話教學[J].求知導刊,2015(21).
[2]張惠英.淺談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的策略構建與運用[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Z1).
[3]陳縵琳.小學語文的趣味性教學探討[J].求知導刊,2015(22).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