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晶
摘 要:在幼兒教育的組成中,自信心的培養非常重要,教師要充分地重視到自信心培養的重要性,通過有效的教育方法來培養幼兒的自信心,從而讓幼兒健康、快樂地成長。教師要站在幼兒的角度上進行問題分析,營造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從而培養幼兒樂觀向上的自信心。
關鍵詞:自信心;幼兒成長;鼓勵
自信心是兒童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對幼兒的身心健康和諧發展具有促進作用。它是一種重要的社會性心理品質,是幼兒良好心理素質和健康個性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才素質的基本要求。因此,培養幼兒自信心,發展幼兒良好的個性品質是幼兒社會性教育的重要課題之一。針對這一重點,我談談自己在教學中的一些做法。
一、賞識和信任,樹立幼兒自信心
心理學家認為:人在滿足生理需求后,人性中最本質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賞識。每個幼兒的生命仿佛就是為賞識而來到人間的,每個孩子都有優點。我們應該相信每個天真的孩子都是懷著當個好孩子的愿望來到幼兒園的,他們希望得到老師和同伴的喜愛。因此,我們要求每一位幼兒來園時要主動與老師、小朋友問好,而老師一定會以微笑點頭或是擁抱、撫摸孩子等多種形式回應,讓幼兒的每一天都是從心情愉悅開始的。對于嬌氣愛哭的孩子,他的每一次突破都會以小紅花獎勵。我們不僅僅要相信幼兒,還應該引導幼兒善于發現同伴的優點,使幼兒充分感受到被同伴接納、喜愛的快樂,產生歸屬感和安全感,從而建立自信心。
比如讓幼兒進行排隊游戲,教師要用溫和的語氣來告訴幼兒接下來要做什么,對于表現好的幼兒要進行微笑表揚,比如說“寶貝你真棒”,以此來鼓勵幼兒,取得幼兒的信任;而對于不能正確游戲或是有哭鬧的幼兒,要先安撫幼兒的情緒,抱起幼兒,耐心傾聽,并且進行耐心的安慰和講解,從而讓幼兒主動接受游戲,參與游戲。
二、注重實踐,因材施教,激發幼兒自信心
美國心理學家馬爾茲認為:絕大多數的自我信念都是由過去的經驗——成功與失敗、屈辱與榮耀,特別是童年時的經驗而不自覺地形成的。成功的經驗可以讓孩子增強自信心和自尊心。成功的次數越多,幼兒對自己成功方面的評價就越高,經常獲得成功的幼兒具有自信、自我接受、樂觀等特征。這些特征又保證了他們獲得更大的成功。因此,我們要注意為幼兒創造一些能夠充分表現自己和體驗快樂的條件和機會。如:在班級中開展“我做什么最棒”語言活動,請幼兒互相交流,向同伴介紹自己喜歡什么,做什么最好。內容包括學習生活等多方面。該活動不僅能引導幼兒發現自己的長處,更能激發其自信,并能使幼兒懂得取長補短的道理。需要指出的是教師在注重實踐的同時,更應該注重幼兒的個體差異,做到因材施教。教師要多觀察幼兒的性格特點和天賦,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在進行教育時應針對幼兒的性格特點施教。
如:在美術活動中,對待能力弱的幼兒,教師要求其涂色即可;對待能力一般的幼兒,要求幼兒指定作品獨立繪畫;對待能力強的幼兒,對其明確主題加以引導,要求根據自己的想象完成繪畫。這樣,在活動中,教師針對不同幼兒不同要求,經過努力,幼兒都完成了任務,獲得了成就感。幼兒的美術作品表示幼兒的創造力,教師要進行鼓勵,讓幼兒自己說出圖畫的內容,站在幼兒的角度上去欣賞畫作,從而提升幼兒的信心。幼兒在幼兒園中的作品可以讓幼兒交給家長進行欣賞,從而鼓勵幼兒積極參與到美術活動中,讓幼兒獲得更大的自信心。
三、體驗成功,表揚鼓勵,增強幼兒自信心
成功的積極體驗會增強幼兒學習的動機,激發幼兒成功的欲望。幼兒正處于各種能力的發展時期,自信與成功相伴,自卑與失敗相依,我們應該充分培養幼兒各方面的能力,耐心細致地訓練他們的技巧,使孩子實現成功的愿望。表揚,就是一種最廉價、最易于使用且最有效的,卻又最容易被人忽視的一種激發學習動機的方法。教師進行幼兒教育時,一定要學會多使用表揚性的語言,從而鼓勵幼兒,保護幼兒的自信心。
如:我班一名幼兒在每天的自我介紹時從來不敢發言。我引導他先只說自己的名字,并在全班幼兒面前對他進行了表揚,又在離園時把他今天突破自己的良好表現告知他的父母。漸漸的他從害怕到勇敢,發言一句到三句,膽量逐漸變大。幼兒正確地進行自我介紹后,教師要當著全班幼兒前面進行微笑鼓勵,讓其他幼兒鼓掌,從而讓這個小朋友的信心得到提升。教師要鼓勵幼兒之間的交流,可以創建一些簡單的小情境,比如兩個幼兒互相進行介紹和交流,教師和幼兒之間進行交流等,讓幼兒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來提升幼兒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幼兒成長道路上的基石,是學習過程中的潤滑劑,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力。因此,在游戲、學習、生活中,我們通過各種活動,使幼兒學會辯證地認識自己,看到自己的優點,發現自己的不足,使他們在一次次嘗試、探索、創造中,不斷地證實自己,增強自信心。
參考文獻:
康晶.試論幼兒教育要注意對孩子自信心的培養[J].科技創業家,2013(14).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