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世紀音樂在歷史的進程中大約持續了一千年,縱觀人類音樂的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經過了漫長的歷史積淀。沒有歷史的積淀,就沒有今天的輝煌。在現代音樂高速發展的今天,研究中世紀音樂發展歷史無疑會對現代音樂的創作和研究有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中世紀;音樂類型;藝術特征;音樂特點
現代音樂繁花似錦、五彩繽紛,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繚亂。從古至今,音樂與人類社會發展息息相關,既在生活中、在創造中,也在發展中。中世紀音樂是指5世紀~14世紀之間這一段漫長時期的音樂文化。在中世紀初期,整個歐洲社會結構一片混亂,政治、經濟一片蕭條,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對這段歷史時期馬克思曾說過:“中世紀是從粗野原始狀態下發展而來的,它從沒落的古代世界承受下來的唯一事物就是基督教和一些殘破不全而且失掉文明的城市”。[1]中世紀可以說是歷史上的衰敗時期,然而這個時期的文學藝術成就卻是值得我們研究的。
1 中世紀音樂分期
一般分為三個歷史階段:
1.1 早期(公元8世紀~10世紀)
這個時期的修道院、寺廟、教會的發展都處于起步階段。在音樂方面,各地天主教在羅馬天主教的統一指導下修正了典禮音樂,如著名的格里高利圣歌。
1.2 中期(11世紀~13世紀)
這個時期民間音樂作品已經有了更多的記載,并有一部分一直流傳到現在。因為當時的主流音樂是來自教會,民間能保存下來的很少,至今能保存下來的音樂實屬不易,當時具有代表性的教會團體如巴黎圣母院就留存下了許多宗教音樂范本。
1.3 后期(14世紀~15世紀)
這個時期的音樂有了更大的發展,在音樂記譜法上有了更大的創新,產生了和使用了定量記譜法。定量記譜法的產生和使用可以說是音樂發展的一個轉折點,它為保護歷史音樂作品和音樂文化的傳承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中世紀基本介于古羅馬、古希臘時代和文藝復興時期之間,相對于古羅馬、古希臘的發展和文藝復興時期的繁榮,人們通常把這個時期認為是歷史上最黑暗的時期。
2 中世紀音樂類型
中世紀的音樂基本可分為兩種類型:一個是世俗音樂,一個是宗教音樂。
2.1 宗教音樂也叫“羅馬式音樂”
羅馬式音樂可以說是世界藝術史上最瑰麗的遺產之一。它的音樂形式是既無和聲也無伴奏,以齊唱形式為主,聲音通過教堂天井產生回音繼而取得莊嚴的和聲感(現北京天壇回音壁就有這種感覺),純樸的宗教感情與樸實風格的教堂建筑達到統一。初期時是單音作品,后來發展成復音作品。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是格里高利圣詠,它的歌唱方式有4種:獨唱、齊唱、交替式和應答式。它的旋律根據歌詞與歌聲的關系大致分為3種類型:音節式:一字對一音;紐姆式:一字對幾個音;花唱式:一字對若干音,突出“花唱性”。內容主要為誦經、祈禱和禮拜。誦經基本是朗誦形式,就像現在佛家念經差不多,祈禱和禮拜則帶有較強的旋律感,給人與莊嚴肅穆的感覺。那時的教堂都有音樂家在為教堂服務,如歷史上許多著名的音樂家都曾擔任過教堂的樂師、指揮等,如蒙特威爾第是教堂的樂師;莫扎特父子倆都是教堂的樂師,后來年輕的莫扎特不甘忍受大主教的欺凌,公然辭職;巴赫最初也在教堂擔任歌詠班領唱,這樣的例子很多。也可以這樣說,因為有了宗教,就有了教堂音樂;因為有了教堂音樂,也造就出了很多的音樂家。音樂家們所寫的圣詠都是為教會的儀式而作的,演出都在教堂里進行,有的還專門制作為詩歌朗誦配樂的音樂。格里高利圣詠后來就演變成了彌撒曲、安魂曲等,后來又發展到宗教劇、神劇等。
2.2 所謂世俗音樂就是與教會音樂相對的,也就是民間所流行的音樂
不論何時,在人們心中總是有音樂存在的。人們把音樂作為一種娛樂形式,用音樂表達內心情感,注定了音樂是一定要隨著人類社會發展而發展的,世俗音樂也經過了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
11世紀末~13世紀末的300多年里,歐洲的基督教徒為了爭奪基督教圣地開始了持續200多年的十字軍東征戰爭。雖然最后十字軍東征總體上失敗,但在文學藝術方面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形成了文藝復興的因素。由于十字軍的興起,造成了騎士精神的盛行,進而在藝術上也興起了浪漫主義的作風,出現了游吟歌手、抒情歌手,[2]人們習慣地稱這些演奏、演唱世俗音樂的人為游吟詩人。
到了14世紀,德國出現了名歌手,實際上就是對游吟詩人、游吟歌手、抒情歌手等演藝人員的嚴格劃分。音樂家瓦格納的歌劇《紐倫堡的名歌手》就是以14世紀名歌手為題材而創作的。作品中詳盡地描述了名歌手的四個等級:第一,自己能作詞作曲者稱為大師;第二,用他人的旋律填詞演唱者稱為詩人;第三,能夠背誦演唱他人的歌曲者稱為歌手;第四,精通他們的規則者稱為同事。我們可以看出,現在很多觀點和那時還是完全一致的。
3 中世紀音樂藝術特征
由于中世紀是漫長而黑暗的教會時期,這一時期的音樂以教會音樂為主。音樂風格比較樸素,主要表現為:第一,教會的權力至高無上,包括國家政權在內的一切權力機構和社會集團都要服從于教會。社會意識形態領域包括各種藝術形式都要為教會服務,音樂更是宗教必須利用的藝術形式之一。第二,沿襲古代流傳下來的音樂,用宗教思想對人腦進行武裝,使人的思想和音樂觀念全部在宗教的掌控之中。第三,音樂基本功能要服從宗教各種儀式活動,它莊嚴肅穆,最大地排除世俗的感性欲念。頻繁的禮拜等儀式活動中總是在唱新創作的圣詠歌曲,許多音樂家音樂作品層出不窮,宗教音樂在不斷地創作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第四,教會大力發展音樂教學,音樂理論基礎進一步完善,并從原始的單音音樂過渡到了復調音樂。
4 中世紀的音樂特點
第一,教會音樂最初采用從猶太王國傳來的形式,即歌唱圣詩、朗誦圣經,是純粹的聲樂。所以宗教音樂歷來以聲樂為主,這是因為聲樂有歌詞。[2]與此相反,器樂主要是作為世俗音樂而發展起來的。第二,在音樂上建立和發展了節奏、和聲對位、音程關系和各聲部之間的聯系。創新了記譜法,還興起了合唱、合奏和鍵盤樂器的演唱和演奏。第三,音樂人才享有很高的地位,它被列入7種高級藝術和學術人才行列,并賦予音樂人才培養和教化人職責,致使音樂人才輩出。
5 結語
研究中世紀坎坷的音樂發展史,不難看出中世紀是整個音樂史發展中禁錮最多、最灰暗的一個時期。宗教的狂熱和宗教的禁欲主義思想,使當時的任何音樂內容與形式都必須以宗教為前提,通俗音樂更是夾雜在抗爭中求發展。但盡管這樣,中世紀還是給我們現代留下了許多寶貴財富,如宗教思想、宗教遺跡、文學藝術等。文學藝術里又包括建筑、美術、音樂等,其中音樂是排在首位的。中世紀音樂在歷史的進程中大約持續了1000年,人類音樂的發展在經過了漫長的歷史演變后,發展到今天已經繁花似錦。沒有歷史的積淀,就沒有今天的輝煌。在現代音樂高速發展的今天,研究中世紀音樂發展歷史無疑會對現代音樂的創作和研究有一定的幫助,讓我們繼續沿著音樂的足跡,向著輝煌的未來勇往直前。
參考文獻:
[1] 馬克思.馬克思恩格斯全集[M].人民出版社,2006:400.
[2] 朱秋華.西方音樂史[M].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2.
作者簡介:李明月(1980—),男,遼寧沈陽人,碩士,沈陽音樂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聲樂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