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田中一光是日本設計史上的巨匠,其理念也對世界設計界產生巨大影響。他賦予“日本平面設計”明確的方向性,提出“手法可以借鑒,概念絕不混搭”的明晰理念,把日本傳統造型的基本元素重新整合梳理。提出“純粹平面,純粹二維,純粹造型”,并宣告:“新時代的日本設計造型誕生了。”他倡導“資源循環再利用”,向社會灌輸“合適就好”的生活方式新理念,同時提出“設計要向社會發言”的理念,也值得我們去重視研究。田中一光的設計作品和設計思考,可以作為我們的辨識設計的參考,也可以作為設計文化發展的精神例證。
關鍵詞:田中一光;生活;設計思考;吸收;民族文化;特點;背景
0 引言
作為日本當代最具代表性設計大家,田中一光對設計進行了系統地研究,提出許多具有實踐意義的理論,催生了如“無印良品”“SEASON”等具有影響力的產業作品。在廣泛吸收他人和其他領域精華的基礎上,對設計的內蘊提出獨到而深刻的見解。在眾多設計流派及各式各樣的設計理念中,表現得格外突出。
本文的中心任務是探究田中一光設計思想的精神實質,闡發設計的本質內蘊,力所能及地揭示其思想對設計實際創制的啟示及對設計領域的借鑒意義。
1 設計源于生活,美學的生活源于對生活的觀察與思考
設計源于生活,所有設計的本質是返璞歸真,回歸自然。所以,田中一光在“無印良品”的設計中大膽提出“只用單色的樸素包裝”。在“無印良品”的產品生產材料和賣場的布置材料上,選擇更天然的材料,如棉麻,石頭等。在加工上選擇更親近自然生活的粗加工,這一創想使“無印良品”在過度造型,過度使用色彩的商品中脫穎而出,樸素無華的思想得到更多知性人群的支持,與工業飛速發展的浮躁環境形成強烈對比。甚至在社會中構筑起知性生活的形象,使日本及世界人民的生活理念發生巨大改變,“結實好用”的簡單思想,逐漸形成一種具有民主主義色彩的商品讓人感到高度的精神性,用比富人更聰明的方式生活帶來一種巨大的滿足感。
留心觀察和思考生活,是走向設計本質的必修課,是升華生活的必修課,觀察使設計師發現美,思考使設計師創造美。
2 廣泛學習吸收各領域文化精髓,跨界求教各領域精英,海納百川,集各家所成
在思考探究設計的本質時,田中一光并未一葉障目,而是大量吸收各領域文化精髓。無論是東方或者西方,中國或日本,設計領域或非設計領域,田中一光廣泛涉獵,這些看似與設計無關,卻為田中先生創作作品時提供了大量的靈感,使他的眼光不局限于平面設計本身,而將思維發散,進而創作出出色的作品。在關于世界文字專題的展覽時,田中先生對意大利文、羅馬尼亞文、漢字等語言文字進行深入研究,通過吸收這些文字的美的精華,然后將這些原本他不熟悉的文字進行編排創作,使每一期文字展覽都取得巨大成功。
3 立足日本民族文化
深入探究田中一光,我們發現其思想具有的強大生命力與其扎根日本民族文化有莫大的關系,在《設計的覺醒》一書田中一光多次提及日本文化。日本民族文化就像是整個思想體系的根一樣支撐田中一光的設計思想,在此基礎上兼收并蓄其他理論文化才能保持田中一光思想及其作品的特色性,不被西化或雷同于其他流派。田中一光的設計思想包含大量日本民族文化元素。例如,備受田中一光推崇的琳派是日本十七、十八世紀的裝飾畫派,它追求純日本趣味的裝飾美。田中一光稱琳派的世界充滿相當的日本式情感的體溫。田中一光對琳派文化表達出一種敬畏,而琳派正是日本傳統文化的一種縮影。
4 從田中一光設計歷程看其并不埋頭于自己的研究,他提出設計者應關注本國設計界并積極推進與世界設計界的交流
他對日本設計界琳派的鼻祖宗達作了深入的研究,并發現宗達與設計的關系,得出與前人不一樣的研究成果。他認為宗達的藝術如自然的東西誤入了他的作品樣式中,不去思考到什么是設計,從哪里開始是繪畫,并形成獨特的美意識。
田中一光對海報在日本的發展田中也進行了梳理,對許多優秀海報進行了剖析,并將日本本土海報與世界海報進行比對,把日本海報放置于世界。分析了手工海報如何受到彩色膠片等技術的沖擊,但他認為海報就如一只不死鳥,具有當下性與永恒性,得出海報在傳達信息這一基本要求中始終蘊含著一條高度凝練的概念伏線。
田中將日本各個時期設計進行了整理,總結出日本設計的萌發、發展、成熟時代等,使日本原本松散的設計文化體系得到完善,得到框架性的支持。
在田中的作品中我們不難感受其人文情懷和態度。我認為這與田中先生不拘泥于設計,而認真體悟生活點滴不無關系。田中先生在“收音機”酒吧中感受酒吧主人的待客美學,感受酒吧主人體內與生俱來的日本哲學,時時刻刻考慮不影響到客人這一天的心境和品位,待客之道也成為一種美學,這使田中在后期的創作中更注重去挖掘人性的一面,使其作品更具張力,也讓其思想體系更具哲學意義。
5 田中一光設計思想內蘊:返璞歸真,多樣跨界,與時俱進
總結田中一光設計思想特點,返璞歸真是一大內核,在充分汲取兼收并蓄的前提下,他不拘一格的氣魄對設計進行大膽的多樣跨界,緊跟時代潮流與時俱進,這些都使設計本身與設計的理論體系得到進一步發展。
設計的內蘊在于經歷繁雜后刪繁就簡,返璞歸真,設計本身就不該是一個單獨局限的封閉圈子,萬物皆為設計,皆可為設計所用,而這些又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完善。
6 田中一光個人的努力奮斗
天才的成功往往歸功于他不懈的奮斗,田中一光在旁人看來是個“工作狂”,有著極狂熱的工作熱情和極嚴謹的工作態度。1950~1957年在大阪,田中一光從稀少的工資里拿出大部分購買資料,不斷學習。而在1957~1963年的這幾年,田中一光從上京來到東京,他努力吸收所謂的設計的客觀性,造型感覺和色彩感覺在這一階段更加完善。片山利弘評價田中:他是一個三角錐式的人物。一面是對多樣性工作的快速高效的處理能力,一面是對日本豐富的傳統文化的繼承掌握,第三面則布滿了感性的天線,是由商業感覺支撐著的一切,是唯一一個能將這些各具特色的面組成金字塔的人。
7 結語
田中一光是為了傳達設計形象而自我殺伐后變成的“妖怪演員”,持之以恒的使命感與無所畏懼的好奇心成就了他的一生。自我否定后的自我創造,歷經奢華后的刪繁就簡形成設計返本歸真的內核,生命不息,創造不止的探索精神構筑成設計的強大內蘊。用一句話去總結田中一光作為設計師的一生,那就是以設計的理想促成理想的設計。
《設計的覺醒》展現的是以田中一光為代表的戰后第一代日本設計師,伴隨時代變遷和發展,不斷實踐與思考設計的本質,這樣能更準確地把握人類自身價值和生活觀念,在這過程中,根植于現代設計中的理想基因被再次喚醒。一個錯位的對應,現在的中國正如六七十年代的日本,都是世界工廠,我們看著日本從陣痛中走過,欣然發現他們自信地走出了一條不卑不亢的設計之路。骨子里對細節和質感的偏執;因為資源的匱乏和人口比例的失調所引發的憂患意識;消費文化的白熱化發展導致的市場極度細分。這些日本的特殊性所衍生的設計特質,給國人探尋當下和未來的設計道路提供了良好的借鑒與引導。這些全仰賴于那被拉斯金和莫里斯孕育的,被包豪斯襁褓捂暖的設計的理想,再直白一點就是竭盡心力,為了生活得更好。
??參考文獻:
[1] 田中一光.設計的覺醒[M].朱鍔,譯.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2] 朱鍔.設計的英雄時代[M].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作者簡介:鄭莉(1989—),女,福建泉州人,碩士,研究方向:視覺傳達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