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媚
摘 要:服裝設計嚴格來說屬于產品設計的一類,由于服裝設計需要靈感和技巧,因此又可以歸為藝術創作。在服裝工藝技術專業領域,服裝設計課程的開設是為了培養服裝設計實踐型人才,使人才的培養成為現實,便有必要融入先進的科學的教學方法。本文在分析服裝工藝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基礎上,進一步對服裝工藝技術專業服裝設計課的幾種常用教學方法進行分析,希望以此為服裝工藝技術專業服裝設計課教學的優化及完善提供一些具有價值的參考建議。
關鍵詞:服裝工藝技術專業;服裝設計課;教學方法
在服裝工藝技術專業中,服裝設計是一門非常重要的課程。服裝設計課程具備藝術性及多元性的特點。從生源角度上來看,大部分學習服裝設計的學生具備一定的繪畫能力及基礎服裝知識,但在文化課知識方面較為缺乏。然而對于服裝設計這門課程來說,光有理論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需注重學生專業實踐操作技術的培養,進而為服裝設計課的優化及完善奠定有效基礎。[1]從整體角度而言,為了使服裝設計課實現有效優化及完善,本文對“服裝工藝技術專業服裝設計課的教學方法”進行探討意義重大。
1 服裝工藝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分析
服裝工藝技術專業嚴格意義上而言屬于非藝術設計專業,注重學生服裝專業知識及技巧的培養,確保學生能夠學習到服裝工藝技術專業領域當中的必要基礎理論知識,同時學習到服裝工藝設計、制作以及管理方面的知識,從而使學生能夠具備良好的就業前景。總結起來,在服裝工藝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中,主要注重學生專業能力的培養,包括:第一,培養學生在服裝樣板設計和制作方面的實際操作能力,同時培養學生在工業化生產中的實際操作能力。[2]第二,培養學生使用服裝CAD技術進行成衣打板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利用服裝CAD技術完成工藝設計的能力。第三,培養學生在服裝生產技術管理方面的能力。第四,培養學生鑒別服裝材料的能力以及裁剪縫紉制作方面的能力。
結合上述提到的服裝工藝技術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可知,在實際培養過程中,需注重“理論+實踐”的培養,注重學生服裝設計技巧能力的提升,進而為服裝工藝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落實及實現奠定堅實的基礎。
2 服裝工藝技術專業服裝設計課的幾種常用教學方法分析
在服裝工藝技術專業服裝設計課教學過程中,其教學方法的應用通常會考慮到三大要素:其一為設計要素;其二為面料要素;其三為工藝要素。根據不同的要素,實施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從而使服裝設計課教學得到有效優化。常用的教學方法如下:
2.1 設計方面的教學方法
在服裝設計中,涉及設計要素的教學方法需從兩方面分析:一方面,即為色彩的實物搭配法。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首先需讓學生掌握色彩的三要素,也就是色相、純度以及明度。在色彩搭配過程中,需從這三個方面進行搭配。一般情況下,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需采用大量的顏料調配,在認識色彩的基礎上,通過大量的手繪圖案對色彩搭配的原理加以理解,進一步了解服裝效果圖的表達。為了使學生加深理解,可以利用色板或多件服飾進行實際的搭配操作練習。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實踐對服裝色彩的搭配加以理解,進一步通過直觀的感受了解服飾色彩配置的方法及技巧,進而使學生更加全面地掌握服飾色彩的搭配方法及技巧。[3]另一方面,在服裝設計造型上,采取實物二重改造法。實物二重改造指的是對服裝成品實物進行改造,實現二次深化設計。主張在成品服裝造型上添加全新的原始設計,從而達到和諧統一的二次設計。例如,針對前衣片的造型,由一片剪裁分割成多片式,衣襟由原來的方形改成圓形,或者添加裝飾線等。通過此類教學方法,能夠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設計能力,培養學生在服裝設計方面的創新思維,從而為服裝設計學習效率的提高奠定基礎。
2.2 面料方面的教學方法
在服裝設計課教學中,針對面料方面采取的教學方法主要服裝面料實物混搭法。在服裝設計過程中,合理選取面料是最為關鍵的。為了深入了解面料的特性,便有必要實施實物法教學策略。學生收集到諸多面料之后,教師需指導學生了解面料的性能,如面料的硬度、懸垂感以及紗線等。與此同時,為了使學生充分掌握面料的特性,可采取燃燒、刀刮以及抽絲等方法。在進一步針對原本的服裝面料進行改換及貼補設計的條件下,能夠使設計效果得到有效優化及增強。例如,將已經穿舊了的牛仔褲的一些褲片剪掉,然后使用皮革面料代之,以此練習面料混搭,如此便能夠使學生直觀地觀察到面料的設計美。[4]在多種材質的服飾上,可使用服裝面料實物混搭法,從而使二次設計得到有效優化。
2.3 工藝方面的教學方法
基于服裝設計過程,工藝方面采取的教學方法即實物體現法。于設計方案確立前期,需指導學生進行打板練習,并學會選取材料,直到實體工藝制作完成1∶1的服裝成型實物為止。基于大作業課題過程中,需對服裝類型、成本價格進行限制,將1個3套小系列完成之后,將正常1∶1的成本價格換算出來,如面料、敷料以及耗時等。[5]當學生完成實物設計之后,能夠讓學生掌握服裝從設計到成品的整個制作程序,并對服裝的成本、定價以及利潤等均有一定的掌握。從整體角度而言,工藝實物體現法的應用能夠使服裝結構的打板設計及工藝設計更加優化,進一步使設計成衣化滿足企業的生產需求。
3 結語
通過本文的探究,認識到在服裝工藝技術專業中,服裝設計是一門非常重要的課程。在以往的服裝設計教學課程中,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缺陷。為了使服裝設計課程設計顯得更加合理、規范,有必要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融入“理論+實踐”的教學思想。一方面,需明確服裝工藝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另一方面需注重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先進的科學的教學方法的實施,包括在設計方面的色彩實物搭配法、服裝造型方面的二重改造法、服裝面料方面的實物混搭法以及在工藝方面的實物體現法等。總而言之,在明確服裝工藝技術專業服裝設計人才培養目標,規范科學地應用各類教學方法的基礎上,能夠為服裝設計課的優化及完善奠定有效基礎,進一步為促進服裝工藝技術專業的進步及發展提供有效保障。
參考文獻:
[1] 范瀅,占必傳.中等職業學校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教師教學能力標準研究[J].職教通訊,2011(24):60-64.
[2] 馮志梅.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教學改革初探[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3(08):157-160.
[3] 王京菊,唐怡.服裝設計專業實踐教學方法探究[J].教育與職業,2013(30):159-160.
[4] 范瀅.中等職業學校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教師教學能力調查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4(14):87-88.
[5] 胥箏箏.服裝設計專業“成衣工藝1”課程的教學設計[J].紡織服裝教育,2014(05):426-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