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銳 王佳慧
摘 要:“留白”是時下比較流行也比較重要的一種平面設計構成法則,最早起源于我過傳統繪畫藝術,其表現形式是以空白為載體,以簡約的視覺塑造,渲染出深刻的美的意境。隨著留白手段在各個藝術門類之間的廣泛運用,其獨特的美學價值進一步得到彰顯。巧妙地將“留白”這一藝術手法與平面設計融會貫通,不僅可以突出主題,加強平面作品的藝術感染力,更可以提升作品的藝術品位。本文將圍繞平面設計中的“留白”藝術展開研究,突出其美的藝術效果。
關鍵詞:留白;平面設計;意境
從古至今,各藝術門類皆有“留白”的傳統,以繪畫見長。《寒江獨釣圖》是南宋著名畫家馬遠的代表作,流傳至今,取意名句“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畫面只有一個老翁獨坐小舟之上垂釣,色調單純,一派寂靜。再用淡淡的筆墨勾勒出青松、寒波,其余則大部分是空白,但卻將孤獨、蕭瑟的氣氛描繪得淋漓盡致。詩歌,散文往往點到為止,小說中作者也留給讀者一個充滿想象的開放式結局,樂曲中的“余白”,書法中的“飛白”,都與“留白”異曲同工。對于平面設計而言,設計者需要在有限的空間內將要表達的文字、色彩、圖形進行恰到好處的組合,在突出表達主體的同時提升藝術美感,所以“留白”顯得尤為重要。善用“留白”,可以使作品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 突出主體、精準明確
對于一個好的設計作品來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表現主體明確,圖形、色彩、文字、符號這些都是為主體服務,做到這一點需要設計者協調掌握空間布局。我們發現,大多數的平面設計作品只采用對畫面中實物的文字積累,或者對圖形進行變色、變形的夸張表現等簡單手法。這種簡單變形的羅列,常使讀者眼花繚亂,很難抓住重點,豐富了一時的視覺感受,但缺乏持久的美感,忽略了藝術創作本身細膩豐富的感官體驗,很難被細細品味。現代人的閱讀習慣往往是從上到下、從左至右,同時必須以最快的速度吸引讀者眼球,才能激發讀者閱讀興趣。這無形中要求我們在設計時需要捕捉大眾閱讀心理,而沒有層次和變化的設計則無法引導讀者的視覺移動。雜亂的文字、圖形布局會將表現主體淹沒。
另外,一件平面設計作品中必須有且只有一個視覺沖擊中心,“留白”有助于讀者視覺向被表現主體集中凝聚,適當的留白,可以讓讀者的視覺得以喘息,心靈不再感到緊張,從而迅速鎖定一個視覺中心,它所創造出的空間可以形成一條新的路徑,達到左右讀者的閱讀方向,引領讀者視線的效果。
2 虛實相生、節奏鮮明
平面設計中的“虛實相生”與繪畫異曲同工,重點強調的是以虛襯實,從而豐富畫面節奏。我國傳統水墨畫中的空白,并非真的空無一物,而是計白為黑,“實”是實景,“空”仍是實,虛與實對立統一,是以虛概實的美學追求。前文中提到過馬遠的《寒江獨釣圖》正是虛實相生的典型代表。一葉小舟、一個老者都不足以表達作者內心的孤寂之感,唯有大片的空白,將老者、小舟的形象置于江水的廣袤無形之中,進一步刻畫老者的渺小,才能凸顯一個“獨”字。現代著名畫家潘天壽曾經說過:“視而不見之空白并非空洞無物也。可使觀者之意識,結合所畫之題材,由意想而得各不相同之背景。是背景也,既含蓄又靈活實勝于不空白之背景多多矣”正是這個道理。平面設計亦是如此。平面設計作品中的留白,不是真的空白,它也是作品的重要組成部分。“留白”看似無形,其實在平面設計作品中與視覺傳達的三大要素——文字、圖形、色彩同等重要,它可以打破三者之間呆板陳舊的組合方式,并通過與文字、圖形、符號、色彩的組合碰撞,使作品本身形成一個多維的立體的視覺空間,虛實搭配,強化了作品美的意境。
3 豐富想象、意境深遠
拓展想象空間是“留白”最大的藝術特色。中國人的傳統觀念往往是含蓄的,追求的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境界,那么如何更好地喚醒人們的情感和思想,達到藝術共鳴,就需要創作者在創作中使用合理手段,激發讀者合理的想象和聯想。
所謂想象,是通過已知的事物產生全新的事物,達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眾所周知,達芬奇的代表作《蒙娜麗莎的微笑》在過去數年間,因無數人對其猜測而蒙上了一層神秘色彩,也極大地豐富了作品本身的藝術性。而縱觀這幅畫像,除了對人物本身的刻畫,再無其他贅述的東西,沒有突兀不和諧的色彩,也沒有文字的解釋,這其實就是一種“留白”。作者將他要表現的東西表現出來,其他的就靠讀者自己解讀了。“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也是這樣一種意境。想象空間的擴大,刺激讀者對設計本身不存在的東西產生新的內涵的豐富,實現了設計者與讀者之間的互動。當然,由于不同人之間存在著文化差異,所以這種想象是因人而異的,又是在一定范疇內合乎情理的。
聯想是一種非常豐富的心理活動,目的是將設計者的主體思想進行跳躍式的編排,通過細節刻畫不自覺的傳遞到讀者的感官中。聯想可以在有限的空間中構建出一個新的自主想象的空間,合理的聯想可以從單一的設計中讀出豐富的情緒,并將要表達的主題和內涵拓展放大,延展其深刻的內涵,達到情感共振,最終出現戲劇性的效果。
藝術設計者的思維方式會決定他在藝術作品的表達和表現手法,是否具有獨特的思想內涵,直接決定藝術作品的好壞。因此只有合理的“留白”處理,才能在烘托主題的同時,激發觀眾的藝術想象力,最大程度的發掘藝術作品中所潛藏的深刻內涵。
4 簡約大方、提升品位
平面設計有時候就像是服裝搭配,不會有人想把所有的顏色都穿戴在身上,也不會有人想把自己包裹成粽子。大多時候,簡約才是美,平面設計師追求用最簡單圖文渲染最深刻的內涵,留白就是最常見也最有效的方式。早在二十世紀的60年代,藝術家們開始對后現代主義美學展開思考,一場“少則多”的簡化設計風暴應運而生。它提倡用簡潔表現豐富,用單純表現飽滿,用最少的色彩表達最明快的節奏。而這種理念一直沿用到今天。正如米切爾·麥克娜麗講到她所在的《財經》雜志封面時所說,任何設計在色彩上的使用都應該是謹慎的,黑白灰為主的設計雖然質樸,但卻更能吸引讀者的眼球,不易產生審美疲勞。留白本身就是純潔的象征,是一種極有品位的顏色,是一種高雅、不會過時的藝術語言。
5 結語
平面設計中的“留白”往往就像生活中“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沉默”。蘇珊·桑塔格是美國著名女作家,享有“美國公眾良心”的美譽。在她的代表作《沉默的美學》中曾這樣寫道:“沉默,是語言的一種形式,同時也是對話的一部分。”沉默是生存的方式,留白是布局的規則,沉默就是生活的“留白”。沉默的的有章法、沉默的恰到好處,生活就會增加質感。“留白”的相得益彰,設計才會富有生命力。
參考文獻:
[1] 朱艾琪.韻外子致——淺談“留白”在平面設計中的審美特征[J].平面設計,2015.
[2] 陳曉菲.淺析留白在平面海報設計中的作用[J].藝術科技,2013.
[3] 原研哉(日).設計中的設計[M].紀江紅,譯.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4] 程思,張婉玉.白手法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J].藝術設計大舞臺,2015
[5] 曹吉星.簡析留白藝術在平面廣告應用中的作用[J].文藝生活·文藝理論,2010.
[6] 汪海燕.留白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