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月曼
摘 要:夏季小學期是我國向世界一流大學引用的一種學期制度,目前我國已有一些大學實施了該項制度,從這些大學中去分析這種新型制度在我國成長的基本現狀,將藝術設計專業的夏季小學期為主要對象,提出了“工作坊”式精英教學模式。并探討這種模式具體的實施方案。本項目研究目標在于怎樣將“工作坊”式教學形式運用到藝術設計專業學科在夏季小學期的課程應用中。
關鍵詞:夏季小學期;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模式;“工作坊”
1 夏季小學期制度的現狀與基本情況
2011年胡錦濤總書記在清華大學百年校慶講話中明確提出要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質量。上海交通大學為貫徹落實這一教育規劃制度,出臺《關于全面提高辦學質量的決定》,全校遵守人才培養是學校的基本理念。以此條件下,為我國高校培養創新型人才培養計劃——夏季小學期制度應運而生。
小學期并非是新生事物,在國外一些一流大學如哈佛大學、耶魯大學等都設置了夏季學期。國內一些高校力爭向研究型大學靠攏。目前國內開設夏季小學期的主要有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等知名高校。就目前本人所在的安徽工程大學機電學院,于2013年推行夏季小學期,在原春秋季兩個學期加入了夏季小學期,即利用暑假前兩到三周時間開設課程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夏季學期的課程特點:一是專業課程,要求具備專業知識基礎。二是專業必備技能課程,例如藝術設計系學生利用夏季學期學習photoshop 、CorelDRAW、Illustrator等設計軟件。
夏季學期的利弊。結合目前本科院校夏季小學期藝術學科的培養人才模式和課程教學改革研究成果的情況分析,仍存在的利弊:
小學期制度的有利性:
第一,高校國際化的可行之路。小學期制度最初源于國外,是一項充分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學期制度。為充分向國外優秀高校學習培養模式和教學經驗,學校會定期邀請國外優秀專家教授前來授課,學生在夏季學期可以學習到國外優秀的專業知識,幫助學生提前適應國際化競爭。
第二,培養實踐性人才。夏季學期安排專業競賽和實戰項目,學生通過實際項目了解市場,激發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第三,綜合素質的提高。在小學期課程中加入專家講座,有利開闊學生視野、了解學術前沿、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
小學期制度的弊端:
第一,目前國內設置夏季小學期高等教育中的藝術設計專業多數是新辦專業,辦學歷史短,其教學模式多數是根據所在院系或相關學科教學體系中衍生出來的,尚未形成具有自身專業特色和成熟的教學體系。
第二,國內一些院校對國際教學方法的盲目跟隨,不針對不同專業的性質、不結合學期制度的特點,而是簡單地學習國外夏季小學期教學模式已經不再適合我國高校夏季學期的現狀。
第三,藝術設計專業具有綜合性、實踐性和創造性的特點,要求該專業在教學方式和法上需要有自身的特色,而不能拘泥于傳統經典學科的教學范式,應探討符合夏季小學期的學期特色教育。
2 工作坊式精英教學在藝術設計專業中的開展
工作坊(WORKSHOP)是目前越來越流行的一種提升自我的學習方式。在國內一些培訓機構運用較多,一般由一個核心人物和四五個小組組成,通過共同探討某個話題,進行分工合作得出最恰當的實施方案。目前,全國各類高校的設計類專業,不管是在春秋季學期還是特殊的夏季學期在教學模式上都延續了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但對于藝術設計類專業,這種傳統教學模式是不能滿足藝術設計專業屬性。
2.1 工作坊式教學模式的小組的成立及實施
隨著夏季學期的到來, 教師通過實踐項目,確定好主題后,將這一項目主題精神傳達給每一位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8~10人為一個小組,均有成績優異、中等和及格者去構成一組。每一小組由主持人確定小組分工,運用合理的分工方法最大限度的開發每一小組成員的能力。教師把握主題的基本程序,小組成員互相探討,互相學習進行市場調研、草圖繪制、討論階段、方案確定、方案實施和每一小組進行比較探討。工作坊不僅需要教師的認真統籌,也需要學生的積極配合,工作坊的項目針對性和實踐性強,這些實踐性的項目能讓學生受益匪淺。
2.2 工作坊式教學模式的成果
第一,個人自學階段。教師布置好項目主題后,學生要做大量的市場調研來對主題進行足夠的分析和了解,針對主題思考自己的創意理念,提煉出方案所需要素材,通過手繪或電腦繪制大量的草圖,反復思考和更改最終確定自己的方案,在這一階段每一位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創意想法,單獨并完成一次由自己掌控的能力學習。
第二,團隊合作階段。每一位小組成員確定好自己的方案,在課堂上要進行交流對比,由于每一位學生的年齡和成長環境的不同都有自己作品上的優點和缺點,教師要對每一位學生的方案進行詳細點評。最終在教師的指導下確定并修改出一套符合項目主題的方案。在這一階段每一位學生都能學習到對方的優點并認識到自己的不足。
第三,共同學習階段。每一小組選出的最好方案通過后期的制作,將作品進行展示,互相學習,互相點評,互相進步。每一小組根據自己的方案進行設計說明的講解,由于每一小組成員的個人成長經歷和專業領悟力不同,這其中必然能碰撞出各種創意的靈感,進一步完善自己的方案,從而學生最后成果的交流階段是一項不可缺少的環節。
3 工作坊式教學在藝術設計專業中的反思
在我國夏季小學期一般時間一般為4-5周,時間相對春秋季學期相對較短。按照傳統教學模式對課程的設置,肯定是一項不可取教學方法,在確定夏季學期教學模式上需要符合這一階段的教學模式——“工作坊”式精英教學。
第一,“課題研究式”授課方式在教學上的應用。藝術設計專業最大的特色在于創造活動與實踐,教師需要設置有意義的研究項目,實際項目確定后通過課程實踐項目的商業合作伙伴進行互動探討。教師把握好企業和學生之間的緊密溝通,達到兩者資源最大化利用的效果。為高校“產學研”的互動提供平臺。
第二,“集體計分制”和“個體計分制”。 能夠促進團隊之間的深度交流,達到公平和平等的評分標準,最大化的發揮出團隊的優勢,還能夠準確地衡量每個學生的差異。
第三,“藝術設計”專業的特殊化。藝術設計專業的特點在于需要創新,學生再通過分組互動式的交流方法,有利學生的思維開發,達到創新的最佳狀態。
第四,“課程評價體系”的確定和完善。及時觀察和記錄工作坊的進程和狀況,不斷提出工作坊課程的新設想、新思路,以便完善工作坊課程體系并驗證研究的
4 結論
全面推行夏季學期,接軌世界一流大學教學模式,根據藝術設計專業特點,利用工作坊式教學模式在夏季學期的應用,能夠充分加強學生實踐教學環節,豐富夏季學期的課堂精彩度,既彌補了春秋季學期授課形式的單一化,又開創了夏季學期在教學模式上的創新,發揮“教與學”的主動性和能動性,倡導實踐育人,豐富第二課堂內涵。由此可見在藝術設計專業中的夏季小學期實施“工作坊”式精英教學是刻不容緩的。
參考文獻:
[1] 姚強.職業院校技能大賽訓練技術探索[J].科教導刊,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