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正林


【摘要】進入新課程以來,高中新課程數學課時明顯偏緊,分析其原因,找出應對策略.
【關鍵詞】高中新課程數學;課時緊張;原因;應對策略
我省從2010年9月進入新課程后,全校數學老師都反映課時緊張,為完成教學任務都在加班加點.那么,為什么會出現課時偏緊這一問題呢?我思考其原因主要有三:
1.教師對《課程標準》領悟不夠透徹,操作出現偏差
雖然在2010~2012這三年的每個8月,所有給高一年級上課的教師都進行了普通高中新課程遠程培訓,并且只有結業(yè)才能上崗.但是,當新課程真正來臨,實實在在的擺在我們面前,并且要求親自去操作的時候,我們都感到對《課程標準》領悟不夠透徹,操作缺乏標準.其原因就是高中新課程數學在結構上進行了調整,教學內容出現了變化.其中最為明顯的變化有四個方面:
首先,數學知識分模塊,出現順序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
其次,在教學內容上較舊教材進行了大量的刪除、減少、增加和保留;
第三,在教學要求上要求分步到位,螺旋上升;
最后,在教學難度上有的章節(jié)有所加強,有的章節(jié)有所減弱.
雖然從2004年新課程試點以來八年時間了,但由于此次課程改革的力度較大,教師對《課程標準》的學習出現困難,理解不夠準確、領悟不夠透徹、操作出現偏差.特別是對新課程中教學內容進行了刪減或增加的章節(jié),難度要求有所加強或減弱的章節(jié),教師感到困惑重重.并且還有年齡較大的教師,或者教舊教材時間較長的老師,由于他們習慣了《大綱》和老教材,不自覺地排斥《課程標準》和新教材.然而,無論教師出于何種原因對《課程標準》的理解不夠,把握不準,但他們都采用了大致相同的方式:內容不斷的拓展;難度不斷的提高;能力訓練要求一步到位.這種只做加法不做減法、簡單加大教學投入的處理方式是造成課時緊張的首要原因.
2.《課程標準》的課時設計明顯多于《大綱》
現對《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數學大綱》(2002年版)和《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實施)》的教學計劃作一個對比.
不可否認,《課程標準》在課時設計上多于《大綱》,這是課時偏緊的又一原因.
3.三年課程兩年學完是課時緊張的第三原因
為了應試高考,很多學校都是三年課程兩年學完,最后一年用于復習.在以前舊教材和老大綱時期,各學校采用適當增加教學周和周課時,還勉強可行.然而,今天新課程教學內容增多,并且所增內容都是實實在在的,要求扎扎實實的上過去,再要按照三年課程兩年教完,這又無疑加重了課時偏緊的矛盾.
對緩解課時緊張問題的幾點建議:
1.改變教師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要從根本上解決課時緊張的問題,教師只有改變陳舊的,落后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否則,一切的改變和努力都是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治標不治本.并且改變教學方式是本次課程改革的重要任務之一,是有效實施素質教育的根本需要,同時是本次改革的攻堅之處.教師只有改變了課程實施中過于強調接受學習和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狀況,轉變了“滿堂灌”和機械訓練的教學方法,讓學生主動的,快樂地參與到教學中來,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課堂教學效率才能大幅的提高,課時偏緊的問題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2.認真學習《課程標準》,把握新課程標準的內容變化
3.尊重新教材的設計理念
在教學過程中,尊重新教材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編寫意圖,整體把握教材和教學要求,不搞“超標拓展,內容提前,一步到位”,嚴格按照新課程的規(guī)定,控制教學難度,防止“深挖洞”的現象.特別是在處理教材與教輔資料關系時,一定要大膽舍取.切莫被教輔資料中大量的陳題和舊題捆住了手腳,在不經意之間又回到了舊教材和老大綱上去了.
當然,新課程課時緊張的原因諸多,但是,只要學校、教師順應了課程改革的大潮流,在準確把握《課程標準》的基礎上,嚴格按照標準去做.我想,課時緊張這一問題就會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