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少茹
【摘 要】闡述合作課堂教學概念及核心內涵,分析現階段中學課堂教學困境與不足,探究合作課堂在中學教學中的應用價值和意義。結合中學教學特點,提出中學合作課程教學模式的構建策略。
【關鍵詞】中學 合作課堂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5B-0038-02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知識的傳播是學習者在一定情境下,通過自主學習的方法獲取知識的過程,而不是教學中的教授過程。隨著建構主義理論在現代教育中的廣泛應用,對傳統的教學模式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合作課堂教學模式作為一種依賴學生自主學習的模式,也符合建構主義理論的要求。在新時期,結合中學教學現狀,構建合作課堂教學模式,有利于提升教學質量。
一、合作課堂教學模式概念及核心內涵
所謂合作課堂教學模式,也就是指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生與老師之間的合作為教學基礎,結合相應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使得學生在彼此合作中,接觸知識、理解知識并且運用知識。本質上而言,合作課堂教學模式更加依賴學生的自學能力,改變了傳統的知識傳播方式,教師由教學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輔助者。因而合作課堂教學模式,可以看作是建構主義理論下的一種教學模式。
合作課堂教學模式的關鍵便在于“合作”,這種合作反映在課堂教學組織形式方面,往往是小組教學,成立相應的學習小組,在教師布置相關學習任務后,小組成員之間以合作的形式共同進行知識學習和探究。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自學能力便是決定學習效果的基礎,并且通過這種方式,也有利于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去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對于“合作”來說,其內涵在于學生之間根據彼此知識掌握情況和學習能力情況進行相互補充,充分發揮自身優勢,解決學習問題。同時,在合作過程中,也能夠促使學生去彼此之間相互學習,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
二、現階段中學課堂教學模式困境
在現階段的中學課堂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思維和教學模式仍舊是主流,雖然新課標的實施已經有了較長的時間,但是教學思想的改變卻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正是由于現階段中學課堂教學模式存在這一問題,也使得當前在實際教學中面臨著一些困境。例如普遍存在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教學有效性較低,部分課程內容會存在著枯燥乏味的問題,難以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特別是隨著新改革的深化,傳統的教學思維和教學模式已經難以適應新時期的教學要求。
應當指出,當前中學課堂教學依然是一種知識點的填鴨式教學,在主要的教學科目中,以提高學生知識點掌握程度為核心目標,從而使得學生能夠在考試中取得更好的成績。在這里,很多中學教師就產生了一個認知誤區,認為只有這種填鴨式的被動教學,才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知識點記憶程度和掌握程度。事實上并非如此,大量教學案例表明,通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學能力,以學生自學為主的模式來代替凈化的被動教學模式,更加有利于提升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和運用能力。
三、合作課堂教學模式在中學教學的應用意義
就現階段中學課堂教學模式的困境來看,合作課堂教學模式在中學教育中有著巨大的應用價值,能夠有助于改善當前中學課堂教學模式的困境和不足。合作課堂教學模式在中學的應用,首先,有助于激發和培養學生興趣。合作課堂教學模式在教學組織形式和教學方法方面都有著一定的創新,對于學生而言,新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本身便有著吸引力。通過激發和培養學生興趣,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其次,基于合作課堂教學模式的特點來看,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也是學生彼此之間進行相互學習和借鑒的過程。不同學生有著不同的優點和缺點,在知識學習方面也是如此,通過合作學習的模式,學生之間可以相互學習彼此的優點,提升自身的綜合學習能力。最后,合作課堂教學模式在中學的應用,也有利于推動教學改革的深化,合作課堂教學模式從本質上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思維,以學生自主學習代替填鴨式的被動學習,提高中學教學有效性。
四、新時期中學合作課堂教學模式構建策略
(一)打破傳統教學思維,建立小組教學組織形式。在新時期的中學合作課堂教學模式構建中,首先應當打破傳統的教學思維,建立起小組教學組織形式,這也是合作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基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相應的教學,并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以適應小組教學模式的要求。為了充分發揮小組合作教學的優勢,對小組學生分配方面進行優化,將有不同學習優勢的學生組合在一起,便于小組成員之間更好地相互學習。
例如一些學生可能在知識記憶方面有優勢,或者一些學生在知識接受速度和理解能力方面有優勢等,可以分別將有著不同優勢的學生調到一個小組中。合作小組的建立,應當是長期的,在一個學期,或者一個年度不對學習小組進行調整,這有助于小組成員之間更加默契的配合。同時,在小組合作教學中,一些學生的自學能力可能較差,或者學習基礎薄弱,知識理解能力不強,應當對這些學生進行重點照顧,例如選擇一些有著較強優勢的學生同其組成合作學習小組。由于小組合作教學側重的是整個小組的學習效果,而不是單一學生的學習效果,這會促使小組成員之間積極進行學習幫扶。
(二)以興趣培養為核心,豐富合作課堂教學方法。合作課堂教學依賴的是學生自學能力,這就要求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培養,只有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才能促使學生去主動學習和思考,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在培養學生學習興趣中,豐富合作課堂教學方法便是一種較為有效的途徑。例如可以選擇探究式教學方法。如在某一個學科的教學中,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設置相應的探究問題,讓學生去探究。布置探究任務時,可以布置相同的探究任務,也可以是針對不同學習小組的具體情況,分別設置相應的探究任務。探究任務布置后,每個小組分別通過閱讀課本、搜集資料等相關方法來進行學習任務的探究,最后得出探究成果,由教師進行評比,指出各個小組探究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和重點內容。通過應用這種探究式教學方法,有效地激發學生興趣,提升教學質量,同時,也可以應用多媒體教學、情景教學等相關教學方法。
(三)改革教學評估模式,正確引導學生學習方向。為了在合作課堂教學模式應用中,正確地引導學生學習方向,應當對現有的教學評估模式進行改革,改變傳統教學評估模式中過于側重學生學習成績的情況,融入一些能夠較好反映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評估指標。例如教師可以記錄日常合作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參與積極性、熱情以及學習興趣等情況,將其作為評估指標。在學習成績方面,也應當引入學習成績變化指標,例如一些學生的學習成績提升效果顯著。同時,在改革教學評估模式中,還應當建立起動態化的教學評估模式,實時關注學生學習情況的變化,便于教師及時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在教學評估體系中,應當注重對于學生個性化發展的評估,體現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通過建立這種完善的教學評估模式,對學生的學習方向進行正確引導,促進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全面提升。
基于合作課堂教學模式的優勢和特點以及現階段中學課堂教學模式的困境問題,合作課堂教學模式在中學教學中有著重要的應用意義和價值,它有助于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自學能力,提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任少芬.整合數學教學資源 優化合作學習形式[J].廣西教育,2016(5)
[2]江海云.新課改背景下的中學歷史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研究[J].甘肅聯合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S1)
[3]黃朝勇,廖楊.新課改語境下中學課堂教學模式的誤區及對策——以遵義市易才完全中學為例[J].知識經濟,2012(11)
(責編 盧建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