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麗 藺 娜 宋長滿
?
肛瘺切除皮瓣轉移術治療高位復雜性肛瘺患者的臨床療效
周 麗 藺 娜 宋長滿
【摘要】目的 探討采用肛瘺切除皮瓣轉移術治療高位復雜性肛瘺患者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大連大學附屬新華醫院收治的高位復雜性肛瘺患者82例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1例。對照組患者采用瘺道切開曠置墊壓術治療,觀察組患者采用肛瘺切除皮瓣轉移術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創面愈合情況及患者滿意度。結果 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分別為95.1%和92.7%,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創面愈合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疼痛視覺模擬量表評分和滲液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患者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用肛瘺切除皮瓣轉移術治療高位復雜性肛瘺,可有效縮短患者的創面愈合時間,緩解疼痛,減少滲液,手術效果良好。
【關鍵詞】高位復雜性肛瘺;肛瘺切除皮瓣轉移術;治療效果
大連大學附屬新華醫院,遼寧大連 116021
高位復雜性肛瘺是臨床常見病,其發病率高,多發于外括約肌深部,典型臨床癥狀為流膿、疼痛等,可降低患者的機體抵抗力,病情嚴重者甚至可誘發其他疾病[1],嚴重影響了患者的身體健康,降低了患者的生命質量。為進一步研究高位復雜性肛瘺的臨床治療方法,本研究就肛瘺切除皮瓣轉移術治療高位復雜性肛瘺患者的療效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大連大學附屬新華醫院收治的高位復雜性肛瘺患者82例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高位復雜性肛瘺的臨床診斷標準[2],并經電子肛門鏡檢查確診。82例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1例。對照組中男25例,女16例,年齡22~64歲,平均(35±6)歲,病程1~38個月,平均(16±4)個月;觀察組中男26例,女15例,年齡21~65歲,平均(35±5)歲,病程1~37個月,平均(16±
5)個月。所有患者均自愿參加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瘺道切開曠置墊壓術治療:順肛瘺走向,將瘺管外口行部分切開,在患者肛管直腸環下方,使用常規手法切開部分瘺管,對遠、近兩端切口之間的瘺道行搔刮處理,去除瘺道內部增生肉芽組織及腐敗組織,并進行徹底沖洗,曠置管腔,清除齒線內口感染灶,對直腸下黏膜及肛管皮膚行連續或間斷縫合處理。觀察組患者采用肛瘺切除皮瓣轉移術治療:①順肛瘺走向,切開內口和外口之間的瘺管,切除內增生及炎性組織,充分修剪創面邊緣處皮膚組織及切除后所保留的瘺管深面腔壁纖維組織,對創面進行沖洗,清除內口處的壞死組織。②根據患者的實際病變情況,游離內口上緣及周圍直腸黏膜,對內口進行覆蓋。③游離內口至瘺管遠端的皮瓣,直至外口遠端部位,適當松解皮膚和括約肌結締組織,剝離皮下血管叢,同時剝離多余(脂肪)結締組織,使游離皮瓣滿足本
次手術中對創面覆蓋范圍的要求,對皮瓣至深面腔壁邊緣處均使用可吸收線縫合,保證其外寬內窄,形成無張力傷口,以便充分引流。兩組患者的術后處理:①口服瀉劑+清潔灌腸。②注射用頭孢硫脒3.0 g溶于0.9%氯化鈉注射液250 ml中靜脈滴注,1次/d,0.5%甲硝唑注射液100 ml,2次/d,均連續用藥3~5 d,同時給予患者中藥熏洗,外用長皮膏和生肌散。③觀察組患者術后3 d進行控便,10 d后拆線。對照組患者術后1周使用棉墊輔助換藥,充分壓迫齒線以下皮膚組織,寬膠布加壓固定直至傷口愈合。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及創面愈合時間、疼痛視覺模擬量表(VAS)評分、滲液評分及患者滿意度評分。①采用VAS評分對患者疼痛情況進行評價,評分標準為0~10分,由患者根據自我感覺進行評定,評分越高,疼痛程度越重。②根據患者滲液量制訂滲液評分標準:0分,無滲液;1分,輕度滲液;2分,中度滲液;3分,重度滲液;評分越高,滲液情況越嚴重。③結合術后創面愈合情況及臀部傷口瘢痕大小,由患者自行評價滿意度,記為0~10分,評分越高,患者滿意度越高。
1.4 療效判定標準 痊愈:患者術后臨床癥狀和各項體征均完全消失,手術創面愈合良好;有效:患者術后臨床癥狀和各項體征均顯著改善,手術創面未完全愈合;無效:患者術后臨床癥狀和各項體征均無改善,甚至惡化,手術創面未愈合[3]。總有效率(%)=(痊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分析 用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略高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2.2 創面愈合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術后創面愈合時間為(24±3)d,對照組為(33±4)d,觀察組患者術后創面愈合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VAS評分、滲液評分和患者滿意度評分比較 觀察組患者VAS評分和滲液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觀察組患者滿意度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VAS評分、滲液評分及患者滿意度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患者VAS評分、滲液評分及患者滿意度評分比較(分,±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VAS評分 滲液評分 滿意度對照組 41 5.6±1.3 2.7±0.8 5.4±0.5觀察組 41 2.0±0.6*1.4±0.5*9.3±0.7*
高位瘺管是指位于外括約肌深部以上的瘺管,根據瘺管數量的多少,臨床將其分為高位單純性肛瘺和高位復雜性肛瘺[4]。高位復雜性肛瘺患者臨床多表現為流膿、疼痛、腫塊肛、瘙癢、排便不暢及不同程度的發熱等癥狀[5],膿液污染內褲,經過劇烈活動后會導致膿液外溢,局部皮膚受到刺激,出現皮膚痛癢,且隨著病情發展,患者身體逐漸虛弱、精神不振、機體抗病能力下降,可伴有消瘦、貧血、體虛等長期慢性消耗性癥狀[6],或可誘發其他疾病。高位復雜性肛瘺患者病情易反復,多次發病可累及肛周器官,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降低生命質量,病情嚴重者甚至可發生惡變,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
臨床治療高位復雜性肛瘺多采用外科手術治療,目前各大醫療機構中常用的手術方法為肛瘺切除皮瓣轉移術,該術式是近年臨床常用的一種新型手術方法,開創了肛瘺治療的新理念。與傳統瘺道切開曠置墊壓術相比,肛瘺切除皮瓣轉移術具有感染少、患者疼痛小、創面愈合快、瘢痕小、術后并發癥少、病情恢復快、復發率低等優勢,用于治療高位復雜性肛瘺手術效果良好。本研究結果發現,觀察組患者采用肛瘺切除皮瓣轉移術治療后,患者創面愈合時間、VAS評分、滲液評分和患者滿意度評分均優于采用瘺道切開曠置墊壓術的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采用肛瘺切除皮瓣轉移術治療高位復雜性肛瘺,患者疼痛較輕,滲液較少,術后創面愈合較快,患者滿意度較高,治療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 崔華,胡千華.兩種術式治療高位肛瘺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3,8(1):284-285.
[2] 章陽,王業皇,宗海峰,等.丁氏痔科中位掛線改良緊線法治療高位復雜性肛瘺的臨床研究[J].時珍國醫國藥,2013,24(8):1943-1945.
[3] 唐迎春,董曉妮,何佳,等.高位掛浮線加多孔引流治療高位復雜性肛瘺[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醫學版),2012,41(3):382-383.
[4] 施耀輝,吳詩城,項亞軍.袋形縫合法在女性前位肛瘺切開術中應用[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4,9(S2):247-248.
[5] 李琰,毛旭明,董佳容,等.肛瘺切除皮瓣轉移術治療高位復雜性肛瘺[J].廣東醫學,2012,33(17):2635-2636.
[6] 鄭雪平,王業皇,樊志敏.定向掛線法治療36例高位復雜性肛瘺的療效分析[J].重慶醫學,2014,43(33):4534-4535.
【中圖分類號】R657.1+6
【文獻標志碼】A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05.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