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蘭莎
【摘 要】小學音樂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與奧爾夫的基本理念相符合,但從目前小學音樂教育的現狀調查中來看,其結果卻與之相矛盾。我們找到了問題,也找到了科學合理的先進理念,希望能把這種先進的理念和方法運用到小學音樂課堂中去。
【關鍵詞】奧爾夫音樂教學法;課堂;運用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7-0222-01
一、注重綜合性
奧爾夫音樂教育理念注重綜合性,提倡以唱歌、演奏、形體動作、舞蹈合為一體的音樂教育。小學生一般處在6-12歲的年齡段,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有精力充沛、好奇心強、好動的特點,針對這個年齡段孩子的特點,教師在教學環節的設計中應注重情境創設、實際操作,以此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首先,在音樂教學中,我們結合了具體的教學內容創設教學情境,使學生更快地進入音樂意境,受到音樂感染,準確地捕捉音樂形象。情景創設要選用能引起孩子好奇心、吸引孩子注意力的方法,如以美麗的故事導入情境、以豐富的畫面再現情境、以動感的課件進入情境、以生動的表演體會情境;其次,在奧爾夫音樂教育理念綜合性的引導下,應當讓學生在課堂中手、腳、腦都動起來。如人教版一年級音樂教材中的歌曲《大鼓小鼓》,本是讓學生聆聽生活中的聲音。但在教唱此歌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邊唱邊加動作,讓學生發揮想象去扮演大鼓小鼓,或者讓男生表演大鼓女生表演小鼓等。另外,一些課堂活動中所需的道具也可讓學生親自動手制作,讓學生手、腳、腦都動起來,參與到課堂中才能達到好的教學效果,讓學生學到知識的同時,也鍛煉了他們的想象力、表現力、手腳協調能力、膽量等。
二、注重人本性
(一)導入課題
師:今天老師就繼續帶你們到童話世界中遨游,那么今天我們認識的主人公又是誰呢?先來聽一段音樂。(放一遍音樂)
師:聽完了音樂,誰能告訴我們這首歌曲講了一個什么樣的童話故事。那你們用自己對這個故事的理解給這個故事取個名字。
生:……
(二)教學過程
讓同學們拿出手,邊拍手邊根據歌曲節奏朗讀歌詞,教師用琴彈奏節拍。
讓學生分角色朗讀,根據自己對歌詞的理解發揮想象,加以語氣和表演。
教師彈奏旋律,并讓學生根據理解,為每個角色選出能代表其形象特點的音色。
學生基本對旋律和歌詞已經很熟悉,合唱歌曲。
編排課本劇,讓學生發揮想象自己編排,并自己動手制作道具。
在上述教案中,讓學生聽音樂講出故事,根據自己的理解為故事取名,根據理解分角色讀歌詞,為角色選擇音色等都很好地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十分符合奧爾夫人本主義理念。
三、注重即興性和原本性
“奧爾夫教育理念中的原本性就是要尊重孩子的天性,使其不被程式化的教育所破壞。即興創作是每個孩子與生俱來的一種天性,是來自心靈的本能反應,這兩者都強調了孩子的天性。原本性需要天性來表現,即興性需要天性來創造。”而怎樣把這兩個理念運用到小學音樂課堂中呢?如果一唱歌就搖頭晃腦、身體僵直,這是做作、勉強的,如果過分強調動作整齊劃一,不管音樂給個人感受如何,就是機械、沒有個性的。所以這就要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不要給學生固定的答案與示范,否則會束縛孩子的思維和想象力。如教《大鹿》過程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給故事取名、為角色選擇音色,這些問題教師都不能給出固定答案,每個孩子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想象給出的答案都是正確的。
(一)注重本土化
奧爾夫的本土化理念是指其可在不同國家、民族、地區的音樂教育實踐中接合其自身的文化特點而不斷創造出新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奧爾夫主張結合本民族的語言(甚至本地區方言)音調,強調以當地童謠、民歌為依據。首先,這一理念在人教版小學音樂教材的編訂中基本做到,如:人教版課本中,小學四年級上冊的《東海漁歌》與下冊的《綠水江南》和五年級上冊的《西部風情》與下冊的《北國之聲》相對應,分別介紹了東海地區、江南水鄉、西部與北國的地勢地貌、風土人情、音樂風格等。教師在這些課程的設計中就要更加突出本土化理念,不但讓學生了解各民族地區的音樂風格,更要讓學生知道祖國山河的壯麗秀美,培養愛國情懷;其次,除課本涉及到的內容外,教師還可以搜集一些本民族、本地區適合小學生的童謠、民歌,用來朗讀和欣賞,以訓練節奏,增強樂感;再次,在利用器樂輔助教學時,教師可以使用咱們國家特有的樂器,這樣不但能訓練學生的音樂節奏,增強其樂感,還可以讓學生認識、了解我們本國的樂器,從而進一步了解我們本國的文化。
我們把奧爾夫這種先進的理念和方法運用到小學音樂課堂中,會使小學音樂教育更有意義,并達到新課改對小學音樂課的教學要求。
參考文獻:
[1]李妲娜,修海林,尹愛青.奧爾夫音樂教育思想與實踐[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9.
[2][德]古尼爾特·凱特曼.奧爾夫兒音音樂教學法初步[M].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