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大學生就業能力與社會需求不相適應的矛盾日益明顯,因此,加強高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更新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理念,使大學生逐漸形成良好的職業素養,對于解決大學生的就業壓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文章從開設高校職業生涯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的重要性出發,分析了我國高校職業生涯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建設的現狀,并提出了高校職業生涯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的設計思路,以促進大學生順利就業。
[關鍵詞]高等院校 職業生涯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
[作者簡介]孔慶梅(1965- ),女,吉林吉林人,北華大學師范分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教育管理。(吉林 吉林 132013)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6)24-0093-02
自1999年高校擴招以來,中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步伐加快,使更多學子圓了大學夢。但高校擴招在具體實踐中,也表現出一些弊端,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大學畢業生就業壓力增大,“出口”不暢。為解決這一問題,許多高校開設了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引導大學生端正職業觀念以及擇業、就業理念。職業生涯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的開設,不僅有利于幫助大學生做出切合實際的職業生涯規劃,畢業之后順利就業,而且能夠幫助大學畢業生實現職業人生的可持續發展,對緩解當前大學畢業生就業與需求的矛盾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如何科學有效地設置職業生涯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已成為高校就業指導工作中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開設高校職業生涯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的重要性
職業生涯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建設是高校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該課程關注大學生職業規劃意識的樹立,指導大學生如何科學地進行職業規劃與選擇,培養大學生的職業能力,從而使大學生為將來就業做好充分的知識和能力準備。職業生涯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主要解決三個層面的問題:(1)態度層面。很多大學生眼高手低,嘴里說得頭頭是道,社會實踐能力卻為零,并且在這種情況下仍期望高薪就業,其擇業態度不符合自身實際情況。(2)知識層面。大學生應當充分了解自己所學專業、就業市場、行業形勢等,因為掌握越多的就業信息,對自身就業就越有幫助。(3)技能層面。鍛煉面試技巧、交際能力、管理技能等對大學生未來的就業將會起到重要作用。
二、我國高校職業生涯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建設的現狀
在我國,高校職業生涯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相關實踐與研究起步比較晚,雖有需求拉動,蓬勃發展,但與美國那種以學校和政府為主體、以市場就業制度和自由就業制度為基礎、配備多樣化的專業性人員為學生進行職業生涯發展與就業指導的體系相比,尚有較大差距。具體來說,我國高校職業生涯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建設還存在以下問題:
1.課程設置相對不合理。雖然畢業生就業率是社會、高校普遍關注的問題,但職業生涯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并未被教育部列為基礎或必修課程。調查表明,大多數高等院校的職業生涯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主要以講座的形式出現,多個專業的學生共同參加,并且課程時間多選在晚間或周末。這種安排,使得學生對課程重視不夠,認為可聽可不聽,課程教學目標無法達成。
多數高等院校的職業生涯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主要針對的是高年級學生,沒有意識到職業生涯規劃應從低年級抓起。某些高校針對即將畢業的學生,展開階段性、突擊性、灌輸性的職業生涯發展與就業指導教育,其目的也是為了提高本年度畢業生的就業率。這樣很難從根本上提高畢業生的就業能力和就業質量。
2.課程內容單一、空泛。當前,高校職業生涯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比較突出的一個問題是,授課內容主要是就業政策的解讀、就業信息的發布、求職面試技巧的培訓和就業手續的辦理等,還停留在強調實用性和實效性的層面上。職業生涯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不僅是一門課程,更應該是為學生搭建的一個全方位、多層次的發展平臺;不僅是以解決學生在就業時碰到的問題為目的,更應該幫助學生對未來的整個職業生涯做好規劃。因此,課程中不僅要有淺層的求職技巧服務,還需有與職業能力相關的深層教育。
高校職業生涯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一般以講座、培訓或報告會的形式進行,并且多個專業一起授課。這種集中多專業共同授課的形式,無法針對不同專業的職業發展和就業展開個性化講授,而只是對學生進行宏觀性的就業形勢、政策等方面的宣講,導致內容空泛,缺少針對不同專業的就業指導,無法直接解決學生的職業困惑。多數學生表示,職業生涯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對自身的影響甚微。
3.課程教學質量有待加強。大部分高校將職業生涯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設置為10學時,并且聽課人數眾多,導致無法展開個性化教學,課程內容只能是宏觀性的泛泛而談,課程質量無法保障,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應從提升師資力量、完善整個課程教學體系開始,逐步提升職業生涯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的教學質量。
三、高校職業生涯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的設計思路
1.職業生涯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應貫穿于整個大學教育過程。促進大學生就業是關系到國家經濟發展的大事。高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應當根據當前的就業形勢、學生特點、知識水平等分階段、分年級進行,步步推進,形成系統教育。
第一,適應初級探索階段。新生對就業持兩種觀點:(1)不了解、不清楚、不知道,即很多新生對書本外的世界不了解,不懂就業形勢的嚴峻;(2)不想了解、不想知道,即一些新生希望在大學期間盡情享受這短暫的時光,不想過早考慮就業的問題。因此,針對大一新生,職業生涯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應將重點放在職業規劃上面,教育學生從學校生活、學習、實踐的規劃開始做起,樹立自己的理想,明確自己的目標,利用“象牙塔”的美好時光去充實自己的生活,為未來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二,發展中期突出階段。針對大二、大三的學生,教師應時時提醒學生既定的職業規劃,告知學生當前的就業形勢,使學生分析自身與用人單位的差距,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和實踐能力。并且由于不同專業的就業形勢不同,不同學生的學業、能力和性格不同,所以教師應針對不同專業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有區別的個性化教學,甚至需要教師針對不同的學生制訂出符合學生個人實際發展需要的獨立方案。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當學生自身專業素養與用人單位要求逐漸拉近時,就說明職業生涯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取得了相應效果。
第三,最后沖刺成熟階段。這一階段主要是學生就業心理準備和入職技巧學習階段。建議學生從以下幾方面入手:(1)了解國家關于大學生就業的一些政策和法規;(2)學習求職技巧,如面試技巧、制作簡歷、溝通技巧等。
2.職業生涯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應突出實踐教學的重要性。職業生涯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是一門理論性、針對性、實踐性特別強的課程,因此要注重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教學活動,如創業大賽、職業規劃大賽、模擬招聘會、技術交流等,以獨特的、新穎的、有趣的教學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升學生對職業生涯發展與高校就業的關注度。
3.職業生涯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應轉變學生的就業觀。傳統觀念下學生和家長在就業時更加傾向于選擇相對穩定的政府及事業單位。對此,學校應該鼓勵學生樹立“選我所愛,愛我所選”的健康就業觀,摒棄只求穩定、不問喜好的傳統就業觀。建議學生根據自身優勢選擇自己喜歡的行業,從而有利于發揮所長。
4.職業生涯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應進行創業教育,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大學生初生牛犢不怕虎,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和旺盛的精力,創業對大學生來說是一個發展的契機。高校應把創業教育落到實處。例如,在大三階段,學校通過職業生涯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幫助和指導學生進行創業設計,使學生在步出校門之前對未來就業明確目標、積累經驗、樹立信心。
[參考文獻]
[1]韓翠蘭.搭建校企合作平臺 推進人才供需對接[J].中國成人教育,2013(18).
[2]孫秀華.關于大學生就業問題的思考[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6).
[3]侯惠蘭.淺述高職院校《大學生職業發展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改革[J].亞太教育,2015(33).
[4]林子建.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建設探索——以按年級劃分開展為例[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2(11).
[5]陳煒.大學生就業指導課教學模式研究[J].中國大學生就業,2012(24).
[6]郝曉玲.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效果與需求的調查分析[J].中國成人教育,20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