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基于項目驅動的C#實驗課程教學改革

2016-07-08 23:03:32孫紅杰孫鈺塽付強王會英
教學研究 2016年3期
關鍵詞:實驗能力課程

孫紅杰++孫鈺塽++付強++王會英

[摘要]“C#實驗課程”是軟件工程專業非常重要的實踐性課程,對學生就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針對傳統“C#實驗課程”教學模式陳舊、教學內容簡單和考核方式單一的問題,提出了基于項目驅動的“C#實驗課程”教學改革,介紹了基于項目驅動法的“C#實驗課程”的教學設計、教學內容和考核方法。實踐表明,將項目引入到“C#實驗課程”的教學環節中,提高了教學效果,增強了學生項目實踐能力,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和推廣意義。

[關鍵詞]C#;項目驅動;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TP31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4634(2016)030088040引言

C#是微軟公司發布的一種面向對象的、運行于.NET Framework之上的高級程序設計語言,它綜合了VB簡單的可視化操作和C++的高運行效率,以其強大的操作能力、優雅的語法風格、創新的語言特性和便捷的面向組件編程的支持成為.NET開發的首選語言,廣泛地應用于計算與通訊領域。由于其功能強大,應用范圍廣,實用性強,目前在軟件工程專業課程體系中占據重要的地位。

傳統“C#實驗課程”注重基礎理論知識,教學內容偏重知識點的掌握,忽視了學生編程興趣的培養,每節實驗課自成體系,缺乏綜合應用方面的案例,整個實驗課程關聯不大,無法使學生體驗到完整項目的概念。針對這種情況,提出了基于項目驅動的“C#實驗課程”教學改革,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指導,將基于項目驅動的教學模式引入“C#實驗課程”。

1“C#實驗課程”研究現狀

目前高校“C#實驗課程”的建設普遍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 教學內容零散,整體性弱。傳統的“C#實驗課程”教學內容注重基礎知識的掌握,實驗內容是圍繞知識點設計的,每個實驗項目都是完成基礎理論知識的驗證或使用,目的性強,全體實驗之間關聯性弱,沒有構成一個完整的應用系統。學生通過實驗課程的學習,能夠系統地掌握基本理論知識的具體應用,但由于缺乏綜合應用案例,學生沒有完成一個整體項目的實踐經驗,導致學生缺乏項目開發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和創新能力。

2) 教學模式陳舊。傳統的“C#實驗課程”是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教師主動施教,學生是被動接受者。教師布置實驗任務,指定特定應用情境。在有參照的情況下,所有學生針對同一任務編程,一旦離開了當時的教學情境,面對具體應用問題時,學生往往無從下手,無法獨立完成任務。傳統教學模式忽略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導致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性不高,不能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3) 考核方式單一化。目前,“C#實驗課程”的考核包括平時考勤、實驗報告和期末考試。考勤記錄學生做實驗的次數,實驗報告記錄學生的實驗內容,期末考試給出統一的考試題目,要求學生在指定時間內完成一個簡單的程序編寫工作。由于平時指定的實驗內容題目統一,學生的實驗報告內容基本上都一致,所以很難從實驗報告中區分出學生對實驗技能的掌握程度。期末考試由于時間有限,考試題目相對來說比較簡單,無法考察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

以上現象對“C#實驗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和考試方式等方面都發起了挑戰。建立一個適合21世紀需求、以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為目的的新型教學模式,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美國著名社會科學學家伯頓教授提出:研究活動能夠成為有價值的學習手段,學生參與研究是高等教育大眾條件下通過系統的教育制度大規模地培養學生的有效途徑[1]。將項目引進“C#實驗課程”教學中,使學生在實驗課程中參與項目的整體研究工作,能夠開拓學生的思維方式,拓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為學生進一步深造和就業打下良好的實踐基礎。

2基于項目驅動的“C#實驗課程”教學

改革“項目驅動”教學方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新的教學活動,是一種“行為引導式教學形式”[26]。教師以項目為導向,在教學過程中把知識點融入到項目的各個環節中,將實際工作項目貫穿整個教學環節,完成基于項目的教學內容設計。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參與一個完整項目的需求分析、模塊設計、編程實現的全過程,使學生在實現項目的過程中逐步掌握職業崗位相關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提高實踐能力,避免學生畢業后需要企業再次培訓才能上崗的尷尬局面?!绊椖框寗印苯虒W方法體現了在教師主導下,以學生為主體,以項目為依托的建構主義教學理論,適應目前社會對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需要[7]。

“C#實驗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8],把項目驅動教學方法引入到“C#實驗課程”中,使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在探索中學習,不但能夠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而且能夠提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將來走向工作崗位打下良好的實踐基礎。

2.1基于項目驅動的“C#實驗課程”教學設計

基于項目驅動的“C#實驗課程”教學設計理念采用學生分組選擇任務項目,在完成每個實驗要求的基礎訓練和示例項目訓練的基礎上,逐步完成任務項目的模塊功能,最終每個小組完成整個任務項目。教學設計分3步走,如圖1所示。

1) 項目的選擇。項目選擇包括示例項目的選擇和任務項目的選擇。示例項目的選擇需要盡可能地包含所有項目要實現的功能,這樣才能使學生通過示例項目的訓練掌握完成任務項目的所有技能。這里選擇功能齊全、學生熟悉的“學生選課系統”。任務項目的選擇從兩個方面進行,一方面是從已有的科研項目中選取,為學生進一步深造打下實踐基礎,另一方面是從以往的優秀畢業設計中進行選題,為學生順利完成畢業設計和走向工作崗位做鋪墊。

第3期孫紅杰孫鈺塽付強王會英基于項目驅動的C#實驗課程教學改革

教學研究2015

2) 項目小組的劃分。項目小組的劃分包括小組成員的劃分和每個同學任務模塊的劃分。小組成員的劃分本著學生自愿組隊的原則,在此基礎上,教師適當進行調整。每個項目小組成員的調整本著均衡實力、共同進步的原則,根據“優+良+中”的策略進行調整,避免出現實力不均、過強或過弱的小組。每個同學任務模塊的劃分通過小組成員共同協商來確定。

2.2基于項目驅動的“C#實驗課程”教學內容

基于項目驅動的“C#實驗課程”教學內容包括基礎訓練、示例項目訓練和任務項目三部分內容,基于項目驅動的“C#實驗課程”教學內容如表1所示。首先完成實驗一,掌握實驗環境和演示示例項目,通過示例項目的演示,使同學們對項目有了完整的認識;然后給出所有任務項目的題目,學生進行任務項目的選題和項目小組的劃分。在實驗二到實驗十的學習中,同學們在完成后繼實驗項目中的基礎訓練和示例項目訓練的同時,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任務項目模塊完成相應的編程工作,每個項目組完成任務項目的組合;最后進行項目考核和學生成績評定。 表1基于項目驅動的“C#實驗課程”教學內容

實驗序號實驗任務基礎訓練示例項目訓練實驗一初識VS環境及運行C#1. 安裝VS軟件;

2. 簡單的C#程序運行。教師演示《學生選課系統》。實驗二數據類型和表達式1. 練習變量聲明和賦值的方法;

2. 表達式的應用。完成學號、姓名、課程號、課程名稱等信息類型定義。實驗三復雜的變量類型1. 枚舉類型變量的使用方法;

2. 結構類型變量的使用方法;

3. 數組類型變量的使用方法。完成學生結構和課程結構的創建。實驗四類的使用1. 練習派生類的定義方法和實現;

2. 練習虛函數的使用方法。創建學生選課類。實驗五分支語句的使用1. 三元運算符的使用;

2. if語句的使用;

3. switch語句的使用。完成專業課程設置模塊。實驗六循環的使用1. do循環的使用方法;

2. while循環的使用方法;

3. for語句的使用方法;

4. 中斷語句的使用方法。完成每個學生選課總學分的統計。實驗七函數1. 值參數、引用參數和輸出參數在函

數中的使用方法;

2. 函數重載的使用方法;

3. 結構函數的使用方法。完成學生選課函數,學分統計函數。實驗八窗體和控件的使用1. 控件的使用;

2. 窗體的使用。完成用戶界面和事件響應。實驗九數據庫的使用1. 數據庫的連接和數據的輸入操作;

2. 數據的更改操作。完成學生信息入庫、課程信息入庫、學生選課信息入庫操作。實驗十生成、調試和異常處理1. try_catch 語句塊的使用;

2. try_catch_finally 語句塊的使用。

完成學生選課異常處理工作。

2.3考核“C#實驗課程”的考試成績包括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其中平時成績占30分,包括考勤(10分)、課堂表現(10分)和實驗報告(10分)。期末成績占70分,包括小組項目成績(30分)和項目模塊成績(40分)。

期末成績的考核分成兩個步驟進行。第一步驟是對小組項目進行評分,評委包括教師和所有學生,首先每個項目小組進行項目規劃說明和項目演示;其次教師和所有同學針對該項目的完成情況給出分數,然后按照公式(1)給出小組項目的最終分數。

小組項目成績=教師評分×50%+

1n∑ni=1學生評分i×50%(1)

第二步驟是對每個同學完成的項目模塊進行評分,評委包括教師和該學生所在項目小組的全部成員。首先由學生對自己完成的項目模塊進行說明和演示;其次教師和項目小組全部成員對該項目模塊的完成情況進行評分,然后按照公式(2)給出每位同學的最終分數。

項目模塊成績=教師評分×50%+

1m∑mj=1小組成員評分j×50%(2)

由于期末成績是由教師和全體同學共同參與給出,提高了學生分析項目和評價項目的能力。每個學生的成績中包含該學生所在項目小組的成績,能夠增強團隊合作精神,樹立集體榮譽感。每個學生不僅注重自己模塊的完成,更要考慮整個項目的順利進行,同學之間不僅能夠更好的交流和合作,而且為了提高項目的整體成績,彼此之間也會獻計獻策、互相幫助。

3評價方法

針對2013年傳統的“C#實驗課程”教學模式和2014年基于項目驅動的“C#實驗課程”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進行對照,如表2所示。改革后的“C#實驗課程”效果良好,學生的出勤率提高了12.8%,提問率提高了40%,期末平均成績提高了5分,實驗報告中自主創造性編程增多,避免了以往相似過多的現象。

內容傳統教學模式基于項目驅動的教學模式出勤率87%99.8%課堂表現被動學習,提問率15%主動探究,提問率55%實驗報告有雷同現象自主創造性編程增多期末平均成績7883將項目引入到“C#實驗課程”教學模式中,使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提高。由于每個學生擔負的任務項目模塊內容不同,無法互相借鑒,學生只有徹底掌握編程技術才能完成任務項目模塊,提高了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每一次實驗對學生都是一次學習機會,也是項目小組成員之間交流的良好時機,實驗出勤率明顯提高。學生是帶著任務進行實驗的,在實驗過程中考慮如何運用基礎理論完成自己的項目模塊,探究式學習意識增強,課堂活躍度增加,提出問題的同學增多,師生互動性良好。通過項目的引入,學生的創新能力增強,主動思考,避免了以往編程代碼較多相似的現象,實驗報告質量提高。

4結束語

從教學設計、教學內容和考核方法三個方面進行基于項目驅動的“C#實驗課程”教學改革。項目驅動式教學方法體現了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示例項目引導學生“做中學”,任務項目引導學生“學中做”。學生通過項目小組的劃分,真正參與團隊工作,增強了協作能力和合作意識,為未來走向工作崗位打下了良好的實踐基礎。學生通過獨自完成項目模塊,調動了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改革后的考核方法能夠充分考核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提高了“C#實驗課程”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Clerk B R. The Modern Integration of Research Activities with Teaching and Learning[J].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1997,68(3):241255.

[2] 黃傳峰,盧冰原,田華,等.信管專業項目制教學與實踐平臺的設計與實現[J].電子商務,2013,(5):7275.

[3] 劉迎春,李亞聲.基于CDIO標準的高職IT類.NET網絡應用開發課程群教學設計[J].計算機教育,2014,(1):96100.

[4] 楊維東.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述評[J].理論導刊,2011,(5):1317.

[5] 朱先梅,張濤,王家俊.包裝印刷課程和實驗的項目化教學改革[J].包裝學報,2012,(2):8184.

[6] 鐘永彥,陳娟.基于項目驅動的電氣控制技術教學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36):8081.

[7] 張煜,李萌,李樂山.項目驅動式教學法在工業設計專業課程中的研究與實踐[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4,30(2):9799.

[8] 盧長鵬, 薛永三,柴方艷等.《ASP.NET程序設計》課程教學改革策略的探索[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3,19(12):28322833+2835.

Teaching reform of C# experiment course based on project driven

SUN Hongjie1, SUN Yushuang2, FU Qiang1, WANG Huiying1

(1. School of Electrical and Information,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arbin,Heilongjiang 150030,China;

2. College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Harbin,Heilongjiang 150001,China)

Abstract"C# experiment course" is an important practical course of software engineering,it has a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the career guidance for students.In view of old teaching mode, the simple teaching content, the single assessment method in "C# experiment course",a new teaching form is proposed for "C# experiment course" based on project driven.This paper explains the application of teaching design,teaching content and assessment method. In practice,the new teaching form can improve teaching effect and enhanc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of projects.It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applications and strong expansibility.

Key wordsC#;project driven;teaching reform

在教育領域,目前把大學分為學術型、應用型和技能型大學,應用型本科是針對我國普通本科培養單一學術性人才模式的一種改革,它要求專業基礎知識夠用,更注重知識的綜合應用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1]。應用型本科的主要任務是實施應用型本科教育,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應用型人才。應用型人才,就是指相對于高精尖理論型、學術型人才而言,掌握應用型知識、更具有實踐能力的人。2014年,教育部提出將600所地方本科院校轉向應用型[2],也體現了應用型人才對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性[2]。對于新建或新辦應用型本科院校,不能穿新鞋,走老路,照搬舊模式;否則會導致與傳統大學辦學模式相似,失去自己的辦學特色和競爭基礎,因此大力推進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電子信息是一門應用計算機等技術進行信息處理和信息控制的學科,編寫程序完成數據采集、數據處理及硬件控制是該學科的主要技術領域。編程能力對于電子信息領域相關專業的學生都有要求,學習和掌握編程技術可以讓學生熟悉電子信息產品的運行原理和運行方式,提高電子信息產品的軟件研發能力。應用型人才更注重知識的綜合應用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因此基于硬件環境的編程能力對于電子信息類學生顯得尤為重要,研究電子信息類應用型人才編程能力的培養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3]。

1電子信息類學生編程能力培養現狀

目前,我國應用型本科院校電子信息類學生編程能力培養主要在兩個環節完成:一是在“程序設計”類課程(如《C語言程序設計》等)的教學中;二是在后續相關專業課程(如單片機、ARM、DSP等)的學習中。

程序設計基礎課程一般在大一第二學期開設,該課程概念抽象、語法繁多,對于剛進入大學的學生,學習方式和思維方式須有較大改變,學生普遍感到難學;加之學生對課程知識的應用領域沒有認識,導致學習興趣不足;傳統的程序設計教學側重于語法知識,大多數教材都是以成績管理為例講述相關算法,沒有與專業應用相結合,也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而在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中,編程能力又成了制約這些課程學習的主要瓶頸,造成學、用脫節,這也是當前高校電子信息類學生培養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難點,有些學生對編程感興趣,但又不能與硬件環境相結合;有些學生對硬件設計感興趣,但缺乏硬件平臺上的編程能力,直接導致學生發展后勁不足和難以適應市場需求。

綜上,編程能力是電子信息類學生的薄弱環節,直接制約了學生技術應用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難以滿足對應用型人才的社會需求。本文以提高電子信息類學生編程能力為出發點,結合教學實踐,探索教學改革思路。

2基于編程能力培養的教學改革

2.1教學案例設計與硬件編程應用相結合

程序設計類課程教學中,設計與單片機、ARM、DSP等實際編程應用相結合的、具有實際應用背景的教學案例,然后找到本課程相關知識在該案例解決中的應用。新的教學內容開始時,不直接講述課程知識點,而是先提出一些具有實際意義的硬件編程實例讓學生去思考,看能否用已有的知識找到解決方法,然后再引入新的教學內容。《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是電子信息類專業的核心專業基礎課,是后續單片機、DSP、ARM等嵌入式開發類課程的重要語言和編程基礎。下面以《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教學中兩個具體案例進行說明:

第6期包理群李錦瓏蘭聰花應用型本科電子信息類學生編程能力培養的探索與實踐

教學研究2015

1) “位運算”教學

“位運算”是一種特殊的運算,在嵌入式系統編程中,“位運算”比其他運算更常用,而教材的這部分內容通常不涉及其應用領域,因此可在“位運算”這一部分內容講授時設計和引入“單片機/ARM控制流水燈顯示”項目,讓學生了解“位運算”的應用領域,既增強了學生學習本課程的興趣和積極性,也實現了與后續專業課程的有效銜接。

2) “數組”教學

“數組”是程序設計中一種非常重要的數據結構,是學生學完基本類型的“變量”之后接觸到的第一種構造數據類型。這部分內容的教學可與電子信息專業的后期專業應用相結合,例如,在“單片機控制數碼管顯示”問題中,就用到了對數組的訪問;“求最大值、最小值”問題是數據應用中最基本的算法,傳統教學在講述該算法時還是以學生成績最高分、最低分為例。該算法也在傳感器采集數據濾波問題中用到,因此在講述這部分內容時,可以設計這些專業應用實例,引導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

下面以《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中“一維數組的應用”一節教學內容設計為例進行說明:學習內容:一維數組的應用。

學習目標:熟悉一維數組的使用,掌握應用一維數組進行數據處理的方法,實現與后續單片機、ARM、DSP等電子信息類專業課程的有效銜接。

學習重點:應用一維數組進行數據處理的方法。

學習難點:數組元素的引用(數組下標的靈活使用)。

【任務要求】

從下列數據中找出最大值并輸出:

18.5,16.3,21.4,13.2,8.6,7.5,19.2,25.3,15.7,13.8。

【課堂討論】

求最值在電子信息數據處理中的應用:例如傳感器采集數據的濾波。

【任務分析】

1、數據存儲

float temper[10];

2、數據處理

int max=0;

temper[max]與temper[1]比較:

temper[max]與temper[2]比較:max=2

……

temper[max]與temper[9]比較:

3、數據輸出 temper[max]

【程序代碼】

#define NUM 10

main()

{ float temper[NUM]={18.5,16.3,21.4,13.2,8.6,7.5,19.2,25.3,15.7,13.8};

int i,max=0;

for(i=1;i

/*如果找到了更大的數組元素,則max 記錄其下標值*/

if(temper[i]>temper[max])

max=i;

printf("The highest temperature is %.1f degrees ", temper[max]);

}

【課堂練習】

編寫程序,從下列數據中找出最小值并輸出(自己動手,掌握算法核心思想):

18.5,16.3,21.4,13.2,8.6,7.5,19.2,25.3,15.7,13.8

【應用舉例】

演示單片機控制數碼管顯示時、分、秒應用系統,如圖1所示(現在是13時15分32秒?。7治龃藢嵗械娜缦玛P鍵代碼(假設變量hour、min、sec分別保存時、分、秒數值),鞏固“數組下標的靈活使用”這一知識點。

dispbuf [0]= code[sec%10];

dispbuf [1]= code[sec/10];

dispbuf [2]= code[min%10];

dispbuf [3]= code[min/10];

dispbuf [4]= code[hour%10];

dispbuf [5]= code[hour/10];

圖1數組應用—單片機控制數碼管顯示

【任務拓展】

如何在后三個數碼管上顯示一個三位十進制整數qtity(動腦思考:實際問題中數組下標的靈活應用)。

2.2實踐教學采用軟件仿真與實物調試相結合目前大多數高校在單片機等課程的實踐教學中只采用實驗箱[4],學生只通過簡單的連線就完成了硬件電路連接,而且實驗箱的線路連接已經固定,因此學生不能深入掌握硬件電路的工作原理和設計方法[5],更不會自己設計硬件電路;在程序編寫時也是簡單的模仿實驗例程,不能真正提高學生自主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難以激發學習興趣。

Proteus軟件是英國Labcenter公司開發的電路分析與實物仿真軟件。可實現單片機、ARM等與外部設備的仿真,可在沒有實際硬件的場合實現軟硬件聯合調試。學生只需要一臺電腦就可以完成原理圖設計、PCB設計、軟件編寫到軟硬件聯合調試整個過程,有效避免了學生只能在做實驗時調試程序,課堂教學、實驗教學和課后自學相脫節的難題。因此,在實踐教學中,可以采用Proteus系統仿真與實物調試相結合的方法,讓學生更方便地、更直觀地感受硬件編程環境和編程場景,為學生在硬件平臺上的軟件編程能力培養創造和提供條件。

以單片機系統實訓為例,將其分為Proteus系統仿真與實物調試兩個環節,圖2是我們設計的實訓題目-“多功能電子萬年歷”的單片機系統仿真圖,具有日期時間顯示和調節、鬧鐘參數設置、溫度顯示、音樂播放等功能。實習內容分為基本任務和拓展任務,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培養要求。通過該仿真環節的實現,培養學生以下幾方面的技術應用能力:

1) 單片機應用系統設計方法(包括硬件電路和軟件編程);

2) 按鍵、液晶、發光二極管、蜂鳴器等基本輸出輸出設備的使用和編程控制;

3) 時鐘芯片、溫度傳感器等常用集成電路芯片的編程;

4) 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查閱資料的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

圖2單片機控制多功能電子萬年歷仿真圖

2.3編程思維與學習興趣的培養

傳統的程序設計教學,往往把精力和時間花在語法知識上,而沒有把程序設計思路作為教學重點,學生不具備編程的抽象思維能力。因此,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從案例入手,在案例中引出問題,在問題的解決中消化知識點,然后再引導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6],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編程思維。

采用基礎實驗實習實訓學生競賽的實踐教學培養體系和分層遞進的實踐項目,將編程能力的培養貫穿于大學四年的學習之中,讓編程能力培養在四年學習中不間斷,一般學生的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優秀學生脫穎而出,帶動和激勵大多數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

在編程能力的后續培養中,一部分對編程感興趣的同學能積極參與各種競賽,鍛煉和提升了學生的能力,另一部分學生處于自發的摸索狀態,缺乏相互的交流與合作,還有大部分同學放棄了編程學習。因此,可將學生分成各種層次、類型的興趣小組,創造良好的學習交流氛圍,形成激勵機制,讓高年級學生或者編程能力較強的學生帶動、幫扶中等和較差的學生,定期舉辦講座等學術交流活動,請優秀學生講解學習經驗、開發技巧。鼓勵學生參與教師的科研項目,以科研促教研,實現教學與工程實際、科學研究和社會應用的密切結合。

3結束語

應用型本科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技術應用能力,本文針對應用型本科電子信息類學生編程能力培養中存在的問題和難點,探討了基于編程能力培養的教學改革思路,對提高應用型本科電子信息類人才培養質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 潘懋元,車如山.略論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J].高等教育研究,2009,30(5):3538.

[2]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高等教育醞釀大變,600所地方本科院校將轉向應用型[EB/OL].(20140515)[20150515].http://cpc.people.com.cn/n/2014/0515/c8308325020701.html.

[3] 陳晉音,楊東勇.基于拋錨式教學模式的電子信息類專業編程能力培養探究[J].課程教材,87:103.

[4] 潘夏福.Proteus軟件在51單片機教學中的應用[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5,11(4):108110.

[5] 李冰.單片機原理及應用課程的項目化教學改革與探索[J].教學研究,2015,38(1):7073.

[6] 包理群,李祥林,李穎.應用型本科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教學模式改革與創新[J].蘭州工業學院學報,2013,20(3):90102.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programming ability training for

students majoring in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 applying college

BAO Liqun, LI Jinlong, LAN Conghua

(College of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Lan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Lanzhou,Gansu730050, China)

AbstractHardware programming ability is the professional core competence of students majoring in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 Applying college,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and difficulties exist in programming ability training for students Majoring in Electronic Information, Combining with the teaching practice,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method of teaching reform, including a combination of teaching case design and hardware programming application,software simulation and hardware debugging in practice teaching, programming thinking and learning initiative cultivation, and achieves good teaching effects

Key wordsapplying college;students majoring in electronic information;programming ability;teaching case design勝任力是1973年David McClelland提出的概念,主要指直接影響工作績效的個人條件和行為特征[1]。之后,勝任力概念進一步具體化,Fleishman等將勝任力歸納為知識、技能、能力、激勵、理念、價值觀和興趣的綜合。并且提出勝任力的有效發揮,很大程度上會受到工作環境、工作條件以及崗位特征的影響[2]。國內勝任力研究自20世紀90年代末開始,逐漸成為管理領域關注的焦點[3],也有學者將勝任力模型引入到高校教師管理方面,如徐鋒研究了基于勝任力模型的高校教師信息化管理[4];王健等對高校教師勝任力模型進行研究及應用[5];熊科就基于勝任力模型的高校教師人力資源管理改革工作進行研討并實踐[6]。本文結合廣州大學機電工程系CDIO工程教育改革實際情況,借鑒勝任力概念,構建教師CDIO勝任力模型,并應用到日常教學管理中,為工科院系的教學管理提供參考思路。

1機電系教師CDIO勝任力模型

廣州大學機電工程系自2008年開始實施CDIO工程教育改革試點,先后制定了2008~2009級改進性人才培養方案、2010級CDIO機電工程人才培養方案、2012級CDIO改善型機電工程人才培養方案。從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大綱演變過程看到,教師教學勝任力較其他普通機電院系有一定的特殊性:知識深度與廣度、實踐技能的全面性、學生評價的全面性等方面有更高的要求。根據這種情況,構建的教師CDIO勝任力模型包括教師CDIO勝任力內容、教師CDIO勝任力提升機制、教師CDIO勝任力評價三個方面。

1.1教師CDIO勝任力內容

教師CDIO勝任力內容包括10個方面:教師的學習能力、教育能力、專業綜合能力(包括教師工程背景與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管理能力、思想道德素質、身心健康素質、親和力、工作熱情度、溝通技能,如圖1所示。

圖1教師CDIO勝任力內容

學習能力是指教師獲取信息、掌握新知識、增長專業技能的能力。學習能力使教師具備自學習能力、指導學生學習的能力、科研能力,并使教師不斷獲取本領域的新技術、新進展,及時進行技術與知識更新。例如機械原理教學,教師要能及時獲取機械原理研究的進展狀況,將新技術(如機構自由度的計算、變胞機構等)融入到教學中;教育能力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和幫助學生學習知識的技能綜合,并指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例如機械課程教學中,要能根據課程的不同,調整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效果,讓學生掌握更多更深的專業知識。專業綜合能力是教師傳授專業知識的基礎,教師應掌握本專業領域的基礎知識,除了對傳授的課程知識非常熟悉外,還需熟悉鄰近領域的知識,如機械設計課程教學也需要提到一些力學、機構、機械控制等方面的知識。在CDIO工程教育中,教師的專業綜合能力還包括其工程背景和實踐能力,能夠給學生介紹知識的工程背景,并在實踐教學中有效地指導學生;創新能力是教師不斷超越自我和現狀并取得新成績的能力,包括創新觀念、創新思維、創新方法、創新集成等方面。由于學生群體生活環境不斷變化,教育理念也應與時俱進,要在教學過程中及時發現問題、提出新的教學方法、驅動項目,敢于不斷突破、不斷創新。例如,隨著機械設計技術的發展,機械CAD/CAE/CAM一體化技術應用越來越廣泛而且相當實用,在相關課程教學中,可以將這些平臺融入到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管理能力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調控能力及教學團隊的管理能力,包括領導能力、培養骨干能力、整合資源能力、組織協調能力等,使學生處于高效學習狀態。例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對教學進度與課堂秩序的掌控能力,有助于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思想道德素質包括思想素質、政治素質和道德素質。教師具備較高的思想道德素質,有助于全身心地投入教學中,并具備樂于奉獻的精神,易于服從教學管理;身心健康素質要求教師有充沛的精力、健壯的體質、敏捷的反應及健康的人格和心理狀態。身心健康的教師能夠心平氣和地對待教學工作,也利于客觀地評價學生;親和力是指教師能與學生建立相互信任的關系,形成一種無聲的感召力,能夠融入學生群體。親和力高有利于教師與學生交流,真正了解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為不斷完善教學奠定基礎;工作熱情度要求教師甘于奉獻、能為教育事業全身心的投入;溝通技巧是教師與學生或教師間信息傳輸及時與準確的技能,包括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良好的溝通與傾聽技巧,能夠在溝通中捕捉信息、發現問題、溝通思想、適時指導。

第6期江帆張春良王一軍蕭仲敏陳從桂基于勝任力模型的教師教學管理

教學研究2015

從上面的分析看到,教師的CDIO勝任力涵蓋的方面比較廣,很難要求教師一開始就具備如此的勝任力,因此需要有提升機制和評價體系促進教師勝任力提升。

1.2教師CDIO勝任力提升機制

教師CDIO勝任力提升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這里應注意到教師勝任力受一些因素的影響,如自身素質、學校環境、社會環境,如圖2所示。其中自身素質包括知識與技能(教師對專業領域知識與技術的掌握情況)、個性行為特征(教師的人格特征及其典型行為方式)、智商與情商、動機與需要(教師為達到一定目標而采取行動的內驅力);學校環境包括崗位特征(崗位應與個人能力匹配)、激勵因素(要有教師價值認可、工作成就感、良好的福利待遇及個人發展空間)、校園文化(有利于教師CDIO勝任力發展的校園文化)、進階計劃(學校的遠景規劃、滿足教師不斷進階的發展空間);社會環境包括政策、社會習慣、文化傳統、道德風氣、價值觀、經濟發展水平、創新方法推廣等。

圖2教師勝任力影響因素

教師的CDIO勝任力不是與生俱來,而是在學校和社會環境下不斷學習與積累的結果,這種學習與積累直接影響勝任力的發展和形成,故從這些影響因素中尋求勝任力提升機制,根據勝任力內容及各影響因素,初步構建的勝任力提升機制如圖3所示。

圖3教師勝任力提升模型

從圖3中看到,教師勝任力提升主要靠教師的自學習與內外部的激勵。教師通過不斷學習(探索反思),使專業技能、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再學習能力、抗壓能力等得到加強與拓展,是對原有勝任力的一個擴展與重構的過程。教學這種自學習需要一種動力支撐,這個動力需要內外部的激勵來維持,內部激勵來自教師自身的進步要求、自我目標實現的需要;而外部激勵需要學校環境和社會環境給予激勵,如選派進修、鼓勵、獎勵、認可等。同時也應看到,教師勝任力的提升是無止境的,并隨著時代的進步需要不斷完善與更新,表現為一個螺旋上升的通道。

對于教師專業綜合能力的提升,針對理論與實踐采用對應的方案:(1)定期選派教師去國內外知名高校做訪問學者,參與機械專業領域比較知名的課題組的科研工作,了解專業領域的發展前沿,豐富教師的專業新知識、新技術;(2)定期選派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去企業掛職鍛煉,讓教師脫產去知名企業從事技術工作,使教師在工程實踐中了解制造工藝、解決工程實際問題,提升其實踐能力。

1.3教師CDIO勝任力評價

根據教師CDIO勝任力提升的機制,需要建立一個有效的評價方案。根據先前的工作經驗,引入CMM評價方法。CMM是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軟件工程研究所推出的評估軟件能力與成熟度的一套方法,提供了一個過程能力階梯式進化的框架,階梯分為5個不斷進化的級別。中南大學的胡志剛、陳啟元等人將CMM模型引入到CDIO教學中的學生與教師的能力評估與提升中。參考他們的成果,結合廣州大學機電工程系實際情況,建立了適合本系師生CDIO能力評估與提升的方法[7,8]。引入一些柔性元素,如對教師CDIO能力評價,評估指標包含基本素質、教學環節、教學內容、教學技巧、知識更新、實踐設計、實踐實施、培養效果等8項一級指標,并細化設計了30項二級指標,評價結果分為5個等級(優、良、中、合格、不合格)。這個評價結果通常采用模糊評價方法,因這些指標很難用一個確切的值來衡量。也考慮到教師從事的是創造性活動,創造性活動充滿了不確定性和偶然性,且教學活動本身難以直接計量,所以創造性工作也難以量化。對于這些無法直接定量出來的問題進行模糊化處理,給定一個模糊的區間值,再經過統計回歸,這樣的評價結果能夠讓教師接受,有利于保護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9]。在教師CDIO勝任力評價中主要基于過程、綜合評價的原則,使教師勝任力得到充分認可、給出改進方向、提供改善與提升動力。

CDIO勝任力提升與評價是相互促進的,通過評價找到勝任力不足的方面,進而改善提升,再評價再提升。最終目的是使教師的CDIO能力呈螺旋階梯不斷上升。

根據對教師勝任力模型各個部分的分析,教師CDIO勝任力模型如圖4所示。

圖4教師CDIO勝任力模型

勝任力內容和影響因素是基礎,是勝任力評價和提升的對象。勝任力評價與勝任力提升模塊相互作用,并對勝任力內容及其影響因素進行肯定或者否定,給出改善點和改善方案。影響因素是勝任力內容的延伸和控制因素,為勝任力內容、勝任力提升提供關鍵控制點。

2基于CDIO勝任力的教學管理

基于CDIO勝任力的教學管理要對教師CDIO勝任力內容、勝任力影響因素進行具體分析,而后通過勝任力評價和勝任力提升機制促進教師不斷完善、提升勝任力,并在此過程中實現自管理,減少教學管理壓力。

將教師CDIO勝任力引入到教學管理中可以協助解決教學管理的難題,如排課困難、教師責任心不夠等。廣州大學機電工程系的主要做法如下。

1) 根據教師勝任力安排課程。在CDIO改革初期,根據CDIO標準和項目驅動原則,設計了一套綜合課程體系,該課程體系的課程往往涉及不同領域的知識內容,一位教師有時無法勝任,需要多位教師共同承擔,這樣會帶來一些問題,如知識點的銜接、排課困難等。引入勝任力模型后,根據教師的專業技能將課程細分,使課程符合教師的專業技能(同時也要求教師主動適應課程知識的更新),這樣教學過程由一位教師掌控,使得教學連續性、教師成就感增強,教學效果得到改善。這個方案在2012和2013年人才培養方案中得到進一步完善。

2) 通過勝任力模型提升教師責任感。教學管理過程中需要教師提交各種教學文件,如教學進度表、實習計劃、及時批改作業等。教師CDIO勝任力內容中就有工作熱情度、思想道德素質、管理能力的要求,通過教師對自身勝任力的提升,有序地完成各項教學文件的主動提交,這樣可以進一步減緩管理人員的壓力。此方案在實施時需要學校政策(規章制度)與激勵的支持。

3) 通過教師勝任力的提升完成課程知識更新??萍歼M步日新月異,專業知識的傳授需要隨時代的發展而不斷更新。而實際中會出現課程適應教師的現象,即教師會什么,課程的大綱就怎么編,這個現象不利于學生接受新知識,也不利于科技進步。教師勝任力提升機制中要求教師不斷自學習,及時完成知識更新,有利于培養適應專業科技發展需要的學生。這個機制同樣激勵教師提升其實踐能力,通過到國內外知名高校訪學與去企業進行實踐能力培養,改善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了解專業知識的工程背景,并提升教師勝任項目驅動教學的能力,改善實踐教學效果。

4) 利用教師勝任力模型改善管理方法。在教學管理中,充分考慮教師勝任力,不斷創新管理方法,逐步實施柔性化管理。建立柔性化激勵機制、柔性化決策機制、柔性化評價機制、柔性化溝通機制的具體實施方案,并采用TRIZ理論理想化水平評估柔性化教學管理的理想化水平。這種管理模式能夠提升管理效率,實現管理目標,在管理實踐中能夠有效減少矛盾,實現和諧管理。

3結束語

為了有效地進行CDIO教學管理,本文將勝任力模型引入教學管理中,建立教師CDIO勝任力模型,包含10個方面的內容。并分析了教師勝任力影響因素,建立由自學習與激勵循環的勝任力提升機制與評價方案,結合CMM模型、柔性管理、TRIZ理想化水平評估,改善工程教學管理,提升管理效率、減少矛盾。本方法需要進一步實踐檢驗,并將后續再完善與優化。

參考文獻

[1] Mcclelland D C.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J].American Psychologist,1973,(28):114.

[2] Flesihma.Patterns of leadership behavior related to employee grievances and turnover[J].Personnel Psychology,1990,(5):4345.

[3] 卿慧豐.創新型企業R&D人員勝任力評價體系與提升策略研究[D].哈爾濱理工大學,2010.

[4] 徐鋒.基于勝任力模型的高校教師信息化管理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

[5] 王健,井西學,彭云龍.高校教師勝任力模型研究及其應用[J].管理觀察,2008,(24):114115.

[6] 熊科.基于勝任力模型的高校教師人力資源管理改革與實踐[J].科技創業月刊,2013,(2):8991.

[7] 江帆,張春良,王一軍,等.CDIO開放教學模式研究[J].教學研究,2012,35(2):2732.

[8] 江帆,張春良,王一軍,等.基于知識點優化的CDIO教學改革實踐[J].教學研究,2013,36(1):8184.

[9] 江帆,張春良,王一軍,等.CDIO教學柔性化管理策略及其評價[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2,(4):142144.

Teaching management based on competency model

JIANG Fan, ZHANG Chunliang, WANG Yijun, XIAO Zhongmin, CHEN Conggui

(School of Mechanics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Guangzhou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510006,China)

AbstractThe competency model is introduced into teaching management, and the teacher CDIO competency model is established, including ten areas, that is learning ability, teaching ability, professional integrated capabilities (including their practice ability), innovation, management ability, moral, physical and mental qualities, affinity, work enthusiasm, communication skills. The self-learning and incentive mechanism are built to enhance circulation their competence, CMM evaluation methods, and teaching competency management model of flexible management strategy are built too. According to the teaching management method based on the competency model, the ability of teachers is got to play, management conflicts is reduced, and thus the competence of teachers is risen, and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is improved.

Key wordsthe competency model;CDIO teaching;improving and evaluation of competency;teaching management

第38卷第5期教學研究Vol38 No5

2015年9月Research in TeachingSep. 2015

本科生學習參與對其能力發展的影響的實證研究

——基于南京大學SERU問卷調查

劉珊珊呂林海(南京大學教育研究院,江蘇南京210093)

[收稿日期]20150508[基金項目]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14YJA880049);2012年度江蘇省社科基金(12JYC012)

[作者簡介]劉珊珊(1989),女,山東青島人。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學生學習及其文化特征、大學生就讀經歷及其發展質量的定量研究。[摘要]本科生能力的發展是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重要方面。本研究通過對南京大學4036名本科生的問卷調查,提取出學習參與的四個因子與能力發展四個因子,并對學習參與與能力發展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研究結果表明,學生學習參與的各因子對其計算機與研究能力、領導與人際交往能力、欣賞能力、專業學習能力有顯著的正向影響。據此,本文提出本科教育改革要直擊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這一核心內容,高教界要加深對于學習共同體的研究,今后研究要著眼于更加廣泛的學習體驗的研究的建議。

[關鍵詞]學習參與;能力發展;學習方式;學習共同體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4634(2015)050001051研究背景

目前,中國高等教育的規模已經躍居世界第一,高等教育從精英階段進入大眾階段。在此階段,我國高教界對高等教育的關注已經從“量”的增長過渡到了“質”的提高?!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等政策文件中都強調了“育人為本”和“質量為重”的思想[1]。這清晰地表明,教育歸根到底是對人的教育,其目的是促進人的發展。高等教育也應秉持這樣的理念,因此,學生能力的發展是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關鍵方面。

“學習參與”是教育研究中的重要主題,對其研究起始于20世紀90年代,并且實證方法一直是相關研究的主要方法。學習參與的概念之所以被提出,是因為越來越多的人已經意識到,評判和理解高等教育質量的標尺,不能局限于資源、聲望、經費等外在事物,而應該轉變到學生的身上,特別是學生的收獲、體驗和發展上[2]。印第安納大學的喬治·庫教授認為,學生學習參與是測量學生個體在自己學業與教育活動中所投入的時間和精力,以及學生如何看待學校對他們學習支持力度的概念[3]。美國高等教育學者阿斯?。ˋstin)在1985年出版的《追求教育卓越》中也提到:大學的卓越、本科教育的高質量,應當直接的以教育對本科生所產生的影響作為根本的評判尺度[4]。國外很多對于學習參與的研究都證明,學習參與可以直接或間接促進學生的學習效果??拼模–oates)發現,學生的學習參與對學生學習質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5]。格拉哈姆(Graham)等人發現,積極的學習參與可以正向影響學生的學術成就[6]。羅伯特(Robert)等人于2010年做的一項實證研究表明,學生的學習參與對其學習結果,例如批判性思維、學習成績等,具有正向影響[7]。

本研究在借助前人研究的基礎上,試圖繼續探究如下問題:(1)中國研究型大學本科生的學習參與是否對本科生各項能力具有影響作用?(2)具體的影響程度大小有何不同?(3)通過數據分析,應當有哪些建議值得汲取和借鑒。

2研究方法

2.1數據來源——SERU國際聯盟的統一調查數據本研究的調查數據來源于南京大學參與的SERU國際聯盟的統一調查數據。SERU國際聯盟是由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發起的一個國際合作項目,旨在通過世界范圍內不同研究型大學學生經歷的數據比較,獲得真實的、有價值的數據信息,以分析學生真實的學習與生活狀態,為提高本科教育質量、生成院校規劃和教育決策提供經驗證據。目前參與該聯盟的有包括來自中國、美國、巴西、南非和歐洲的多所著名研究型大學。南京大學于2011年參與該項目,除南京大學外,湖南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也加入該項目。

劉珊珊呂林海

第5期本科生學習參與對其能力發展的影響的實證研究——基于南京大學SERU問卷調查

教學研究2015

2.2調查工具——SERU調查中的學習參與維度和能力發展維度南京大學SERU調查課題組在充分研討的基礎上,將SERU英文版問卷翻譯成中文,并經過反復試測和修正。經過2011年的調查,充分驗證了中文版問卷的效度和信度。問卷中設計了34道測量學生學習參與的題項,利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出學習參與的因子。問卷中測量了本科生20種能力的發展情況,同樣利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出能力因子。

2.3樣本描述

SERU調查采取的是普查方式,針對南京大學所有在校的二、三、四年級本科生。采取網上調查的方式,從2013年11月份開始,歷時一個月,共計回收有效樣本4036份。具體的樣本描述見表1。

表1樣本情況(男生:1983人,女生:2083人)

年級二年級三年級四年級人數135814101268占比33.6%34.9%31.5%3數據分析與結果

本研究的數據分析主要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回歸分析。通過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出學習參與的因子和能力發展的因子,然后運用回歸分析,在控制了背景信息等內容后,具體探討學習參與的各個因子對能力發展各個因子分別具有什么樣的影響作用,據此為高等教育的發展提出建議。

3.1學習參與的因子分析

在SERU調查問卷中,關于學習參與的題項均采用六分項的題型,對答題者各種學習參與的頻繁程度進行測量,依次為:“從不”、“難得”、“有時”、“稍多”、“經?!薄ⅰ邦l繁”。結合本研究的需要,以及剔除了各個因子維度上負荷不高的選項,共選取12道題目進行因子分析。統計結果表明,KMO統計量為0.828,Bartlett球形假設檢驗的統計量為17180,df=66,p=0.000,即Bartlett球形假設被拒絕,說明樣本適合進行因子分析。在經過最大方差正交旋轉后,共提取出四個因子,對這四個因子分別命名為因子1:課堂參與與創新(題目1、2、3)、因子2:同伴合作與互動(題目4、5)、因子3:學業學習習慣(題目6、7、8)、因子4:與教師的互動及研討(題目10、11、12)。分析后的因子矩陣見表2。表2最大方差正交旋轉后的學習參與因子成分矩陣

因子1234參加課堂討論0.809將其它課程所學的概念或理念融入課堂討論之中0.792在課堂上提出深刻的有見識的問題0.739在課外和其他同學一起進行小組學習0.907在和其他同學一起學習時,幫他們更好地理解課程資料0.789上課前沒有完成布置的閱讀任務0.880課前沒有做好準備0.889缺課0.590參加了教師組織的小型學術研討會0.739和教師通過電子郵件或面對面進行交流0.725和授課教師在課后討論課程問題和概念0.596除了課程學習外,還和教師共同進行研究活動0.865解釋的方差(%)13.48320.12316.43219.073累積解釋的方差(%)13.48333.60650.03869.1113.2能力發展因子分析

SERU調查問卷中,一共測量了20種能力的發展狀況,對這20種能力進行因子分析得出KMO為0.931,Bartlett球形檢驗的p值為0.000,說明適合進行因子分析。接下來,采用主成分提取法,提取出特征值大于0.9的因子,再采用最大方差正交旋轉,刪除因素交叉負荷過高以及因素負荷小于0.4的題項,最后一共保留15個題項,從中提取出4個因子。所有題項中,最高負荷為0.804,累計解釋總變異為57.110%。最后的因子矩陣和因子命名情況見表3和表4。表3最大方差正交旋轉后的能力因子成分矩陣

因子1234對所學專業的理解0.520量化(數學和統計)分析能力0.636網絡技能0.761借助圖書館進行研究的技能0.580其它研究技能0.574計算機技能0.804清晰優秀的表達能力0.681社交技能0.766領導能力0.804外語水平0.756清晰有效的寫作能力0.643閱讀和理解學術資料的能力0.542欣賞、包容和理解種族差異的能力0.743欣賞藝術(繪畫、音樂、戲劇和舞蹈等)的能力0.721欣賞文化差異和全球差異的能力0.780解釋的方差(%)15.94515.65311.55113.960累積解釋的方差(%)15.94531.59943.15057.110表4本科生能力發展因子

因子構建因子

的題目數探索性因素

分析特征值探索性因素

分析貢獻率計算機與研究能力66.75037.307領導與人際交往能力31.5378.494欣賞能力31.1246.215專業學習能力30.9225.0943.3本科生學習參與對其能力發展的影響

本研究以學習參與的各個因子為自變量,分析本科生的學習參與對學生計算機與研究能力、領導與人際交往能力、專業學習能力和欣賞能力等方面的影響。為了剔除學生性別、年級等基本信息以及入學前能力水平對其能力發展的影響,將學生的基本信息和入學前能力水平作為控制變量納入到回歸分析中。從表5可以看出,學生性別對于計算機與研究能力和欣賞能力具有顯著影響,且男生在計算機與研究能力和專業學習能力方面優于女生;學生的計算機與研究能力、領導與人際交往能力和專業學習能力隨著年級的增長而增長。

在控制了學生的背景信息及入學前的能力等變量之后,課堂參與與創新、同伴合作與互動、與教師的互動及研討三個因子可以全部正向預測所有能力的發展,學業學習習慣可以預測除欣賞能力外的其余三種能力。其中,對計算機和研究能力影響最大的因素是與教師的互動及研討,其次是同伴合作與互動;對領導與人際交往能力影響最大的因素是與教師互動與研討,其次是課堂參與與創新;對專業學習能力影響最大的因素是與教師的互動及研討,其次是課堂參與與創新;對欣賞能力影響最大的是課堂參與與創新。

4討論

帕斯卡雷拉(Pascarell)和科倫茲尼(Terenzini)在《大學怎樣影響學生的發展》中指出,大學的質量高低,大學對學生所產生的影響,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學生個體的努力程度和學習參與度所決定的,優秀的大學應該將政策、管理、資源配置等落腳和圍繞在鼓勵學生更好地參與到學習中來[8]。國內學者龔放教授對學習參與在提高高等教育質量中的作用同樣給出了很高的評價,他明確指出,“只有學生投入了、經歷了、參與了、體驗了,才是收獲、才是績效、才是質量,其余都是浮云!”[8]學生能力的發展是大學質量提高的關鍵部分,學生積極的學習參與會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學生的能力發展,提高高校教育質量。本研究通過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出學習參與的四個因子以及能力發展的四個因子,運用實證研究的方式很好地驗證了上述觀點。表5本科生學習參與對其能力發展影響的回歸分析

計算機與研究能力領導與人際交往能力專業學習能力欣賞能力性別-0.125***-0.0410.0190.053***t-9.434-3.1721.3774.456年級0.195***0.084**0.176***0.057t14.3856.36212.4464.718入學前水平0.349***0.489***0.313***0.646***t26.26337.40322.73454.046課堂參與與創新0.078***0.110***0.164***0.105***t4.7156.8639.5947.136同伴合作與互動0.130***0.101***0.086***0.048***t8.4526.7215.3403.484學業學習習慣-0.096***-0.053**-0.104***-0.004t-7.035-3.999-7.397-0.355與教師的互動及研討0.192***0.147***0.190***0.055**t11.4729.00910.8913.675R20.3730.4080.3210.492注: *p<0.05,**p<0.01,***p<0.0014.1本科教育改革要直擊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這一核心內容本科生學習參與的重要性已經得到驗證,進一步研究發現,影響本科生學習參與的重要因素是本科生的學習方式。因此,要提高本科階段人才培養的質量,從大學的角度來看,本科教育改革要鼓勵、推進本科生學習方式的深刻轉型,這個轉型需要通過教師理念的變化、課堂教學模式的改變、學習評價方式的改進,甚至是學習環境的完善等各個方面的協同并進[1];從教師的角度來看,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改變自身的教學觀和評價觀,利用師生之間天然的共生關系,積極引導,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本科生學習方式轉變的核心目的就是要讓學生真正參與到學習當中,這種參與并不僅僅是讓學生接受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要敢于質疑,勇于深入探索,積極融入學習環境,進行深度的學習參與,并且在此基礎上獲得對于學習更加深刻的體驗。

4.2高教界要加深對于學習共同體的研究

1995年,博耶提出了學習共同體的概念,之后,學習共同體就一直是學術界討論的熱點話題。學習共同體理論強調同伴之間的合作與協商,成員之間各有所長、各司其職,朝著集體的共同愿景發揮各自的作用[9],學習共同體鼓勵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多層次的相互介入和參與,力求在促進集體知識成長的同時增進個人知識。學習共同體的這些理念恰恰是提高本科生學習參與很好的理論支撐。因此,要提高本科生學習參與度,加深學生對于學習的體驗,高教界有必要重視對于學習共同體的研究,深入探索學習共同體的構建策略、運行策略、評價策略以及支持策略等。大學課堂應該是一個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合作共贏的場所,應該是一個學生積極獲取知識、主動表達觀點的場所,而要營造這樣一種氛圍,構建這樣一種學習文化,有力的理論支撐必不可少。學者們要力求既從理論層面上把握好學習共同體的本質內涵,又從具體搭建策略上為一線教師提供理論支撐和指導。

4.3研究拓展:著眼于更加廣泛的學習體驗的研究美國教育家阿斯汀對其40余年的教育研究總結道:學生的教育經歷會通過很多很多的方式影響著學生,這些方式包括課程、教師、大學環境等等。大學對于本科教育成功與否的影響是非常復雜的[10]。本文的關注點只是聚焦在學生學習參與對其能力的影響,而且因問卷題項的限制,對于學生學習參與的研究僅僅局限在課堂參與與創新、同伴合作與互動、學業學習習慣以及與教師的互動與研討四個維度上。學生的學習參與、學習體驗是一個非常廣泛的問題,因此,基于本文研究的基礎上,在今后的研究中,要著眼于更加廣泛的本科生就讀經歷體驗,例如學生的對于高校各項服務的滿意度、學習目標等方面。中國正致力于創建世界一流大學,要取得這場“戰役”的勝利,必須重視學生在校期間的各種經歷和體驗,理念必須回歸到“學生為本”。

參考文獻

[1] 龔放,呂林海.中美研究型大學本科生學習參與差異的研究——基于南京大學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問卷調查[J].高等教育研究,2012,(9):90100.

[2] 侯志軍,張巧梅.“學生學習參與”研究的發展階段及價值分析[J].煤炭高等教育,2012,(1):14.

[3] Kuh G D.Assessing what really matters to student learning change inside the national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J].change,2001,(3):1017.

[4] Astin A W.Achieving educational excellence[M].San Francisco:JosseyBass Publishers,1985:5859.

[5] Coates H.The value of student engagement for higher education quality assurance [J].Quality in Higher Education,2006,(1):2536 .

[6] Graham C R,Tripp T R,Seawright L,Joeckel G L.Empowering or compelling reluctant participators using audience response systems [J].Active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2007,(3):233258 .

[7] Carini R M.Student engagement and student learning:testing the linkages[J].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2006,(1):132.

[8] 龔放.聚焦本科教育質量:重視“學生滿意度”調查[J].江蘇高教,2012,(1):14.

[9] 南臘梅.試論課堂學習共同體的建構[J].現代教育論叢,2010,(2):3741.

[10] Astin A W.What matters in college ?—four years revisited[M].San Francisco:JosseyBass Publishers,1985:5859.

Influence of undergraduates′ learning involvement

to their ability development

—Based on SERU survey in Nanjing University

LIU Shanshan,LV Linhai

(Institute of Education,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Jiangsu210093,China)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undergraduates′ ability i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improving higher education quality.We got 4036 samples form Nanjing University,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we extract four factors of learning involvement and four factors of ability development.Results show that each factor of learning involvement has positive influence on students′ computer and research ability,leadership and interpersonal skills,ability to appreciate and professional learning ability.In order to improve the undergraduates′ learning involvement,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ir ability,we put forward three proposals:undergraduate education reform should focus on changing students′ learning style,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research of learning community,future research should on a broader perspective.

Key words learning involvement;ability development;learning style;learning community

猜你喜歡
實驗能力課程
記一次有趣的實驗
消防安全四個能力
數字圖像處理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與探索
軟件設計與開發實踐課程探索與實踐
計算機教育(2020年5期)2020-07-24 08:53:38
為什么要學習HAA課程?
做個怪怪長實驗
大興學習之風 提升履職能力
人大建設(2018年6期)2018-08-16 07:23:10
你的換位思考能力如何
NO與NO2相互轉化實驗的改進
實踐十號上的19項實驗
太空探索(2016年5期)2016-07-12 15:17:55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男人的天堂视频| 免费jizz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在线| 亚洲v日韩v欧美在线观看| 亚洲全网成人资源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99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黄色成年视频| 韩日免费小视频| 真实国产乱子伦高清| 日韩黄色在线| 国产午夜人做人免费视频中文| 精品国产三级在线观看| 色有码无码视频| 亚洲不卡av中文在线| 狠狠色综合网| 尤物成AV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人妻| 午夜性刺激在线观看免费| 中文字幕日韩久久综合影院| 欧美精品不卡|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欧美中文一区| 99视频在线免费| 无遮挡国产高潮视频免费观看| 久操中文在线| 欧美一道本| 少妇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狠狠v日韩v欧美v| 找国产毛片看| 久久人搡人人玩人妻精品| 亚洲区第一页| 亚洲成a人在线播放www| 1769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亚洲天堂.com| 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97视频在线观看| 18禁黄无遮挡网站| 国产永久在线观看| 国产女主播一区| 国产导航在线| 男人天堂伊人网| 免费国产黄线在线观看| av午夜福利一片免费看| 日韩不卡免费视频| 亚洲视频一区| 日韩欧美国产综合|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久久| 国产成人一区在线播放| 青青网在线国产| 欧美成人精品高清在线下载| 亚洲日本一本dvd高清| 国产精品丝袜视频| 日韩高清一区 | 欧美性天天| 176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日韩一区二区三免费高清| 日韩在线第三页| 在线观看免费黄色网址| 国产幂在线无码精品| 久久国产精品麻豆系列| 欧美精品成人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福利在线不卡|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业不| 一级毛片免费高清视频| 欧美日韩第二页|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mv| 99视频全部免费| 97人人模人人爽人人喊小说| 性视频久久|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专| 欧美日本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最新无码专区在线| 女高中生自慰污污网站| 午夜视频免费试看| 91av国产在线|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综合网|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av专区| 蜜臀AVWWW国产天堂| 精品自窥自偷在线看| 国产成人亚洲无码淙合青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