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等等
摘 要: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每個公民都應該有的國家安全意識,但目前在民辦高校中,部分學生國家安全意識模糊,學校的國家安全教育比較零散。本文在分析了國家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民辦高校國家安全教育現狀的基礎上,探索了在民辦高校開展國家安全教育的新途徑。
關鍵詞:民辦高校;國家安全教育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6)06C-0033-03
近年來,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人們的物質生活得到了改善,但國家安全意識并未提高。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在新時期加強大學生的國家安全教育刻不容緩。
一、民辦高校開展國家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國家安全是指國家政權、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人民福祉、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國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對處于沒有危險和不受內外威脅的狀態,以及保障持續安全狀態的能力。它包括傳統意義上的國家安全和非傳統意義上的國家安全。在冷戰結束前,國家安全主要是指軍事安全。冷戰結束后,隨著經濟全球化的迅速發展和跨國安全問題的增多,軍事安全在國家安全中雖然非常重要,但科技安全、環境安全、氣候安全、能源安全、金融安全、經濟安全、信息安全、糧食安全、衛生安全等非傳統安全因素在國家安全中的重要性逐步上升。雖然和平與發展仍是當今的時代主題,但是影響和平與發展的不確定因素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增加。傳統安全威脅與非傳統安全威脅相互交織,并相互轉化。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傳統安全威脅與非傳統安全威脅都是嚴重的,在大學生中進行國家安全教育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民辦高等學校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補充,也應該加強學生的國家安全教育。
二、民辦高校國家安全教育存在的問題分析
1.從學生方面來說。民辦高校的大學生,以90后為主,他們自我意識強,容易接受新事物、新觀點,思想多元化。但在學習壓力、就業壓力下,有部分學生對時事政治、國家安全不感興趣,他們只關注個人利益。同時,隨著西方意識形態通過互聯網滲透到我國,部分學生比較向往西方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弱化了他們的國家安全意識。有些大學生對國家安全的認識仍停留在傳統意義上的國家安全,對非傳統意義上的國家安全認識不夠。在這樣的情況下,部分學生容易在一些行為中泄露國家秘密。在2016年3月3日~4月20日舉行的廣東省國家安全教育基地舉辦的國家安全教育展上,記者發現,隨著網絡情報竊密活動日益頻繁,互聯網已成為境外間諜情報機關實施策反竊密的主要渠道。
2.從學校方面來說,受辦學目的的影響,民辦高校在國家安全教育上投入的精力有限。在我國民辦高校,一直存在重視利益的現象,突出表現在一線教育的投入上,學校的教育僅是維持而不是注重質量。目前各民辦高校對學生進行國家安全教育主要貫穿在思想政治理論課和日常的學生思想道德教育中,但是由于在對待國家安全問題上缺乏深入的認識,教學方式死板,吸引不了學生。在教學內容上也相對滯后,大多停留在軍事安全、 經濟安全等傳統領域,而對信息安全、 文化安全、 科技安全等非傳統領域的安全教育普遍缺乏。
三、民辦高校加強國家安全教育的途徑
1.充分利用好課堂教學。截至目前,傳統的課堂教學仍然是最常用的國家安全教育的方式,所以我們必須轉變刻板的說教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更多傾向于滲透,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認可。同時可以利用新生的軍訓,通過這種實踐課,讓學生了解國內國際形勢,激發學生報效祖國、維護國家安全的決心。
2.通過校園文化,加強法制宣傳,讓學生全面深入了解國家安全方面的法律規范。據不完全統計,除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涉及國家安全和保密工作的法律、法規、規章制度有一百多種。所以,民辦高校可在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通過多種方式的普法宣傳,幫助學生樹立國防安全意識。2016年的4月15日是我國首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各地都開展了國家安全教育活動。學校也應該加大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拉近國家安全教育與現實生活的距離,讓學生在參與實踐活動中獲得法律知識,認識到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性。
3.加強學生的自律,提高素質。隨著互聯網的發展,QQ、微信等社交媒體在年輕人中越來越流行,人們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都發生了重大變化,但大學生一般涉世不深,對陌生人的警惕性差。這從側面告訴我們,在維護國家安全中,個人必須加強修養,嚴格自律。
總之,國家安全教育任重而道遠,民辦高校應該以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為契機,開展豐富多彩的宣傳教育活動,動員各方力量,構筑起維護國家安全的銅墻鐵壁!
參考文獻:
[1] 張潤杰,劉榮敏,顧興海. 基于認知心理過程的化學實驗室安全教育[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6,(4) .
[2] 黃進. 關于高校安全教育的幾個問題[J]. 國土資源高等職業教育研究,2008,(1) .
[3] 李留新. 簡談大學生的安全教育[J]. 品牌, 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