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寶鳳
摘 要:“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師一項長期而重要的“文字工程”。對于學生,提到“作文”二字,多會腦子“短路”,或者干脆上交一份“機械產品”。如何讓寫作成為學生一種愉悅的享受,筆者在教學中嘗試了多種方法。這段路風雨兼程且豐富多彩,我和學生一起收獲著、成長著、享受著!
關鍵詞:觀察;生活;讀寫;激勵;修改;享受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33-019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3.127
提到“作文教學”,語文教師多會感觸頗多,它是我們一項長期而重要的“文字工程”。對于學生,提到“作文”二字,多會腦子“短路”,或者干脆上交一份“機械產品”。如何讓寫作成為學生一種愉悅的享受,且能信手拈來呢?茫然中我一直在尋覓著,嘗試著。
一、學會觀察,處處留心皆學問
觀察是寫作的前提,是發現新知的最好途徑。眾所周知:著名的科學家牛頓之所以由一個落地的蘋果而發現地球的引力,不正是由于他對生活處處留心、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嗎?絢麗多姿的大自然,溫馨的家庭,美麗的校園,并不寬敞的小區廣場,父母親朋、老師同學、鄰居或者是陌生人,一言一動之微、一沙一石之細,只要留心觀察,定會發現其中之美,這時,你會發現,不僅寫作素材有了,你的生活也會變得多彩起來。
春天來了,我會帶著學生走出教室,來到操場,看看柳樹的嫩芽,傾聽鳥兒的啁啾,嗅嗅桃花的芬芳,摸摸小草剛剛探出的頭。如果運氣好,還能在花草間發現正在跳舞的蝶兒或扭動著身軀奮力向上爬行的小蟲,贊嘆驚呼之后,你一定能在他們的作品中發現這些小生靈的蹤跡。起風了,景物有了怎樣的變化?早晨和中午的景色相同嗎?一場雨后呢?慢慢地,班里的學生不僅學會了觀察,而且養成了良好的觀察習慣。
二、走進生活,用我手寫我心
新課標指出:“在作文教學中,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正所謂言為心聲。然而教學中,不難發現學生寫出的作文無病呻吟者多,真情感人者少,很多作文是為了寫而硬擠出來的,讓感覺變了味道。殊不知只有情真意切的文章,才能寫出獨特體驗,才能與諸共鳴!
為改變學生習作內容的“假大空”,我也做了一些嘗試。日常中,我鼓勵并訓練學生做到玩中寫、吃中寫、煩中寫、樂中寫,每天事無大小都要用心品味,三句五句都用真情記錄,用我手寫我心。
當寫作成為學生內心的一種需要的話,那就不用教師再搖唇鼓舌了。幾年來的堅持,學生的寫作能力在潛移默化中改變著,不再去簡單拷貝或憑空謊言。
三、讀寫相伴,以讀促寫
(一)大膽開發教材,挖掘練筆資源
利用教材里課文內容作為寫作訓練的素材。如:《富饒的西沙群島》《美麗的小興安嶺》,都是以“總—分—總”的結構來安排文章內容的。二者結構清晰且首尾呼應。就此,我布置了以“可愛的校園”“美麗的家鄉”為題的習作練習,有了“實體”參照,學生寫起來易于動筆。要求學生做到“有章有法練、無拘無束寫”。
根據課文進行擴寫、續寫,既可以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又使其寫作能力得以提高。學習了《兩只鳥蛋》,我便根據“我仿佛聽見鳥兒的歡唱,抬起頭來,把目光投向高遠的藍天。”這個結尾留給了學生豐富的想象空間,憑著他們對課文的理解和情感的升華,我趁機安排了本課詩歌續寫。學生大膽地創新與表達,讓一個個詩情畫意、充滿童趣的詩歌后續 躍然紙上。
(二)融入繪本閱讀,點燃創作欲望
近年來,繪本的閱讀成為家長和學生喜歡的方式而且從中帶來越來越多的樂趣。臺灣兒童文學作家 “花婆婆”方素珍告訴我們:小學課堂是將繪本閱讀與作文教學結合起來的最佳場所。因為“繪本的內容特別豐富,主題非常廣泛,其中的大部分甚至比教材中的課文還要美。 里面有些寫作元素,把它們抓出來教給學生,其實并不難,因為天底下沒有不愛聽故事的學生”。教學時,給學生一定的時間閱讀,盡情享受“圖文合奏”所帶來的驚喜,在此基礎上,引出寫作任務,自然、巧妙,有水到渠成之感。低年級,學生沒有寫長句的能力,情節重復的繪本是最佳選擇;中高年級后,我則開始讓學生進行大膽的仿寫或改寫訓練,甚至打破原來的故事進行新的創作。
(三)重視廣泛閱讀,學習名家之法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合乎法度,顯然與吸收有著密切聯系。”即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它可以從別人的經歷中汲取智慧,可以從中激發自己的情感和感受。只有廣泛閱讀,學生才能豐富思想,積累語言,開拓自己的創新思維。扎實的“基礎”加上有效的“結合”,學生的寫作又何愁無以言表。
四、巧用評價激勵,注重有效修改
作文課上被教師表揚或者作文被范讀,能成為同伴的榜樣,也是學生極其渴望的事。對于正值榮譽感強的年齡,往往一兩句精神褒獎卻勝過一大堆建議。讓學生打開評語時就好像打開一面鏡子照亮了自己,使其產生親切認同之感,并能感受到教師的關懷和鼓勵。作文評價的激勵作用是提高作文能力不可忽視的。
注重評語的同時,還要進行作文講評。事實證明小學生不能很好地對教師的旁批、注解深入領會,所以選取好或差代表性強的做為典型講評是必要的,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互相啟發、取長補短,達到及時有效修改。正如一位作家所說:“好作文不是寫出來的,而是改出來的。”
為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建立了班級QQ群,經常將學生的“特色習作”發表在群里,班里的同學、家長紛紛點贊或評論,被點贊最多的同學將成為當天班級群主,其作文將載入學校“七彩童年作文集”中。班級QQ群里的作品越發豐富多彩,更多的學生享受著“小作家”的感覺。悄然間,“觀察思索”的好習慣體現在學生身上,看似平淡自然的日子里,卻時時洋溢著驚喜、起伏著“波瀾”。每次作文都會有著令人欣慰的進步。
“作文”是語文教學永恒的主題,也將是我繼續探索的路,這段路風雨兼程且豐富多彩,我和學生一起收獲著、成長著、享受著!
[責任編輯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