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良喜
摘 要: 本文主要從實驗輔助教學、動畫模擬等方面探討了信息技術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以期為廣大高中物理教師提供一些參考和意見。
關鍵詞: 信息技術 高中物理 教學應用
高中物理本身是一門抽象化、概括化和復雜化,并且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因此對于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難度。隨著新課改的推廣與實行,信息技術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較廣泛。動態的信息技術分析和靜態的教師講解,進一步提高了物理教學質量。無論是將其應用于實驗教學、概念分析,還是規律的總結與應用,都可以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提高他們學習效率的目的。因此如何更有效地將信息技術與物理知識進行巧妙結合,是當前高中物理教師探討的熱門話題。
一、作為實驗教學的輔助工具
物理是一門理論聯系生活實際較強的學科。學生在學習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講解再生動和詳細,都不足以讓學生明白其中的原理和操作過程。這就需要教師借助實驗器材進行演示,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但是大部分教師的教育理念依舊未從應試教育中脫離出來,相比實驗教學,其更愿意直接教授學生知識,以便學生能夠應對高考。因此,該類教師本身便對實驗教學存在一定的偏見,即使是課程要求,也往往敷衍了事,或者實驗器材達不到實驗的效果,導致學生無心進行實驗,學習興趣自然而然便會下降。這就需要教師改變傳統教模式,將現代多媒體信息技術引入課堂教學中,實現多媒體輔助教學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課堂導入是教學中的必要環節,而創設情境有利于學生學習。教師在實驗教學中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創設符合課程內容的情境,將其作為課堂導入,從而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以便學生在之后的課堂學習中接受更多知識。教師在課程開始前可以向學生展示與課程相關圖片、音頻及視頻,使學生對學習內容有大致了解。教師還可以要求學生針對播放資料進行討論,之后由教師逐漸引入課堂所要教學的知識。
例如,教師在講解人教版“通電自感和斷電自感”實驗教學中,如果單純借助實驗器材進行演練,學生只能觀察到燈泡在演示那一刻是熄滅的還是亮的,或者燈泡在演示結束之后才熄滅。學生通過觀察實驗得出“線圈對變化的電流有阻礙影響”這一結論,但是并不能直觀觀察到“電流阻礙”的過程。雖然這個過程短暫,但恰恰是問題的關鍵點和這一章節課的重難點。教師就需要借助信息技術作為實驗教學的輔助工具,提前下載一個Flash課件,當演示到“線圈如何阻礙電流”時,就播放Flash課件。課件是真人操作,真實的實驗,過程完整且詳細,學生看完一目了然。教師還可以使用微機控制進行暫停和回放學生有疑問的難點知識,學生在動態觀察和靜態學習中對實驗內容有全面詳細的認知過程。
二、利用信息技術輔助突破教學難點
借助信息技術對物理理論知識進行動畫模擬,可以使教學內容展現的形式更多樣化和形象化。除了借助動畫模擬形式展現物理理論知識之外,還可以通過投影儀或者實物展示臺完成物理知識的模型展示。采用這種教學模式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在有限的空間內提高思維的轉換能力,還可以讓學生通過生動直觀的動畫模擬全方位、多角度地理解物理重難點知識,達到化難為易和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目的。但是大部分物理教師依舊根據傳統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向學生強行灌輸知識點,導致學生長期處于被動地位,學習積極性逐漸喪失。教師在教授物理知識時,單純向學生講解抽象的知識點,部分學生便不能理解教師講授的知識。教師講授知識點之后,也不考慮學生是否接受了知識,便要求學生進行大量習題的練習,令學生無心考慮物理與生活中的關聯,將物理作為高深的理論知識,從而忽略物理的具體運用。針對這一點,教師應該將復雜知識簡單化,降低高中物理教學的難度,并加強與各科學科之間的聯系,達到改善學習效果的目的。
比如,教師在講解人教版“拋物線”的課程中,首先,可以通過拋物線動作動畫,模擬拋物線的運動規律,讓學生觀察后得出拋物線的運動規律、拋物線的基本特征。提前準備好拋物線函數運動圖,將函數圖與物理中的拋物線運動模擬圖進行比較,并從數學相關知識角度和物理相關知識角度全面系統地分析拋物線運動的基本軌跡和特征,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認識和理解程度,并提高學生獨立分析拋物線運動的分析能力。與此同時,學生在掌握物理知識的同時鞏固了數學知識,也明白了兩者之間的聯系,有利于以后物理知識的學習。
三、實驗演示為主,信息技術為輔
物理教學中要運用大量實驗驗證物理規律、定理、定律。許多教師在物理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模擬實驗,雖然沒有失敗的風險,并且可以用生動有趣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但這個策略并不是完美的。比如,用信息技術模擬玻璃瓶在受力后微小形變的實驗,光靠模擬并不能使學生完全相信玻璃瓶受力后會形變,會使學生對這一物理現象產生懷疑。這樣的模擬實驗丟失了物理學的研究方法(以實驗為基礎),并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現象中包含的概念和規律。對于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增強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都是十分不利的。
因此,實際教學中要注意信息技術使用的度。就是要正確地處理好物理實驗和信息技術模擬實驗的關系。要認識到信息技術只能是幫助學生理解物理知識的輔助工具,不能主次顛倒。對于能夠完成的物理實驗就一定真實演示,利用這些真實的實驗也可以使學生完全理解物理學中的許多物理概念、規律、定理和定律,還可以提高真實感和客觀性,對學生情感、價值觀等方面的熏陶是十分有利的,還可以在具體操作中學會做實驗的技能,強化實踐動手能力。物理新課標強調了物理教學要突出學科特點,發揮實驗的重要作用;掌握物理實驗的技能;形成科學的態度和精神;以客觀的態度認識世界、理解世界。因此,在物理教學中有條件做實驗,需要盡量避免利用信息技術模擬,組織學生進行真實實驗。
結語
作為新課改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信息技術與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活動的有效聯系,并借助信息技術創設具體的教學環境,學生可以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中感受學習物理知識的樂趣,教師也可以借助信息技術提高教學質量,實現信息技術與物理教學的有機融合,拓展物理的應用領域。
參考文獻:
[1]嚴慶勇.巧借現代信息技術平臺,速建精彩物理實驗課堂——淺談信息技術在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資訊,2014,17:25.
[2]吳花并.談談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如何有效提高高中物理教學有效性——以《自由落體運動》為例[J].亞太教育,2015,2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