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麗麗
摘 要: 課堂是一個混合體,其中學生具有不同學習能力,教師必然有喜歡和討厭的學生類型,但教師有義務幫助學生建立學習動機。學生對教師的信任和學習動機能幫助他們提高學習能力。再加上教師適當的鼓勵和鞭策,他們能戰勝任何困難。本文研究的目的是教師了解動機在課堂上的意義,增強學生自信心,使學生獲得理想的成績,最終教師和學生能更好地溝通和協作。
關鍵詞: 信任 學習動機 自尊心 課堂 能力
引言
多年來,學生的信任和學習動機的建立是教育家們永恒的主題。許多書籍、文章,甚至一些古代教育著作都指出,教師在課堂上需要建立威信和學習動機。大部分教師認為只要完成了基礎課程教學,就已經做得很充分。然而基礎知識講解只能幫助那些無論學什么都很快的學生。那些因為學習速度慢而被忽視的學生,身體殘疾的學生及課堂上注意力分散不能集中的學生怎么辦?即使學生存在比較棘手的問題,學習動機也能改變學生的學習態度。
要確定教學是否有效,最終要看學生是否學習。任何有助于學生學習的都是有效的教學,反之則是無效教學(Hayes,1989)。任何事情只要領導參與,那么無論是小團體還是某些特定群體的集體活動都有激勵性。領導忽視某些群體會令他們失望,同時他們急于在領導面前表現自己優異的成績。領導、教師與講師必須給予他們平等的關懷和機會以贏得學生的信任。
一、教學中相互信任與學習動機的重要性
(一)相互信任的重要性
基本上所有的顯著學習都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上的。教師和學生之間的相互信任是情感膠水,能把教育與情感結合在一起。學生學習越深刻,越有意義,越需要充分信任他們的老師(Brookfield,S,1990)。當教師和學生有不同想法時,如果教師抑制了學生的不同想法,那么教學對學生的作用不會大。這樣,學生天生的好奇心或進取心就會漸漸消失。
(二)學習動機的重要性
學習動機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1.改變學生的學習態度。培養學生學習動機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美國海軍學院職業發展部門負責人卡雷爾博士制定了一個有趣的公式:L=AMA(學習能力等于天資乘以動機乘以態度)。在研究中,他還呈現了自我觀念中的主要成分:動機和態度的重要性。高質量的教學能提高學生成績,如果教師能通過一些具有影響力的例子幫助學生認識到他們需要改變自己的態度,就有助于建立氣氛活躍的課堂;2.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阿卜杜爾·卡拉姆是一位印度科學家和統治者,擔任過印度第11屆總統,他說:“學生非常重要的特征之一是質疑,應該讓學生學會問問題。”阿卜杜爾·卡拉姆規定“教師應該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創新精神、創業精神和正確的領導才能,并成為他們的榜樣”。(Bhushan,K.,&Katyal,G,2002)。教師通過有效的措施激發學生學習動機,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揮創造潛能及主觀能動性,產生學習興趣,深入學習科學知識,提高學習能力,最終實現教學目標。
二、如何在學生中建立威信及提高學習動機
(一)在學生中建立威信
有了一個糟糕的開始,建立威信是很容易的事情嗎?當然不是,教授的熱情,卓越的技能,有意思的課程和書籍,真摯的情感,并尊重學生,學生才可能尊重教師。當教師幫助學生,讓他們感到自己存在的重要性時,學生更容易遵守規章制度。如果教室和圖書館比較吵鬧,我們就要要求學生自己分析原因,并提出寶貴的意見。
優秀的教師是能讓學生充分信任的。具體而言,當學生看到以下四種行為時,學生能充分信任教師:1.教師的言行一致;2.教師敢于承認錯誤,承認自己容易犯錯,并且在全體學生面前承認錯誤;3.教師能把教師角色以外的人格魅力展現給學生;4.教師通過認真聽取學生的意見,并創造機會讓學生吐露心聲,按照學生的建議改變自己的做法(Brookfield,S.,1990)。
(二)避免無意識動作
課堂是一個混合體,學生具有不同學習能力,有學習能力強的,也有心不在焉、學習落后、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教師作為普通個體,可能由于無意識想法產生了一些小動作。課堂上教師的無意識動作會使那些本來注意力就不集中的學生更難以集中注意力。教師的任務并不是只教那些愿意學習的學生,還包括對學習不感興趣的學生。培養學生對所學科目的興趣是教師的首要責任。教師應盡量避免讓非語言動作成為學生討論的話題,警惕那些喜歡或不喜歡的學生模仿你的非語言信息。教師不可避免有喜歡和不喜歡的班級,最重要的是避免讓這些非語言動作影響教師的公眾形象(Brookfield,S.,1990)。
(三)提高對學生的期望
為了讓每個孩子都能成才,必須對他們有高期望,和他們成為朋友,給予他們鼓勵。能夠給出真實的反饋,而不是自相矛盾的說法。當你表揚優秀者,營造溫暖互助的氛圍時,孩子將期望你指出他們什么地方需要改進,從而確定目標,認為自己不得不進一步擴展知識。
(四)建立自尊心
權利是令人敬畏的詞,煞費苦心的教育工作者用大量空話捍衛他們的權利,但要記住所有孩子都有追求成功的權力,當我們希望他們能成功時,需要幫助他們建立自尊心。教師要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善于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學生要得到別人的尊重,滿足他們的這一需要,為師生之間建立融洽的關系奠定良好的基礎。
(五)正確激勵學生
盡管動機和學習之間的確切關系具有不確定性,不能否認動機是理解兒童和他們在學校表現的重要方面。除此之外,掌握學生性格、個性和每個學生的文化背景,是任何一種教學方式的基本必要條件。教師可以利用學生興趣、行為模式的數據、自我概念、競爭、獎勵和懲罰制度激勵學生。對動機影響最深刻的是學生對自己能否實現有價值目標的評價。當學生明確目標時,會采取適當措施實現目標,并評估自己的表現,然后開始成為獨立的、具有自我激勵性的人,有能力總結學習經驗。
(六)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杰羅姆·布魯納據心理學方面的研究表明,鼓勵學生發展自我能力、創造個人成就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這在本質上是有益的。學生直接參與探索和確定命題的過程中會樹立學習目標,當他制訂自己的調查策略和技巧時,已經進入高度自立水平。通過查詢和探索達到獨立自主的動機水平,這是內在因素決定的,是主動愿意做的,而不是外在的,是由教師強制執行的。從情感分類來說,個體已經達到使求知欲滲入他的性格并成為人生哲學的一部分(Brookfield,S,1990)。不斷探究、解釋自然現象已經成為對他自己的一種獎勵。
結語
學校里都有能勝任教學科目的教師,缺乏的是教學態度。教師是一份了不起的職業,需要奉獻精神教育下一代,傳承文化,幫助下一代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阿卜杜爾·卡拉姆的話反映了教師在社會中的重要性,“一個國家要想廉潔,成為具有美麗心靈的國家,我強烈地感到三個關鍵社會成員可以有所作為。他們是爸爸、媽媽和教師”(Bhushan,K.,&Katyal,G,2002)。因此,教師應該千方百計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
參考文獻:
[1]Bhushan,K.,&Katyal,G.A.P.J.Abdul Kalam:The visionary of India.New Delhi:A.P.H.Pub,2002.
[2]Brookfield,S.The skillful teacher:On technique,trust,and responsiveness in the classroom.San Francisco:Jossey-Bass,1990.
[3]Hayes,E.Effective.San Francisco:Jossey-Bass,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