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碩 田禹
摘 要:本研究力求探究校園安全文化結合體育文化開展的可行性和途徑,調查現階段廊坊地區高校體育文化、安全文化開展現狀。通過強化對校園安全文化的學習,使部分學生意識到體質鍛煉的重要性,以此來促進個體積極進行體育活動,改變以往懶散的體育習慣和消極的體育態度,推動整個高校體育文化的豐富發展。同時依托體育課進行校園安全教育,在體驗教學中使得安全意識深入大學生內心。兩種校園文化相輔相成達到最佳結果。
關鍵詞:安全因素;高校;體育文化;構建
近年來高校中發生一系列的人身安全事故。目前部分大學生鍛煉意識不夠,身體狀況不足以應付一些突發情況,追其根本,這與校園缺乏體育文化和安全文化有關。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可促進社會和諧,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機構,在安全文化建設中起到突出作用。目前高校體育教學是以技能傳授為主,學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內容不多,此外高校安全文化教育也不夠系統有效。本次研究從大學體育文化和安全文化相結合的角度,探討通過強化校園安全文化培育來提升體育教學效果的途徑,同時依托體育教育這一平臺實現校園安全教育的目的。
1 高校校園安全現狀分析
近年來高校安全事故、暴力事件頻發。校園暴力事件是最普遍的危及師生安全的行為。校園暴力導致的致死致傷案例舉不勝舉,其特點是具有高度頻發性和不可預見性。而相對于國外大學,高校的安全教育工作正在起步,大部分的高校的生命安全教育工作是零散和隨意的,或者從未開展,而分析這幾年的案件,發現其效果并不理想[ 1 ]。高校目前安全知識方面的教材內容死板枯燥,學生能夠主動獲取的安全知識少之又少。體育教學中生命安全教育只是狹義的運動安全,對于學生主動鍛煉以應對突發情況的倡導明顯不足,這造成了學生平時沒有防患于未然的體育意識,在校園安全案件中往往是受害一方。
2 高校體育文化現狀與瓶頸分析
通過觀察部分高校每年的體質測評過程,發現學生體質狀況比較一般,耐力、協調力、吃苦精神明顯不夠,且體育動機不夠積極,許多學生選修體育選項課只是為了獲得學分。部分學校把主要精力放在專業課程建設,對體育課和體育文化宣傳重視程度不足。比如體育課程發展需讓步于學校其他課程,學生體育社團事務要開展在其他行政事件之后,最后直接減少了學生參加鍛煉的機會和時間。
3 高校體育文化與安全文化共同發展可行性分析
3.1 通過安全文化的宣傳帶動校園體育發展
2007年國家下發了《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但是所謂的陽光體育運動實踐中落實情況有限,部分高校校對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缺乏重視。同時校園人身安全事故頻發,處處體現學生身體素質和安全意識的不足。學校應喚起學生對自身健康安全的訴求,這對于學生生命和健康十分迫切。教育工作者務必順應時代,放開思路,從安全文化角度切入,切實提高學生鍛煉意識和體質,保障學生健康水平和對于突發事件的應變能力。
校園安全教育之根本是個人的安全,這與高校體育教學中倡導的健康、休閑鍛煉的思想相契合。“以人為本”教育理念必然要求學校體育教學需要喚醒個體內在的潛能,在校園體育工作和體育教育過程中重視調動學生的能動性和積極性。通過強化校園安全教育以及生命教育,讓學生意識到鍛煉的迫切性,提高體育動機,專注于課上及課下的體育鍛煉,這樣也提高了體育課程教學效果。比如教師進行校園安全案例分析時,學生對自身安全的關注度極高,教學過后印象深刻。大學生自己的安全技能和意識偏低,受到人身威脅時不知所措,知和行難以達到統一。學校體育教育需要與安全教育在體育教育思想理念、組織管理等方面有機契合,闡明學生在自然與社會雙重危機考驗下,生命安全與生存發展必須作為學生進行體育活動的優先動機。此外,充分利用高校社團資源,進行安全與體育項目的學習與競賽;積極開展生存技能方面的培訓和講座,以及進行生存、安全技能方面的比賽。
3.2 安全教育融于體育教學
高校體育工作者需要構建體驗安全、健康人生的新型體育教學模式。根據不同的學生提出生命安全教育的具體目標與內容,使之分層次的納入高校體育課程之中,開拓課程內容資源,形成校園安全、運動能力、體質健康和社會適應四大課程目標,不斷規劃完善相應課改[ 2 ]。同時也要加強體育教師隊伍培訓建設,教師要加強自身的教學認識與其相關的知識。高校除了組建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小組與教學團隊以外,要將加強師資培訓放到重要位置。學校部分領導牽頭,組織上展開安全教育課教師教學動員會議,在指明該課程教學意義與教學目標的同時,充分了解他們對培訓需求和期望,尊重教師對安全教育問題的看法和設想。
細節上講,融入安全因素的體育教學可以分為以下幾個不同的層次:一是,讓學生意識到身體素質在遇到傷害事件時,對于安全保證的必要性,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習慣;二是,結合 “以人為本”的教學思路,根據不同的學生和教學內容采取相應的教學策略,側重于大學生安全技能的培養和自救能力的鍛煉。可采用體驗式教學手段,如定期帶領學生進行遠足、定向、野外拓展訓練等戶外運動,讓學生體驗到在各種復雜環境中需要的生存知識,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健身技能和體適能,積累良好的體育體驗;三是,將安全教育相關的選項課融入高校體育教學,比如防身、自衛等課程,通過這些課程的實踐來提升學生的自救能力和心理素質。
4 結論
通過宣傳安全教育可以帶動校園體育活動,而體育課也可以改革以提升大學生安全意識。依托學校體育課程進行安全教育是可行的,而通過校園安全文化的宣傳開展提升高校體育建設亦是可以。高校體育文化與安全文化可以相輔相成協同發展。
參考文獻:
[1] 鄧國林,朱蓉蓉.試論高校校園安全文化建設[J].江蘇高教,2008(2):88-89.
[2] 代忠飛.生命教育視域下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芻議[J].運動,2014(10):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