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微
摘要:黑龍江省的職業教育培訓體系已經形成。但從總體上還存在著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立足于黑龍江省職業教育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完善黑龍江省職業教育體系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職業教育;黑龍江;對策建議
1黑龍江省職業教育發展現狀
1.1職業教育發展規模持續擴大
截至2012年,黑龍江省中等職業教育學校(包括職高、中專等)387所,在校生29.3萬人;高職(專科)院校43所,地市級覆蓋率100%,在校生70.45萬人,各級各類民辦職業教育機構5050所;獨立設置的特殊教育學校74所;專任教師25086人,兼任或聘請的校外教師3275人。其中,普通中等專業學校63所,在校學生105562人,專任教師4017人,兼任或聘請的校外教師811人;職業高中191所,在校學生136129人,專任教師8708人,兼任或聘請的校外教師467人;成人中等專業學校133所,在校學生53005人,專任教師4339人,兼任或聘請的校外教師315人。技工學校119所,在校學生83188人,專任教師7050人。目前,每年全省實用技術培訓139.99萬人次;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87.17萬人。其中,引導性培訓52.34萬人,技能性培訓29.85萬人,轉移后培訓4.97萬人,培訓后就業47.26萬人,培訓工作實現了由引導性向技能性的轉變,黑龍江省的職業教育培訓體系已經形成。
1.2 職業教育法律法規體系進一步完善
進入21世紀,黑龍江省大力推動職業教育體系建設,在2001年出臺了《黑龍江省職業教育條例》,并在2003年,向各級教育機構下發了《黑龍江省人民政府關于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并在2006年印發了《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貫徹落實國務院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決定的實施意見》。這些政策法規,構成了黑龍江省職業教育的政策法規保障體系。
1.3 職業教育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已經建立
黑龍江省根據已建立健全全省各市(地)中等職業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和國家助學金制度。資助范圍覆蓋達到在校生的人數的90%,特別是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都接受了不同額度中等職業教育資助。
1.4 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全面啟動
2007年,黑龍江省貫徹中央政策精神,財政廳、教育廳聯合下發了《黑龍江省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規劃》,重點規劃建設了哈爾濱市、齊齊哈爾市、雙鴨山市等地市的41個職業教育實訓基地,涉及6大類,15個專業,其中建設綜合性實訓基地1個,區域性實訓基地3個,專業性實訓基地37個。
2黑龍江省職業教育發展存在的問題
2.1 對于職業教育認同度不高
由于我國高校擴招策略的實施,使得接受高等教育的門檻降低,也給職業教育畢業生就業帶來影響。上述因素導致了黑龍江省普遍存在家長在人才觀和擇業觀的偏頗,使得社會、家長、學生不認同職業教育。
2.2 地方各級領導職業教育的戰略地位認識不足
長期以來,黑龍江省地方各級政府教育工作評價的指標就是高考升學率,這也是唯一指標,從而使得地方各級政府對職業教育認識不足。黑龍江省全省普高中與職業高中生源比例為3:1,與國家提出的普職比例兩者接近有很大距離,職業教育成了黑龍江省教育事業的“短板”。
2.3校企結合不緊密
“校企聯合”模式,通過直接對口企業進行實踐實習,有利于受教育者實踐能力的提升和鍛煉,然而,校企結合不緊密是當前黑龍江職業教育現狀,職業教育機構與企業之間缺乏有效的調控與溝通機制,目前沒有建立完善“校企聯合”模式。職業教育的教育工作不能有效地進行市場需求的預測,常常造成供需不平衡的狀況。這方面黑龍江省應該借鑒國外發達國家職業教育實踐經驗。
3黑龍江省職業教育發展對策及建議
3.1 加強統籌管理,進一步確立職教的戰略地位
自2001年黑龍江省出臺《黑龍江省職業教育管理條例》以來,黑龍江職業教育近年高度重視的職業教育事業的發展,但經費投入力度還不夠、機制體制不夠完善,還需要政府在宏觀指導層面上,進一步確立職業教育的戰略地位,完善機制體制、增強投入力度,辦出黑龍江特色的職業教育體系,為黑龍江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
3.2積極扶持民辦職業教育發展
黑龍江省要創新辦學機制,省級單一僵化的辦學機制。各級政府要切實完善民辦職業教育機制,加大力度積極扶持民辦職業教育機構的發展。通過政策引導和集資扶持發展一批規模較大、硬件設施條件過硬、師資隊伍較強的民辦職業教育機構。在完善職業教育機構辦學機制的過程中,黑龍江省應該以市場經濟運行規律為導向,深化制度改革,進一步規范辦學的管理辦法和政策保障體系,優化民辦職業教育機構環境。具體的辦學模式可以采取中外合作辦學、“校企聯合”辦學等多種辦學方式,總之,通過政策引導和資金引導,鼓勵企業等社會多種形式的組織參與到職業教育事業中,增強民辦職業教育機構的主體性。
3.3構建“校企聯合”教育模式
現代企業是一個不斷創新、不斷發展、不斷更新技術的組織。國內外相關研究表明:企業要想永遠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重視和加強對職業教育和培訓的投入,把職業教育與培訓搞得好壞和企業的發展存亡緊緊聯系到一起,使職業教育與培訓成為企業技術進步的組成部分,使企業成為職業教育與培訓的主體,最終逐步將企業建成一個學習型的組織。正確理解校企合作的多贏性要使校企合作不再是校方的一頭熱工程,不再是企業的一段痛苦的婚姻,重新認識校企合作的多贏性,走出認識誤區乃是校企合作各方面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毫無疑問,校企合作最直接的受益者是參加企業實習的學生,但對參與的學校和企業也有各自不同的益處。可以說校企合作具有多贏性。
3.4加強就業準入制度的落實和規范
嚴格執行就業準入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用人單位招錄職工必須嚴格執行“先培訓、后就業”;“先培訓、后上崗”的規定,從取得職業學校學歷證書、職業資格證書和職業培訓合格證書的人員中優先錄用。有關部門要加大對就業準入制度執行情況的監察力度,,各級勞動部門要加強勞動執法,加強對就業制度落實的督察力度,依法保護工人的合法權益。
參考文獻:
[1]蔣慶斌,徐國慶.基于工作任務的職業教育項目課程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教科版),2005,26(22):46-50.
[2]徐國慶.職業教育項目課程的幾個關鍵問題[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7,(4):9-11,24.
[3]周適,顧昕.中國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中的政府與市場[J].東岳論叢,2011,32(2):125-130.
[4]羅銀科,曲鐵華.《教育與職業》雜志與國外職業教育介紹[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39(1):87-95.
[5]楊衛明,黃仁賢.“大職業教育主義”的推展——以中華職業教育社“專家會議”為考察對象[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1,13(11):97-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