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琳 于淼
【摘要】警察亞文化是警察文化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人為將警察亞文化從警察文化建設中剝離出來,不僅抹殺了警察的職業特質,而且違背了客觀規律,在此基礎上進行的文化建設勢必難以如愿。因此,應該對“警察亞文化”給予應有的重視,正確引導它的發展方向,逐步使其與警察主流文化一起在建警、育警、強警、塑警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關鍵詞】警察亞文化;界定;認知
一、警察亞文化的界定
亞文化又稱次文化,指與主文化相對應的那些非主流的、局部的文化現象。就監獄警察而言,國家從執法方面賦予它執行刑罰和改造罪犯的神圣職責,此即構成了監獄警察主流文化的基本特征,即監獄警察是國家安全穩定的保衛者,是人民合法權益的捍衛者;監獄警察必須有忠誠、為民的職業信仰和公正、廉潔的職業操守。與主流文化不同,監獄警察每天面對著罪犯,目睹他們的劣習,抗拒他們的腐蝕;因改造工作需要監獄警察必須分析罪犯的言行,頻繁與之溝通,努力深入到他們的靈魂深處;由于長期在高墻鐵門內工作,壓抑、失落、煩躁早已成為監獄警察的慣有情緒……我們把監獄警察在長期職業過程中形成的帶有職業特色的思維方式、審美情趣、情感心理、行為習慣等稱之為警察亞文化。一直以來,警察亞文化都處于被主流文化所壓抑、掩蓋和修正的地位。警察亞文化的存在被忽視、其價值被抹殺是警察文化建設的重大誤區。
二、警察亞文化的價值
實踐中,我們一直認為亞文化是“不健康”的文化、是“落后”的文化。不可否認,警察亞文化確實存在一些負向作用,但這并不能成為全面否定警察亞文化的口實。筆者認為,警察亞文化至少存在以下三方面的正向作用:
1.主流文化的必要補充。主流文化比較抽象,它詮釋的是一種精神、一種信仰、一個方向;亞文化則相對比較具體,它貼近警察的生活實際,因而能夠滿足警察群體的基本心理和精神需要。
2.緩解壓力,激發活力。監獄警察是一種高危、高壓職業,來自各方面的壓力不斷地摧殘著監獄警察的內心和精神。于是吸煙、飲酒、聚會、打牌便成為監獄警察自我調試的方法,雖然從某方面看這些減壓方式可能影響到了主流文化所倡導的警察形象,但是這些方式確實有助于監獄警察在巨大的壓力下繼續從事他們的事業。
3.增強團隊凝聚力。實踐中,監獄警察在面對罪犯或危險時,總是表現出高度團結,一致對外,這絕不是簡單的“哥們義氣”,而是一種自護行為,這種“互相支持”“相互保護”的自護行為就是亞文化的一種表現。
警察亞文化的正向作用絕非僅是以上三點,警察亞文化葆有自身獨有的、主流文化不可涵蓋的特質,它對警察的成長和警察隊伍的塑造具有重大意義。
三、警察亞文化引發的思考
應當看到,監獄警察首先是一群普通人,然后才是執法者,如果我們的文化在沒有滿足監獄警察作為普通人的基本需要時,便硬塞給他們一面旗幟,讓他們在一個封閉、壓抑的環境里獨自面對各種未知的誘惑和險惡,并要求他們做得最好,那么我們就應當允許他們自我創設一種能夠適應職業環境的生存方式,盡管這種生存方式存在種種不盡人意的地方,但也只能用道德和制度去調適,而不是否決和剝奪。正所謂“衣食足而知榮辱”,只有在監獄警察的基本個體和職業需求得以滿足時,他們才能有興趣和精力去關注更為高尚的職業道德,才能積極主動的去迎合文化建設的步伐。當然,在正確認識警察亞文化的基礎之上,引導警察亞文化逐步匯入主流文化之中,是研究警察亞文化的最終意義。對此,筆者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對不合理的警察管理制度進行改革。上文以述,警察亞文化是客觀存在,是不可無視和否認的。而現有一些警察管理制度恰恰是對警察亞文化的全盤否定,如此一來,制度的執行效果便可想而知。筆者認為,警察管理者要與一線警察尤其是監區警察真誠相待和互相理解,要在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要求范圍內,制定出符合監獄警察實際狀況的、人性化的警察管理制度,制度中的令行禁止不能違背警察文化特質,必須對警察主流文化和警察亞文化予以兼顧。這樣的制度一方面更容易被警察所接納并促使其自覺遵守和履行,另一方面有助于連接警察管理者和一線警察的情感,最終共同為監獄警察的整體目標,改善行為績效,尋求共同的發展。
二是建立科學的激勵機制。激勵是對人們行為的恰當肯定,它能激發人們內心深處蘊藏的熱情與活力。從警察文化的角度看,激勵的最終目的就是充分調動干警的積極性與創造性,激發干警的正確動機,發揮每個干警的智能效應,最終實現干警文化自覺。但是,從當前警察激勵政策所取得的效果來看,激勵的作用并沒有得到充分發揮。筆者發現,當前警察激勵政策大都針對業務水平和工作業績,而對干警自身成長方面的激勵機制幾乎為空白。這樣的結果很可能是,工作能力非常強的干警其自身價值觀念、思維習慣等并為達到警察職業的要求。這是激勵政策忽略警察職業特點、忽略警察亞文化的必然結果。因此,應當從警察文化規律的角度建立科學的激勵機制,引導干警不僅要強業務,更要凈心靈、塑靈魂,增強其抵御不良文化的能力,自覺按照警察主流文化的價值調整自身與之不相適應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