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飛
摘 要:每個時代的創造物和藝術品都是其社會物質文化水平和精神風貌的反映,漢代是瓦當藝術登峰造極的時代,這是建立在統一的封建大帝國物質和精神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秦磚漢瓦就是古代建筑構件上的藝術典范。當今世界文化交匯,瓦當不僅給考古學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同時也給人美的藝術享受。
關鍵詞:文字瓦當;審美特征;藝術處理;設計規范:平面設計
中圖分類號:K87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15-0179-01一、漢代文字瓦當的起源
瓦當是建筑物件中置于屋頂筒瓦末端的圓形陶制品,瓦當最初以其實用價值而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處于建筑房頂覆蓋屋檐最下端瓦片的下垂部分。從瓦當的歷史起源來看,瓦當最早出現時是沒有圖案的,隨著古人建筑欣賞審美水平的不斷提高,瓦當當面呈現出各種紋樣,如動物、植物、文字等形象的飾樣。瓦當作為一個建筑部件,具有 三個方面的作用:一是保護作用,防止屋檐椽頭被風雨浸襲;二是裝飾作用,瓦當上的裝飾圖案對建筑物起到裝飾效果,增加了建筑的美感;三是象征作用,瓦當上的吉祥圖案和吉祥祝福是古人心中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憧憬。
二、漢代文字瓦當的審美特征
(一)多變的筆畫姿勢
我們知道,作為實用文字的筆畫,橫平豎直更易讓人通曉;作為書法的筆畫,珠圓玉潤亦給人以清雅的美感。漢代文字瓦當與磚文的筆畫姿勢則呈多樣化,有屈曲流動的,亦有連綿斷續的;有鳥蟲形的, 亦有附加幾何形的, 無不盡顯裝飾色彩。如文字內容為“長樂未央”的瓦當, 其筆畫姿勢就有不同的形態,長短、方圓、曲直等各完美搭配。總之,漢代文字瓦當與磚文的裝飾點畫是多樣變化的,但其中又有共性發展的趨勢。
(二)豐富的結構形態
裝飾的筆畫姿勢, 必然要寓于相應的結構形態之中, 才能達到美的高度。漢代篆隸的結構形態多以方形為基礎, 當它附于瓦當、磚等不同形質的載體上時, 又會“因地制宜”,更顯出令人遐想的裝飾意味。如文字內容為兩個“冢”字的瓦當, 一方形, 一圓形, 其結構態勢皆能與瓦當圖形相得益彰, 這足以說明其裝飾藝術的水平之高。又如磚文的結構, 它們或挪讓避就, 或屈曲延伸,這樣帶來的結構形態變化, 都極盡裝飾之事。
三、漢代文字瓦當對現代平面設計的影響
(一)汲取漢代文字瓦當中的布局形式
文字是我們用來表達意思和交流的視覺語言符號,同時也起到了交流思想和傳遞情感的作用。在標志設計中,文字裝飾有著傳承漢代文字瓦當藝術的字體布局的作用。舉例如下: 如“復旦”大學校徽,篆書的“復”字部首作為中心線,“復”字占據比較大的位置,“旦”字則遷就的擠在一旁。復旦校徽設計就是借鑒了瓦當藝術中挪動字體藝術處理方法,標志整體和諧統一,將筆畫姿勢、結構形態整體結合,注重其整體意識,從而使標志渾然一體,在視覺上有種獨特的美感。
(二)學習漢代文字瓦當中的文字藝術處理
文字瓦當的文辭多為一些祈福的吉祥話語,文字文辭藻麗,書法雋美,其藝術觀賞性能與雕琢精致的印章不相上下。瓦當文字多為篆書,隸書比較少見,因為篆書線條的可塑性很強,更適合于瓦當特殊的圓形空間。在這特定的范圍內,曲直適宜,縱橫合度充分發揮了篆文書法的裝飾藝術效果,達到了與印章異曲同工的藝術效果。漢代文字瓦當,優美的線條,動人的筆觸,深刻的內涵,都留給我們太多感動,它那震撼人心的藝術美值得我們思索、探討。
(三)了解漢代文字瓦當中的設計規范
所謂漢承秦制,早在秦朝的設計管理被漢繼承,當時主要通過外部強制規范力為社會認同,進而對漢代藝術設計體系、運作模式產生影響。“漢承秦制”對漢代瓦當的影響主要是工匠管理、運作模式、標準化建設等方面的規范作用。秦朝瓦當設計制作中已經開始注意到瓦當的規格、尺寸標準統一問題。時至今日我們可以有變化的將這種構圖延續下去,不論是對紋飾的重構,還是構圖或是旋轉方向等。
四、漢代文字瓦當對現代設計的現實意義
漢唐長安瓦當題材十分豐富,人文與自然并存,神話與現實并存,抽象與寫實并存,其題材豐富、形神皆備的特點不僅體現了古人杰出的藝術技巧,同時也折射出豐富的審美文化內涵。研究漢唐不同時期圖案的沿革、變遷和藝術表現形式的變化特點,這對長安文化和當今西安城市規劃設計,尤其在建筑審美方面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五、結語
文字瓦當藝術承載著深厚的文化思想,將它的獨特構成形式融入現代的商標設計中可以說是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標志中會涉及到文字設計,設計師首要任務是通過對字體通過結構的調整、大小比例,重心扭轉,綜合的概括。文字瓦當的設計構思巧妙,可以作為文字標志中對于字體的編排美化的參考資料。因此,學習漢代文字瓦當的魅力之處,將對我國現在的設計產生深遠的影響,其借鑒和學習也將有利于文化的傳承。
參考文獻:
[1]華非.中國古代瓦當[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83.
[2]蘆花. 漢代文字瓦當的審美文化觀念[J].視覺經驗,2012(01).
[3]金潔梅,毛志睿.淺析漢代瓦當裝飾藝術特色[J].藝術論壇,2013(09).
[4]張紹紅.永恒的美—— 漢代文字瓦當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08.
[5]武梅.漢代瓦當文化研究[J].秦漢研究,20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