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黎
在山區從事中學語文教學工作中,我親眼目睹了近年來語文教學的發展及改革,對山區高中作文教學的現狀比較熟悉。山區高中學生的整體寫作水平普遍偏低。大多數學生的寫作熱情不高,寫作素材積累貧乏,寫作過程缺乏真情實感,不能深刻地感受生活,不能寫出自己的獨特見解,行文普遍缺乏寫作技巧的運用,甚至不少學生不能按時按質完成寫作任務。
一、山區高中學生寫作水平偏低的原因
1. 學生的學習意識淡薄,寫作熱情不高
我們學校的高中部學生是“升中考”這個大篩子篩選之后剩下的一些愛讀書卻嚴重偏科的、努力學習但事倍功半的、想去打工父母不放心“寄養”在學校的、不想讀書逃避工作把學校當“避難所”的……總之,學生基礎參差不齊,在平時布置課外完成的作文題,部分學生寫足800字,部分學生寫不到200字,甚至部分學生對作文題視而不見,充耳不聞,學生總體的學習意識淡薄,寫作熱情不高。
2. 學生的寫作素材積累貧乏,言之無物
很多學生既不做生活的有心人,又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疏于閱讀,懶得動筆,沒有進行素材積累或者是有積累但不能進行重溫、鞏固,以至于在寫作的時候頭腦一片空白,勉強寫出來的東西也是索然無味,內容陳舊空泛,語言啰嗦又言之無物。
3. 教師作文評價方式呆板,評語過于單一
細心的老師會發現一個現象:每次作文本發下去,學生會馬上翻看老師給自己的評分以及寫的評語,還會關注鄰座同學的評分及評語。如果教師在寫評語的時候,都只是單純圍繞“審題正確與否”“中心是否明確”“內容安排是否合理”“語言是否通順、有無文采”等條條框框來進行點評,不涉及學生的寫作內容,不給予一定的鼓勵的話,學生看到的是近似“千人一面”的評語,長此以往,會打擊學生寫作的積極性,扼殺學生的寫作熱情。
二、提高山區高中學生寫作水平的應對策略
1. 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激發他們的寫作熱情
興趣是求知獲益的先導,是學生寫作積極性的內在源泉,只要學生對寫作有了興趣,就會對作文產生好感和熱愛,他們就會去留心觀察生活中的各種事物,主動進行閱讀和寫作素材積累,自覺地、勤奮地研讀范文并吸收其精華,把它們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來,從而使作文能力逐步得到發展和提高。因此,教師進行作文教學,應當充分地挖掘利用“興趣”這一支點,撬起“作文質量”這個大球。
在前期的寫作訓練中,適當地進行寫作點撥,走“命題—點撥—寫作—批改—講評”的路子,以降低審題難度,減少立意障礙,讓學生在寫作中獲得自己滿意的分數,在心理得到滿足的基礎上增強他們的寫作信心,激發他們的寫作熱情。而后期的寫作訓練則不“點撥”,放手讓他們自己獨立審題、立意、寫作,逐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此外,要注意挖掘學生寫作的亮點,選擇適當的方式進行作文評價,評語注意對學生寫作的肯定及鼓勵,創設學生展示作品的平臺。
2. 強化素材的積累并指導其有效地運用
加強山區高中作文教學,必須強化學生的素材積累。讓學生擠時間進行有益的課內外閱讀,大量地積累好詞佳句、名人名言、人物事跡等,并且反復地溫習,到寫作時自然能夠信手拈來,還要指導學生把其他科目學到的知識,靈活地運用到寫作中來,久而久之,自然能夠文思泉涌。為此,本人要求學生每周交一次素材積累本,定時進行檢查,強化素材積累的“量”;偶爾在寫作的時候,會讓學生先來談某個立意可以對應地選取什么素材來寫,強化素材積累的“質”。
3. 制定合理的作文教學計劃,幫助學生建立自己的寫作體系
切實可行的作文教學計劃,能夠引領學生循序漸進地進行作文訓練,讓學生真正由淺入深,在不知不覺中步入寫作的殿堂,確保學生通過主觀努力后逐步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將最基本的寫作知識進行一系列的鞏固和提高,幫助學生建立自己的寫作體系,為學生在高考中更好地創作提供扎實的寫作技巧準備,最終讓學生在考場上寫出令自己滿意的好文佳作。
責任編輯 黃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