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鵬+??
摘 要: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核心課程,作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之一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度契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視域下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學需要教育者著重把握以下三方面問題:一是堅持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邏輯主線,系統落實教學要求;二是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內容為核心要素,精心設計教學專題;三是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要求為根本遵循,協同采用教學方法。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學
DOI:10.15938/j.cnki.iper.2016.02.016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9749(2016)02-0071-04
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指出,要改革創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印發《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體系創新計劃》進一步指出,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核心課程。有基于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者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機融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教學有助于當代大學生認知、認同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助于切實增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針對性和時效性,有助于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校園文化建設和社會思潮。
一、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邏輯主線,系統落實教學要求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者立足從宏觀上整體把握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的性質和任務,教學的目的和要求,教材的結構和內容,關鍵在于從思想認識源頭理清楚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的邏輯主線。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2013年修訂版)教材明確指出,“引導大學生自覺學習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貫穿‘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主線。”[1]那么,充分反映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體現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新進展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2015年修訂版)教材的邏輯主線是什么呢?2015年修訂版教材指出,“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同學們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的根本途徑。”[2]而且,在新版教材結束語部分旗幟鮮明地指出:當代大學生要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積極踐行者。可以說,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教材、教學的全過程,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提高當代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系統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教學要求,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當代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基本遵循,既彰顯了新版教材與時俱進的時代精神和理論品格,又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成果和實踐經驗,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適應新常態提出了新要求。
1.在理論上要深入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核,體現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根本性質和基本特征。”[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從“體系”到“觀”的轉變和倡導有其深刻的思想基礎、理論邏輯和學理支撐。這就迫切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者在堅持馬克思主義道德觀,社會主義道德觀,自主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等相關文件精神基礎上,深入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科學內涵,系統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形成過程,深刻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本質,正確認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意義,積極探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路徑。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者要站在夯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基礎的高度透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核心要義,抓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根本所在,決不能僅僅停留在泛泛而談“三個倡導”的表征含義和膚淺認識上。
2.在思想上要真心篤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者不僅要自主學習、全面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還要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信不疑。那么,衡量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者是否真心篤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標準是什么呢?我們認為至少有以下三個觀測點:一是決不能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口是心非、心口不一。二是決不能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肆意歪曲、有意曲解。三是決不能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拋棄馬克思主義的階級分析方法,立場不明、態度不正。
3.在教學上要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面的價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層面的價值要求,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層面的價值要求。這個概括,實際上回答了我們要建設什么樣的國家、建設什么樣的社會、培育什么樣的公民的重大問題。”[4]這28個字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內容與《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2015年修訂版)教材有著較高的契合點。這些基本內容均不同程度地散見在該教材的章、節、目,迫切需要教育者聯系教材客觀實際和教學現實狀況進行深入挖掘和剖析。基于教育部社會科學司印發《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教學建議的通知》和《關于做好2015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新修訂教材網絡培訓的通知》要求,我們認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可以具體體現在新版教材第1章第2節第3目“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教學之中。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可以具體體現在新版教材第3章第2節“創造有價值的人生”,第7章第1節“樹立社會主義法治觀念”和第7章第2節“培養社會主義法治思維”的教學之中。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可以具體體現在新版教材第2章“弘揚中國精神、共筑精神家園”,第4章第3節“繼承與發揚中國革命道德”和第4章第4節“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以及第5章“遵守行為規范、錘煉高尚品格”的教學之中。
二、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內容為核心要素,精心設計教學專題
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中架構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內容為核心要素進行專題教學,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改革與創新的有益嘗試,它更加鮮明地彰顯了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極大地強化了當代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識和理解。基于《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2015年修訂版)教材的修訂特點、框架體系和知識結構,我們精心設計以下七個專題:
1.而今邁步從頭越:大學之道
這一專題包括教材緒論部分第1節和第2節內容,主要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全社會共同認可的精神實質出發,立足于“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等大學真諦,概述如何較好的認識與適應大學生活,更新學習理念,確立成才目標,提升思想道德素質與法律素質,使當代青年大學生告別中學時代,邁好走進大學的第一步。
2.一片冰心在玉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這一專題包括教材緒論部分第3節內容,主要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提高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的根本途徑入手,概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形成過程、科學內涵、基本內容、內在本質和培育路徑,使當代大學生認知、認同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今后的生活和學習中努力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要求變成大學生日常的行為準則,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積極踐行者。
3.志不強者智不達:理想觀教育
這一專題包括教材第1章內容,主要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關系進行分析,立足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的使命要求,概述理想信念與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關系,結合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目標講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使當代大學生認識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是奠定在認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基礎之上的。
4.白云紅葉兩悠悠: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
這一專題包括教材第2章內容,主要從愛國、進步是我們今天依然要應該堅守和踐行的核心價值觀出發,立足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以愛國主義為代表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發展和弘揚,概述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使當代大學生秉承愛國這一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弘揚中國精神,共筑精神家園,做一名堅定的、忠誠的愛國者。
5.直掛云帆濟滄海:人生觀教育
這一專題包括教材第3章內容,主要從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邏輯關系出發,立足于青年的價值取向影響和決定著未來全社會的價值取向,概述處在形成和確立價值觀關鍵時期的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創造有價值的人生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使當代大學生秉持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在實踐中創造有價值的人生才是有意義的人生。
6.勿以善小而不為:道德觀教育
這一專題包括教材第4章和第5章內容,主要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本質就是“德”的價值判斷出發,立足于“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概述道德及其歷史發展,弘揚中華傳統美德,繼承與發揚中國革命道德,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等相關知識,使當代大學生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從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等方面遵守道德規范,錘煉高尚品格,加強道德修養,注重道德踐履,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規范。
7.兼通法律吏能精:法制觀教育
這一專題包括教材第6章、第7章和第8章內容,主要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有效維護社會秩序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途徑出發,立足于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來講述自由、平等、公正和法治的基本范疇,概述社會主義法律精神,我國憲法確立的基本原則和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培養社會主義法律思維方式,維護社會主義法律權威,行使法律權威,履行法律義務等知識要點,使當代大學生認識到構建具有強大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直接關系到社會的和諧穩定。
實踐證明,這樣的專題設計主題明確、邏輯緊密、重點突出。當代大學生通過這七大專題的學習能夠學會較好地處理理想與現實、名譽與奉獻、個人與集體、競爭與合作、權利與義務、自由與紀律、友誼與愛情、學習與生活等關系,能夠較好地解決大學生自身成長過程中所面臨的諸多人生課題,進而為自己的全面發展和素質提升打下扎實的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
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要求為根本遵循,協同采用教學方法
根據當代“90后”大學生身心特點和“互聯網+”的時代特征,按照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增強實效性的教學原則,我們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要求為根本遵循,堅持繼承優良傳統與改革創新相結合,積極探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視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新路徑。具體說來,我們協同采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
1.理論教育教學法
毫不動搖地堅持理論教育教學法,用科學的理論武裝當代青年大學生頭腦,這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思想性、政治性、知識性的集中體現,是增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理論魅力和價值魅力的關鍵一招。教育者用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大眾化語言,通過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地向大學生進行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能夠幫助他們從事物的內在本真和本質屬性上抓住事物的根本,進而在愉悅接納、真心喜歡的過程中形成正確的思想認識和價值判斷。教育者在理論教育教學過程中應充分發揮教育者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作用,統籌兼顧案例式、啟發式、問題式等多種方式,協調好、處理好理論教育的進度和深度,結合學生成長思想實際,著重講清楚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和疑點問題。
2.實踐教育教學法
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二者互為條件,辯證統一,不可分割。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研究表明,“通過組織人們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就能進一步加深對理論的認識,鞏固和強化理論教育的成果,真正提高思想覺悟和認識能力。”[5]因此,在教學實踐活動過程中,教育者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密切聯系“90后”大學生的思想實際和《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學實際,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的設計,真正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同當代大學生社會實踐教育有機結合,引導學生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信仰,認知、認同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目前,實踐教育教學法大體有以下三種方式:一是課堂實踐教學。例如,課堂討論、小組發言、課堂演講等;二是校內實踐教學。例如,參加社團活動、聆聽專家講座,延伸課外閱讀等;三是校外實踐教學。例如,勤工儉學、社會調研、志愿服務等。
3.網絡教育教學法
當代大學生最鮮明的特點是伴隨網絡與生俱來的一代,網絡對于當代大學生查找資料、涉獵信息、關注社會熱點問題、了解娛樂資訊、跟蹤專業發展等方面扮演著不可低估的角色。低頭通過手機瀏覽網頁更是成為當代“90后”大學生校園生活的真實寫照,難怪有人戲稱當代大學生對網絡的需求早已排在馬斯洛五層需要理論最基礎的生理需要之前。據《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第34次)分析指出,“截至2014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到6.32億,20-29歲年齡段網民的比例為30.7%,在整體網民中占比最大。學生依然是網民中最大的群體,占比25.1%。”[6]教育者要真正從大學生的現實需求出發,解決大學生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渴求,積極運用微信等新型傳播方式來探索教育新模式,拓展教育新方法,搭建教育新載體,進而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能夠依托智能化的現代技術更有針對性、趣味性和思想性地入耳、入腦、入心。
4.朋輩教育教學法
朋輩教育指具有共同語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觀點或技能以實現教育目標的教育方法。為切實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重點考查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我們將朋輩教育理念積極引進到《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堂教學,在不斷探索實踐過程中形成了朋輩教育指導下的自評互評考核方法。具體說來,自評互評考核方法主要是由學生個體自評、班級同學互評和專任教師點評相結合的考核方式。自評互評“內在地要求教師對以往教學內容、教學形式以及教學方法都要進行與時俱進的改革和創新,進而努力使教學體系與考核機制形成無縫對接,旨在通過全方位改革來固化學生對所學理論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能夠運用相關理論知識來分析和揭示現實社會中各種問題的能力。”[7]
總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包含正確的價值判斷、崇高的價值追求和先進的價值理念,為大學生堅守價值導向提供了價值支撐。”[8]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機融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學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和艱巨的長期任務,還會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惟愿我們基于自身教育與教學實踐形成的研究成果能夠吸引更多的學界同仁參與進來,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視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取得更大、更好的成就。
參考文獻
[1] 本書編寫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0.
[2][3] 本書編寫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9,10.
[4] 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9.
[5] 張耀燦等.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70.
[6]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3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J].互聯網天地,2014(7):71-89.
[7] 岳鵬,安鴻,曹永斌,陳倩齡.《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考核方法改革的探索與思考[J].傳承,2015(2):53-55.
[8] 徐柏才,崔龍燕.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路徑探討[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4):1-5.
[責任編輯:劉慧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