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

摘要:首先介紹數字文化治理的概念與特征,以及大數據時代公共圖書館實施數字文化治理的作用;進而分析公共圖書館數字文化治理存在的現實困境;最后探究大數據時代公共圖書館數字文化治理的實現路徑。
關鍵詞:大數據;公共圖書館;數字文化治理;實現路徑
中圖分類號:G25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5707(2016)03-0027-04
大數據時代數據挖掘、信息聚合等技術的廣泛應用,讓數字資源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也為數字文化治理提供了技術支持。在大力推行文化信息共享的背景下,公共文化事業呈現出“多元化、協同化”發展趨勢。公共圖書館作為公共文化事業的重要部分,也是我國為滿足公眾均等化、普遍化文化權益推行的公共服務形式,更應該通過數字文化治理實現數字資源共享,保障公共文化服務協同化發展。公共圖書館依托文化治理理論實施數字文化治理,有助于消除區域文化發展不平衡現象,提升數字文化服務水平。同時公共圖書館借助大數據技術開展數據處理工作,可以全方位掌握用戶的網絡瀏覽、信息檢索等信息,深入挖掘其中蘊含的有價值內容,有效拓展公共數字文化服務范圍。
1.數字文化治理概述
1.1概念
數字文化是大數據時代的全新文化形態,與技術環境存在密切聯系,也是文化的重要構成部分。數字文化存在“數字”與“文化”2個基本概念,屬于人類文化在信息環境下呈現的數字化狀態,也可以理解為“文化的數字化”。數字文化的內涵是指傳遞數字化資源過程中創造精神財富的文化總和,是以泛在化、數字化、網絡化為主要傳播形式的文化范式。數字文化治理有別于數字文化管理,在以政府為主導的同時強調社會監督與公眾參與,突破了傳統的文化治理模式,屬于數字環境下全新的文化服務形式。
1.2特征
數字文化實質上是文化與新興技術有機結合的產物,也是由于互聯網、數字技術發展而逐步形成的獨特文化現象。大數據時代數字文化日益復雜化,數字文化治理的參與主體更為多樣,并由最初的單方治理變為多方相互作用。數字文化治理具有精準的目標,靈活多樣的先進技術的應用為解決實際問題提供了便利。數字文化治理決策的制定更為規范化,數據挖掘等技術的應用可以幫助文化服務機構獲得更有價值的信息,進而明確數字文化產品的定位,優化營銷與服務流程。此外,數字文化治理通過對用戶數據的深入分析,歸納用戶行為隨時間的變化規律,為用戶提供具有差異化的服務方案,體現數字文化服務與數字文化治理的協同性。
2.大數據時代公共圖書館實施數字文化治理的意義
2.1保障公共文化服務的平等性
大數據時代公共圖書館數字文化治理的實施,其主要目標在于消除區域公共文化服務差異,切實保障公眾的文化權益。數字文化治理作為公共文化服務的全新形態,為公共圖書館文化服務創新提供了動力。數字文化治理堅持“服務下移、資源下沉”的原則,依托基礎公共文化服務設施,致力于滿足不同用戶群體的文化需求,以維持文化服務全程的公平性。同時公共圖書館數字文化治理有助于優化公共文化服務流程,形成開放的、無差異的公共文化服務框架,豐富公共數字文化服務內容。此外,公共圖書館數字文化治理的開展,有助于建設功能完備的數字文化資源供給體系,滿足不同區域用戶的文化交互需求,保障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
2.2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近年來我國提高了對公共文化事業的重視,相繼推出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等重點建設項目,但是文化事業發展依然跟不上經濟發展步伐,也沒有形成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公共圖書館引入市場監督機制實施數字文化治理,發揮基層地區數字文化服務主體的積極性,形成多主體參與的數字文化運行機制,有助于化解區域文化資源差距大等問題,改善公共文化服務條件與內容,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公共圖書館在公共文化發展方面,應注重相關配套制度與設施建設,將單一主體管理模式轉變為由多個服務主體協同治理,吸引社會力量參與文化治理工作,讓每個公民都能在公共文化服務中發揮作用。
2.3創新公共文化服務機制
大數據環境下文化資源的傳播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公共圖書館應制定合理的數字文化治理模式,促進數字文化資源傳播,提升自身的綜合競爭力。政府部門作為公共文化事業的引導者,以及公共文化資源的供應者與管理者,在公共文化管理方面存在職能不清、定位模糊等問題。公共圖書館數字文化治理一方面可以打破傳統的公共文化建設、管理與服務格局,借助自身文化資源優勢引入多元化治理主體,擺脫政府單方管理的數字文化形態,解決數字文化治理碎片化問題。公共圖書館加強與政府、社會機構之間的協同合作,構建完善的數字文化治理網絡,形成立體化公共文化服務格局,有助于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益,實現不同區域數字文化的協同發展。公共圖書館數字文化治理與社會、經濟發展密切相關,有助于轉變社會機構的文化服務職能,形成政府、市場、社會分工協作的全新治理機制。
3.大數據時代公共圖書館數字文化治理的困境
近年來我國公共文化服務范圍逐步擴大,公共文化服務功能日趨完備,己建有公共圖書館、文化服務站5000多個,促進了數字文化資源的傳播與推廣。但是由于受到社會、文化、經濟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我國公共文化服務存在區域發展失衡等現象,極大增加了公共圖書館公共文化治理的難度,主要體現在以下3個方面。
3.1缺乏完善的財政制度支撐
我國大部分公共文化建設項目均由政府組織實施,公共文化服務的資金來源為中央與地方財政撥款,社會力量與民間資本參與較少。公共圖書館作為公共數字文化的承擔者與建設者,其特定項目與發展經費均由政府支持,中央財政主要用于普適性、基礎性服務設施建設,而地方財政主要用于區域特色項目建設(詳見圖1)。這種資金獲取途徑極不穩定,若項目運營情況或屬性發生變化,將影響到相應的財政行為。以廣東省為例,該省大型公共圖書館每年的固定財政撥款在550萬左右,而地市級公共圖書館在政府撥款方面缺乏明確規定,也缺乏配套的社會基金等資助政策,導致長期存在資金保障不足等問題。
3.2區域公共文化發展失衡現象明顯
在公共圖書館公共文化體系建設過程中,不同區域在公共文化服務設施配置等方面,依然存在發展不均衡等問題。由于不同服務機構在文化資源儲備、服務模式上存在較大差異,導致區域公共文化發展割裂現象凸顯,也增加了數字文化資源整合與治理的難度。例如,廣東省珠江三角洲地區公共圖書館的公共文化建設情況,明顯優于粵西地區,而不同市縣、鄉鎮的公共圖書館,在公共文化事業方面存在明顯差別。這一方面與區域經濟發展狀況有關,另一方面與政府管理及公共圖書館自身有關。要求公共圖書館結合發展實際,充分利用先進技術挖掘數字資源,以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益。
3.3缺乏科學的管理模式與考核機制
大數據時代,公共圖書館傳統的總分館管理模式逐漸體現出滯后性,這種管理模式不僅無法體現民主性,也弱化了公共圖書館數字文化治理的作用。而根據公共管理學理論,政府部門不應該作為公共圖書館唯一的監管機構,而應該由社會機構參與治理,以保障公共圖書館的良性發展。部分公共圖書館在績效評估考核制度方面存在漏洞,文化治理職能定位模糊,各部門、各系統之間相互分離,難以發揮監督激勵作用。同時在績效評估與管理方面,公共圖書館多依據國家制定的圖書館績效評價指標,由政府部門主導效益評估工作。但這種考核評估模式并沒有形成規范的機制,缺少來自社會的評價與干預,很難得到社會機構與民眾的認同。
4.大數據時代公共圖書館數字文化治理的實現路徑
數字文化治理是大數據時代全新的文化發展形態,也是數字環境下公共圖書館優化服務的有效途徑。公共圖書館應明確數字文化治理的作用,通過多網融合實現文化資源共享,并構建科學的社會監督評估機制,最大限度地滿足公眾的文化訴求。
4.1確立廣泛的數字文化信息資源共享機制
公共圖書館引入大數據技術對數字資源進行深入挖掘,充分體現自身的數字文化建設優勢,不僅有助于提升數字文化治理效率,也是促進公共文化服務協同發展的核心內容。根據當前我國數字文化資源建設情況,公共圖書館可以成立數字文化治理小組,專門負責數字文化資源整合與拓展工作,并為公共文化服務協同發展提供指導。實現館藏數字資源與傳統文化資源有效對接,將大眾需求的社會文化資源作為重點治理對象,注重選擇大眾感興趣的數字資源,形成區域數字文化資源發展聯動機制,消除不同區域之間的“文化鴻溝”。積極引入先進技術與設備,在對數字電視、互聯網、衛星網等優化整合的基礎上,實現數字文化資源傳播渠道的有效融合,提升全數字網絡、寬帶網絡傳輸速率,拓展數字文化資源的傳播與利用范圍。
4.2構建完善的社會監督與評估機制
公共圖書館應該構建科學的公共文化服務評價體系,以及完善的社會監督評估體系。由于不同地區在公共文化建設方面存在差異,公共圖書館在遵循國家指標制定公共文化服務方案時,也需要結合區域背景、經濟文化發展狀況,確立科學系統的績效評估考核指標,為政府與社會監督提供依據,保障數字文化治理工作有序開展。作為公共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的主要服務對象,社會民眾對公共圖書館事務最有發言權。公共圖書館社會監督評估人員的選擇,應該獨立于公共圖書館與政府之外,由社會不同階層與組織推薦代表,以保障監管的公正公平性。此外,公共圖書館數字文化治理的參與者,須通過官方途徑向公眾公布決策結果,增強社會各界對公共圖書館服務的認知,進而獲得更多社會人士的支持。
4.3確定科學的數字文化治理運作管理模式
公共圖書館應制定合理的數字文化治理模式,加強與不同公共文化服務機構的聯系,構建基于互聯網的信息交流網絡。由政府部門對數字文化治理運作情況進行宏觀管理,安排專人進行總體規劃與設計,協調不同公共文化服務機構的數字文化治理工作,加強不同機構與部門的跨系統監督。由圖書館領導負責數字文化資源整合工作,確定總體規劃方案與治理標準,做好各部門協調工作;由不同學科專業人士組成專家小組,參與數字文化治理績效評估,并對各項工作進行審議;由財務人員、信息技術人員等組成常務小組,負責對數字文化治理工作進行執行與反饋。這樣不僅能夠保障公共圖書館不同部門之間的協調配合,也可以將公共文化服務人員緊密聯系,適應數字文化治理工作的動態變化。
5.小結
數字文化是大數據環境下全新的文化范式,也是公共圖書館公共文化體系的重要內容之一。面對我國存在的區域公共文化發展失衡等問題,迫切要求公共圖書館推行數字文化治理,以創新公共文化服務機制,保障公共文化服務的平等性。現階段公共圖書館將數字文化治理與公共文化服務相結合,通過多網融合與大數據技術整合數字文化資源,有利于公共數字文化資源的共建共享,形成完善的數字文化資源供給體系,以更好地滿足大眾對公共文化服務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