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俊
摘 要: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導讀單模式開啟了教學多樣化模式,使學生有了更加多樣化的選擇和嘗試機會。圍繞導讀單的創設要求,應體現豐富性,讓學生悅讀;應突出協作性,讓學生深思;應注重發展性,讓學生活學,從而引導學生在主動自我探索的基礎上大膽探究和深入感知,提高英語閱讀質量。
關鍵詞: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導讀單;深思;活學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17-0074-02閱讀是讀者主觀投射和帶著問題深思的認知活動,更是讀者主動質疑探索的延伸,應讓學生有更多自我決定和實踐的機會。英語閱讀的前置性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注重給學生提供必要的閱讀補給,讓學生能夠針對實際主動嘗試運用。而導讀單模式,可以幫助教師實現這一教學目標。利用導讀單,圍繞閱讀理解的綜合運用,注重引導配合,能使學生不再陷入依賴教師講解的聽學模式,而是在主動自我探索的基礎上大膽探究和深入感知,讓學生在自覺豐富語言感知思維方法中不斷強化整體理解,促進知識技能的生成。
一、導讀單創設應體現“豐富性”,讓學生悅讀
1. 圍繞背景創設導讀單,開闊視野
英語閱讀的素材來源于生活,是一定語言文化知識的積淀和生成。導讀單的運用應該注重知識導入,更應該注重對語言素材背景的關注,使學生在主動探尋背景知識的過程中開闊知識視野,讓課堂具有一定的豐富性和情趣。背景導入,能使學生從相關前置性話題中找到學習重點,理清學習思路。如,在譯林版八年級上冊Unit 8 Natural disasters的“Reading A An earthquake”的閱讀導學單設置中,可圍繞“The reason about earthquake”“The character about earthquake”“The famous earthquakes in the world”等環節,給學生展示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等場景,讓學生從中挖掘有效信息。利用導讀單找出學生關注的熱點,并通過融入背景知識,幫助學生在解開其神秘面紗的基礎上開闊他們的視野。同時,針對學生的學習探知,可設計“What do we should do in the earthquake?”“What do we should do for the people in the earthquake?”等,讓學生在借助背景知識融入的過程中找到學習切入點。
2. 圍繞難點創設導讀單,掌握要點
導讀單是基于課程知識要點基礎上的導學,凸顯出一定的前置性特征。圍繞課程知識難點創設導讀單,便于學生在主動查找自身問題的前提下豐富理解感知方法。圍繞學生閱讀難點設計的導讀單,更利于學生在有的放矢的探究中產生學習的激情和好奇,可以給予學生更加具體明確的理解方向。如,在八年級下冊Unit 2“Reading B About Hong Kong Disneyland”的閱讀引導中,根據“The character about Hong Kong Disneyland”的主要特征,建議學生就“The history and the story about Hong Kong Disneyland”和“What are there in Hong Kong Disneyland”等話題進行認知閱讀,引導他們結合Kitty和Amy的對話篩選出相關信息。這樣的學習方式可以緊扣學生閱讀理解難點,能使學生在發揮自身主動性的基礎上積極查找問題和不足,便于他們進行有針對性的探究,形成整體綜合運用能力。
3. 圍繞差異創設導讀單,發現問題
導讀單制訂能使學生有一定的學習助手和幫扶,要圍繞學生的學習認知差異,多給他們創設具有多樣化和層次性的導讀單,使學生在自覺對照中找出相關的問題。創設導讀單,能使學生根據導讀話題進行主動運用,讓他們圍繞相關問題主動查漏補缺。基于學生差異性基礎的導讀單運用,一方面,能使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實際有更多自由運用的主動權,能幫助他們在相互選擇中深化認知感悟;另一方面,幫助學生結合自己的閱讀理解實際能力,自覺選擇運用,讓他們在自我發現問題的同時找到學習的突破口和切入點。導讀單的運用,可以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自我選擇的機會,讓他們結合導讀單能有效發現自己在閱讀理解中的問題。
二、導讀單創設應突出“協作性”,讓學生深思
1. 突出同伴對話,互通有無
多給學生同桌交流機會,讓他們在主動說出閱讀感知的基礎上不斷修正和充實,便于他們獲得更為有效的理解方法。運用同伴對話的方式進行合作,便于學生在群體協作交流中理出問題,更好地探學疑難,讓他們在互通有無的過程中形成更為敏銳的語感。比如,在七年級下冊Unit 4 Finding your way的“Reading A trip to the zoo”中,根據“The character about Sunshine Zoo”讓學生結合各自的疑難問題與同伴進行對話,建議他們就“How to get to Sunshine Zoo”“Do you know what are there in Sunshine Zoo”等問題進行交流,讓學生間深入交流,形成更加敏銳的語言感知。
2. 突出小組討論,集思廣益
通過群體討論的形式找出各自學習的優勢和不足,便于學生在主動集思廣益的過程中找到學習方法。小組討論模式讓課堂不再沉靜,使學生在享有足夠表達權的基礎上便于他們更加集思廣益,幫助他們在大膽隨心所言的過程中增強學習的策略方法。小組討論模式,使學生能緊扣重點進行相互對白。如,在八年級下冊Unit2 Travelling的“Reading A Welcome to Hong Kong”的教學中,可根據學生在學習中的問題,圍繞“What do you know about Hong Kong”設計相應的導讀單,讓學生針對相關問題進行集中討論。圍繞學生在討論中的問題,建議他們就搜集到的相關意見和方法進行整合,使學生形成更豐富的語言感知和體驗。
3. 突出實踐互動,學以致用
借助實踐活動的形式引導學生利用問題進行互動,幫助他們在接近真實的語言環境中主動深化感知和體驗。導讀單開啟的互動模式,使學生有了更多交流基礎,讓他們能結合相關內容進行主動調整和交流。導讀單創設的實踐互動,使學生有了更直觀和具體的學習模式,讓他們走出為了閱讀而交流的單一模式。導讀單使學生有了互動的腳本,幫助他們在主動嘗試的過程中不斷轉變探學方法,引導他們形成更全面的認知。導讀單指導實踐活動,使學生在主動嘗試中獲得了深刻感悟。
三、導讀單創設應注重“發展性”,讓學生活學
1. 鼓勵學生自覺反思
導讀單是學生閱讀的牽引繩,更是學生主動總結、反思的載體。多給學生留下主動總結、反思的空白,讓他們能針對自身的學習實際進行彌補完善。通過導學單引導學生進行反思,使學生有更多自我總結的余地和深入學習的載體。讓導讀單成為學生學習的幫手,更應該注重從學生整體感知體驗中查找相關問題,讓學生能夠進行有效反思。鼓勵學生運用筆記的形式相互總結,能使學生不再停留在為了完成任務而被動應付學習的境地,能使他們對導學單內容產生更加深入的體驗。
2. 支持學生主動拓展
借助導讀單幫助學生進行拓展,讓他們在不斷補充足夠文化知識基礎上有更全面的感知。主動拓展,可以讓學生擁有更多豐富想象的空間載體,讓他們進行更加主動靈活的探究。引導學生圍繞導讀單進行拓展,幫助他們在主動修正思維方法中更加有效深入探究,能使閱讀更有層次感。學生依據導讀單主動拓展,能使閱讀更具長度和寬度,利于學生靈活運用。
四、結束語
由此可見,導讀單運用凸顯了助學引導的推動作用,讓學生在前置性閱讀引導中找出學習的竅門和方法,讓他們能在帶著問題的主動探究中激活思維靈感。導讀單的運用,應在圍繞學生閱讀需要的前提下,多給他們自我引導和嘗試的機會,鼓勵他們各抒己見,深化理解和感悟。
參考文獻:
[1]李晴.初中英語課外閱讀教學實踐[J].新課程導學,2015(21).
[2]卞雪美.學生英語閱讀能力培養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5(35).
[3]吾孜拉古力·尼扎木丁.中學英語閱讀理解教學研究[J].新疆教育學院學報,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