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莉 (遵義師范學院 563300)
高師聲樂教師應具備的專業素質與文化修養
劉 莉 (遵義師范學院 563300)
聲樂教學是一門技巧課的教學,聲樂教師有其自身的職業特性,自身要具備精湛的專業技能,還要具備很高的文化底蘊,才能對聲樂學生進行有效的教學分析判斷與指導,才能讓學生不斷的進步與提高。
聲樂教學;專業素質;理論;文化修養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人類文化的傳播者。如鄧小平所說:“一個學校能不能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合格的人才,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有社會主義覺悟的勞動者,關鍵在于老師。”聲樂教學是一門技巧課的教學,聲樂教師有其自身的職業特性,所以就聲樂教師自身的特性,筆者談談自己的看法!
教師的思想品德在整個素質結構中占有首要位置,筆者認為不管是當班主任也好,教書也好首先要學人學習的是“品行”,以“德”先行作為一名教師首先要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良好的教師職業道德。從聲樂教學的意義上來講,聲樂教師的教學也是受其聲樂思想觀念的影響的結果。正確的聲樂教學觀念哪里來呢?除了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體也包含者哲學的唯物辯證的思想。聲樂教學是一門技術課的教學,由于歌唱的樂器生長在每個人的身體里面,非常的抽象,有許多的不確定性,教師通常需要經過比喻、暗示或借助手勢進行教學,因此在教學產生很大的困難,每個學生對老師的教學具有很大差異的接受與領悟。作為一名聲樂老師要對自己的學生一視同仁,善于發揮每個學生的特點與長處,讓學生正確的認識自己,明確努力方向,樹立專業信心。不貶低、不漠視,組建團結合作的師生學習團隊。
當然,聲樂教師專業素質的體現,還需要通過正確的聽覺和聲樂教學手段來達到,也就是說要通過完美的專業素質來最后完成。
1.精湛的專業技能
筆者曾經這么認為,高校聲樂教師自身不一定有高超的演唱水平,只要教得出好學生就行了。但經過自身的教學以及向聲樂大師們的學習經驗,對此觀點有著不同的見解了。認為聲樂教學不同與其他學科,如鋼琴、器樂。它們是具體的物件擺在那兒,本身是直觀的,老師在做示范的時候,學生是看得到任何一個細節動作的。而聲樂教學就不一樣了。我們的聲音樂器看不見摸不著,每次的歌唱發聲都要靠我們的聲帶、喉嚨、炎腔、橫膈膜、氣息等器官協調工作來完成,每一個器官都不能偷懶。所以聲樂老師自身來講,精湛的演唱技巧也是高師聲樂教學中老師不可缺少的專業素質 ,特別是直觀的示范聆聽與模仿是初學者的學習方法,教師的范唱是非常有效的教學途徑。
聲樂教師具備了精湛的演唱技巧后,還需要聲樂教師自己能“彈”。鋼琴是高師聲樂的必修課,也是高師聲樂教學的必備教具,作為教師在給學生上聲樂課若不能彈伴奏或者是談得不流暢,這樣直接會影響學生對聲樂作品完整性的把握。大大的影響教學效果。那么高師的聲樂作品,要求聲樂老師,不但會對聲樂作品的原調會伴奏,同時對聲樂作品的十二個調都要會彈伴奏,因為遇到同樣的作品而不同聲部的學生會用上不同的調。在德國藝術歌曲教學時伴奏在聲樂教學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聲樂老師在教授學生學習要能“聽”,音樂本身也是聽覺藝術,老師只有對音準、節奏、力度、和聲有良好的聽辨能力,才能對不同的學生進行有效的教學分析判斷與指導才能“對癥下藥”解決好聲樂學生可能遇到的眾多的聲樂技巧問題。聲樂教學主要是通過教師敏銳的聽力去判斷把關。
2.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
在聲樂教學中,教師除了具備一定的專業技能外,還要具備扎實的音樂理論知識。如較強的視唱練耳能力、聲樂發展史、聲樂心理學與生理學、曲式和聲學等等。教師在進行聲樂教學是,有良好的視唱練耳基礎,才能對歌唱者的音準、音色、風格等作出正確的判斷。此外聲樂老師懂得一些生理解剖知識也是有必要的。因為一名聲樂老師教學必須懂得發聲器官的構造,正確的發聲聲帶處于怎樣的狀態,錯誤的發聲聲帶又處于怎樣的狀態進行了解。還有學生在演唱作品時,聲樂老師對作品的調性,和聲,風格等都要了解,這樣才能更好的把握住作品的演唱。例如:學生演唱《求愛神給我安慰》時。那么聲樂教師要對它的曲作者莫扎特以及歌劇《費加羅的婚禮》的了解,并對作品的人物伯爵夫人的性格,內心世界也要進行分析,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的演繹聲樂作品。
在聲樂教學中,科學的發聲方法固然重要,但是正對不同的聲樂學生來講,不是一句簡單的話語可以概括的。我們現在面臨的是90后的新一代大學生。他(她)們的世界管觀、人生觀和理念與以往大學生都有著較大的差異。因此聲樂教師要與他們進行思想溝通,了解他們的發展思維。不斷更新自身的思想理念和教學方法,在多變的形式下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與水平。了解學生個性,注重個性化教學。聲樂教學時一對一的教學,在教學中注重學生的個性,只有尊重個性,不能單方面強調學生的絕對服從,而時聲樂教師尊重聲樂學生的個性發展,進行個性教學,因材施教。從橫向看,學生年齡心理差異表現在思維、注意、記憶等角度上,它決定課程授受的多樣性。聲樂本是一門抽象性學科,也是一門心理學學科。聲樂教學中,由于“樂器”的特殊性,它既摸不到,也看不見,是非常抽象的。對歌者器官肌肉運動的支配,必須用心理活動的抽象感覺來調整。歌者在歌唱時,心理必須處于積極穩定的狀態中,稍有紊亂就會影響歌者的歌唱效果。聲樂老師需要激發他們的心理激情,調整好心理素質,克服心理障礙,讓自己的歌唱處于最佳的發聲狀態。
作為聲樂教師必須具有全面的文化修養。聲樂是音樂、詩歌、演唱技巧完美結合的綜合藝術。好的演唱必須建立在科學的發聲技巧和豐富的情感體驗、濃厚的文化底蘊的基礎上的。聲樂老師要有較高的文化底蘊,對聲樂作品不只是技巧上的指導,還需要文化上的指導與詮釋。更需要很高的語言修養。傳道授業解惑是必須借助語言,老師在語言的表述上也會決定著學生受教育的程度。學生接受知識的多與少,很多部分上是取決與老師的語言表述能力。那么教師要不斷的追求課堂的語言藝術,具有良好的語言修養才能把教學搞得生動活潑、妙趣橫生。精練的教學是建立在活潑通俗易懂的教學語言基礎上的,在聲樂教學中,聲樂老師不斷擴展自己的教學語言,把復雜的事情簡單化、化模糊為清晰化、抽象為具體化。喚起學生對美的追求與體驗,相信我們的聲樂教學發展會越來也好!
[1]余篤剛 .《聲樂教育學》.上海音樂出版社,2009.5.
[2]鄒本初.《歌唱學——沈湘歌唱學體系研究》.人民音樂出版社,2000.11.
[3]趙曉輝.《談新時期高師聲樂教師應具備的能力》.成功(教育),2009(2).
劉莉,遵義師范學院音樂舞蹈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聲樂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