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水婧 (信陽農林學院 464000)
?
淺析巴赫復調音樂的基本演奏原則
池水婧(信陽農林學院464000)
摘要:JS巴赫——巴洛克音樂風格的杰出代表,一生創作了除歌劇以外各種類型的音樂作品,其中的復調音樂在鋼琴藝術發展史上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本文就其創作的復調作品在習樂者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彈奏過程中應當遵循的基本演奏原則進行了淺顯的分析,希望為初次接觸復調作品的學習者們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巴赫;巴洛克;復調音樂;演奏原則
談論巴洛克時期的音樂,我們不由自主的就會聯想到巴赫。的確,無論是以作曲家的身份來看,還是以管風琴演奏家的角度來界定,巴赫確為其實能夠稱得上頂級大師。尤其是他在復調音樂方面所做的貢獻——將巴洛克時期的復調音樂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更是無人能及。他一生致力于音樂創作,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音樂財富,如鍵盤作品《創意曲》《平均律鋼琴曲集》(被稱為“舊約全書”)、《英國組曲》《法國組曲》《帕蒂塔》《音樂的奉獻》《賦格的藝術》等。對于鋼琴學習者來說,這些都是從初級步入高級學習過程中的必彈書目。由此可見巴赫的復調音樂在鋼琴學習中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復調音樂作為多聲部音樂,通常包含了兩條及以上的旋律,這些旋律通過技術性的處理,最終和諧的交織在一起。學習復調音樂,對于鋼琴學習者立體思維的培養起著重要的作用。彈奏時,我們不僅要注意樂曲橫向音樂線條的獨立完整,還要兼顧縱向和聲對位的清晰表達。如同軍訓時,教官要求我們舉步向前的同時還要左右看齊。復調音樂結構嚴謹,對于嚴謹結構內部的音樂發展我們要做出理性的分析,不僅要找出音樂發展的主題,還要注意到對題、自由聲部的出現,因為每個聲部都包含著獨立的意義,都處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不能片面的強調某一個因素,而是要兼顧到聲部間的均衡、對比、交融。這能夠使我們思維的立體多層性得到很好的訓練。
1.音色
音色是我們彈奏鋼琴作品時經常會討論的問題,不同音色的產生與觸鍵有著密切的聯系 ,那么巴赫的復調音樂到底需要什么樣的音色,是值得我們去認真思考的。有學者認為應模仿大鍵琴的音色,也有學者認為應模仿古鋼琴音色,實際上,在巴赫的復調作品中有不少作品體現了獨唱、合唱和管風琴等音響效果,例如三部創意曲第11首的主題就是以獨唱式的風格出現的。所以,對于復調作品音色問題,我們要根據具體的曲目做具體分析,而不是一味的模仿某種樂器的聲音特色。
初學者首次接觸復調作品時,由于對其沒有深刻的認識,加之譜面上基本沒有表情術語,要處理好音色問題是存在一定難度的,但是再難的問題也有規律可循,也有一個我們在彈奏時大致應遵循的原則。通常情況下:
(1)在快速樂曲中,成串十六分音符要用非連奏或斷奏來彈,以保持聲音的清晰性和顆粒感,如二部創意曲第5首、第8首。在慢速樂曲中出現成串十六分音符作為主題時,則應該使用連奏來處理,以展現歌唱性的風格。如二部創意曲第2首。
(2)八分音符彈做“非連奏”,使每個音清楚的分開。
(3)四分音符若成串出現作為主題,使用連奏;若出現在一般聲部,多使用非連奏。
2.踏板
復調作品盛行于巴洛克時期。在那個時期,鍵盤樂器并不存在踏板,因此,有學者認為使用現代鋼琴演奏巴赫的復調作品無需使用踏板,而筆者認為如果在鋼琴上彈奏巴赫的復調作品完全不使用踏板,將會使鋼琴在音色方面的表現更加匱乏,因為未加踏板的鋼琴音色既有別于有著銀鈴般清脆聲音的羽管鍵琴,又有別于可以像在弦樂器上彈出柔音的古鋼琴。所以,在巴赫的復調作品中運用踏板,筆者是持肯定態度的。如《平均律鋼琴曲集》第一冊中的《降e小調前奏曲》是巴赫為古鋼琴不太輝煌而富有表情的風格所寫,譜面出現眾多長時值音符——二分音符,為更好體現作品的歌唱性,可使用右踏板來豐富音質。
3.裝飾音
裝飾音就如同巴洛克時期建筑上的雕花波紋,在音樂作品中有著很強的裝飾性,。巴赫復調作品中裝飾音的使用也是隨處可見的。與此同時,這一時期出現的裝飾音種類繁多,彈奏復雜。主要的裝飾音類型有4種:即波音、顫音、回音、倚音。
(4)倚音的彈奏方法是由小音符快速向主干音滑奏。在節拍問題上,倚音要處于主干音的拍子上,并且占主要音符時值的,而且所占時值必須是它的實際長度。
4.力度變化
由于巴洛克時期的鍵盤樂器無法根據手指的觸鍵控制音量的大小,加之這一時期的作品通常表現出的情感具有抽象性而不具有具體情感的描繪性,一個樂章通常表現一種情緒,所以樂曲力度上不會有太多的變化,樂句中不特別強調細致的起伏,彈奏時更多的采用手指彈奏法,強調聲音的均勻和顆粒,以此來獲得“大珠小珠落玉盤”的音色效果。
5.聲部層次
彈奏復調音樂要做到聲部清晰、層次分明,離不開我們的手指控制和對樂曲結構的把握。一首復調作品中,從手指控制角度來說,不同的聲部要給以不同的音色,較為中庸的處理原是保持高聲部明凈,中聲部溫暖,低聲部堅實。從樂曲結構來講,要做理性分析,比如某個段落需要做弱化處理,那么這時進入的主題就不可能彈奏的過強,否則聲部之間的平衡感就會被破壞掉。除此之外,彈奏復調音樂并非每次都只強調主題,
若每次都強調主題,那豈不是就成了主調音樂?相反,自由聲部中往往蘊藏了更多富有情感變化的樂句,也正是這些樂句的出現才使得復調作品的內容更加豐富,更加充滿哲理意蘊。
不同歷史時期的音樂都會被打上時代的烙印,作為音樂學習者,要演繹出貼近作曲家原意的作品,是需要多方面學習和了解的,大到時代背景、社會發展,小到音樂作品的動機構成,我們都要仔細研究、仔細體會、仔細聆聽、仔細分析。做到細致入微,我們才能夠詮釋發掘出作品中更細膩的情感和更深刻的思想內涵。
參考文獻:
[1]林華.巴赫鋼琴彈奏導讀[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
[2]樊禾心.鋼琴教學論[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8.
[3]趙曉生.鋼琴演奏之道[M].上海音樂出版社,2015.
[4]涅高茲.論鋼琴表演藝術[M].人民音樂出版社2010.
[5]冷佳.巴赫二部創意曲研究與彈奏[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