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可一
(三亞學院音樂學院,海南 三亞 572022)
?
淺析巴洛克時期意大利音樂對法國音樂的影響(二)
——以Fran ois Couperin的室內樂作品為例
朱可一
(三亞學院音樂學院,海南 三亞 572022)
摘 要:本文將簡要介紹法國巴洛克時期音樂(18世紀)的主要特征及法國著名作曲家Fran?ois Couperin。并嘗試分析一些Couperin所創作的室內樂作品以找出作曲家是如何在他的音樂中融合意大利與法國兩種風格的。
關鍵詞:Fran?ois Couperin;巴洛克;意大利音樂;法國音樂;室內樂
作為法國傳統文化的標志,法國作曲家們對舞蹈音樂總是有著極高的熱情。“毫無疑問,在法國,舞蹈所呈現的沒一個角度都是最重要的音樂表現形式。舞蹈音樂在法國有如此的影響力,使大多數的音樂作品都渴望以舞蹈的形式呈現出來”(Tunley,2004:9)舞蹈音樂會被改編為聲樂作品,有時也會改編為器樂作品甚至大型室內樂作品。Couperin在作品中運用了大量的舞蹈類型,諸如Allemande、Bourree、Canaries、Chaconne、Passacaille、Courante、Forlane、Gavotte、Gigue、Loure、Menuet、Passepied、Rigaudon、Sarabande和Sicilienne等。不同的舞蹈包含著不同的節拍、速度與節奏等。法國作曲家們習慣將Allemande-Courante-Sarabande作為一部組曲的開始樂章,接著用一些標題性的樂章或自由使用其他法國傳統舞蹈如Passacaille、Rondeau和Rigaudon等。如其他法國作曲家們一樣,Couperin在’Les Nations’每一部分的后半段都使用了四樂章的固定形式(Allemande-兩首Courante-Sarabande)作為樂曲開始。
(一)Allemande
Allemande一詞在法國代表著“德國的”。法國至少有三種形式的Allemande,他們分別是列隊舞與巴洛克早期的音樂會作品式、大世紀音樂會作品式、18世紀早期民間舞蹈音樂作品式Allemande。Allemande在早期時的主要特征是運用“樂句反復,并用獨立分開的短音符作反復句的裝飾。”(Mather,1987:207)并且在17世紀晚期至18世紀早期常被安排為一種緩慢莊嚴地表現形式。(Mather,1987:211)如今,Allemande被視為一種中慢速帶弱起小節的的兩拍子舞蹈。曲式結構通常為A、B兩段,每段重復一次且B段通常比A段略長。在‘Les Nations’這部作品中,Couperin無論是在速度節拍上還是曲式結構上都使用了我們剛剛提到的這種傳統形式的Allemande。
譜例1:Les Nations中的Allemande

(二)Courante
在法國,Courante的意思是奔跑、流動。它有兩個類別:意大利Courante與法國Courante。到十七世紀末法國Courante的節奏已經變得更據流動性,而此時的意大利Courante則變得較少使用跑動節奏型的音符。但這兩種不同類型的Courante均在法國巴洛克晚期音樂中有所呈現。(Mather,1987:230)在大約1700年時,法國Courante作品的速度減慢了許多,通常會運用中快速三拍子的舞蹈音樂形式且常用3/2拍。Courante的曲式結構與巴洛克晚期時候的Allemande相似,即B段反復且1或2倍于A段的二段式曲式結構。(Mather,1987:230)
譜例2:Les Nations中的Courante

(三)Sarabande
這是從西班牙傳播到意大利與法國的舞蹈音樂,它的音樂形式在巴洛克時期經過了數次改變,在巴洛克晚期,Sarabande通常使用二段式曲式結構并運用齊奏織體音樂它大體是一種第二拍為重拍的三拍子慢速舞蹈。(Stauffer 2006:114)盡管在1650年左右時Sarabande曾是英國最快速的舞蹈,但在當時的法國,它卻是緩慢且柔弱的。
譜例3:Les Nations中的Sarabande

下表列出了Les Nations中每部作品后半部分中舞蹈音樂類型的順序。該表格明確體現了我們之前所說的Allemande-兩首Courante-Sarabande-標題性樂章或其他法國傳統舞蹈這一固定形式。

表格4 Les Nations舞蹈音樂順序表
(四)brisé風格
這是一種起源于Lute音樂的類琶音織體風格,這種織體風格在17世紀常被法國作曲家們運用在羽管鍵琴作品中。演奏家們需要分為兩個或更多聲部演奏和弦,而不是使他們一齊發聲。“這一風格建立在對傳統和聲性與對位性的影射之上,它構建出了流暢的旋律線及模糊的和聲;它是一種傾向于不對稱性與不可預知性范疇的美學理念。”(Ledbetter,1987:33)右側譜例所示的便是明確使用了brisé風格的一部作品。
譜例5:Francisque,25-30小節

Couperin在他的室內樂作品中借用了這種法國Lute音樂常使用的風格。他并沒有用最原始的方式再現這一風格,而是通過構建流暢的旋律線的方式打破基礎和弦從而達到影射基礎和弦的目的。我們可以在左側例第3-6小節中找到一個并不很明顯的運用brisé風格的例子。
譜例6:Les Nations 1-7小節

巴洛克時期的法國作曲家們都是創作豐富的作品題目的好手(不包括舞蹈音樂的名稱),與之相反,當時意大利作曲家們的作品甚至根本沒有作品名稱。作品名稱可能是地名、動物、人物或其他。法國作曲家們一直通過為作品命名的方式盡力使聽眾了解作品所表達的相關內容。如,Couperin就在他的室內樂作品Les Nations中為各個部分命名為La Fran?ois、La Espagnole、La Piemontoise 和La Imperiale。(國家與地域)這些名稱描述了作曲家在每一部分所要表達的中心地域,可以很好地幫助聽眾們理解音樂。下面的表格列出了Couperin在他的室內樂作品與羽管鍵琴作品中用到的一些標題性音樂。

表格7 Couperin 的部分標題性音樂名稱
綜上所述,Fran?ois Couperin保留了很多法國傳統音樂的元素,如他在室內樂作品中運用的特別的記譜法、裝飾音、舞蹈音樂、brisé風格和標題性音樂等。與此同時,我們也可以在他的室內樂作品中發現很多意大利音樂素材。■
[參考文獻]
[1] Ledbetter, D.(1987) Analysing Genre: Harpsichord and Lute Music in 17th~Century France.London: The Macmillan Press
[2] Mather, B.B (1987) Analysing Genre: Dance Rhythms of the French Baroque.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merican University P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