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昱含
?
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風險研究
劉昱含
摘要:中小企業在我國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隨著中小企業的逐步發展,其存在的融資問題也日漸顯現。本文通過對美、日、德等國中小企業融資風險與我國國情的對比研究,希望能夠為政府部門在中小企業融資風險控制方面提供一些有用的建議,使我國中小企業能夠更好地生產和發展。
關鍵詞:中小企業;融資風險;風險控制
(一)企業外部原因
1.國家政策法規限制
我國如今針對中小企業的政策法規還不夠完善與健全,還不能很好地幫助中小企業發展。此外,國家對中小企業的管理還不夠完善,稅收負擔十分沉重,中小企業經營環境相當嚴峻,比如在登記注冊時,中小企業需要按時提交多種相應的資料文件,手續相當繁雜。
2.銀行等金融機構的限制
大部分的金融機構信貸資金傾向于大型的國有企業。一些中小企業缺少專門的財務管理人員,存在著嚴重的逃債現象,銀行不能夠按時收回貸出款項,出于對自身規避的目的,銀行減少對中小企業進行貸款。
3.資金市場準入制度的限制
在金融領域,國有銀行長期處在壟斷地位,而民營金融機構的發展受到了嚴格限制,它們業務范圍小,業務能力不高,無法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足夠的服務。而股票市場是以支持國有企業改革為目的而建立的,即使采用了比如借殼的方法上市,中小企業也會因為整合過程中文化背景不同等等各類因素影響,最終達不到上市目的。中小企業融資環境在債券市場上則更為惡劣,中國人民銀行頒布的《企業債券發行與轉讓管理辦法》中,對發行程序和債券發行人等列出了數條要求,條件十分苛刻。而在執行過程之中的“規模控制,分級審批”制度,又必然地給企業增加了一定的成本。
4.全國范圍內的信用擔保體系尚不健全
我國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尚在逐漸完善當中,信用擔保體系的完善與健全還不盡人意。由政府組建的擔保機構形成了新的行政干預,中小企業依然受到歧視;而且中小企業信譽狀況差別很大,怎樣評定信用等級、營造誠實守信的市場環境等問題都需要得到解決。
(二)企業內部原因
1.內部控制環境不完善
由于中小企業的管理者的管理專業水平存在一定的限制,大多都憑借著經驗和觀察對企業進行管理控制,并沒有意識到建立企業內部控制體系的重要性。此外,一些企業即使制訂了相應的內部控制制度,也只是一紙空文,并沒有實際實施。與大企業相比,我國中小企業薪水有限,也沒有很好的人才培養體系,缺乏專業的人才,更加不利于內部控制環境的建設。
2.會計工作不規范
在我國的中小企業中,往往沒有規范地進行會計工作。有的企業并沒有設立專門的會計機構,有一些設立了的企業在職責分配上并不明晰,影響了會計工作的有序進行。而有的企業所有者為了達到獲取更多利益的目的,還會指使財務人員按照需要篡改賬目,此時會計內部控制制度設置與執行更加無從談起。
3.控制程序設計不合理
在設計內部控制程序時,一些中小企業只會盲目地套用別人的程序,控制程序并不能很好地適用于企業的實際情況。而有的中小企業沒有遵照控制程序運行,控制程序只是一紙空文。在有的中小企業中,甚至沒有將內部控制制度寫出來,形成文字的形式,在進行內部控制的時候,沒有可以使用的依據。
4.內部控制監督不完善
一些中小企業雖然建立了內部控制制度,但沒有對它們進行有效的監督,有的甚至沒有獨立的審計部門。這些形成原因復雜的問題并不能很快地被解決,因此,還需要很長時間的努力,我國中小企業的內控監督體系才能夠更加完善。
(一)美日中小企業融資風險控制的經驗
1.美國中小企業融資風險控制的經驗
美國十分重視對中小企業融資風險的管理與控制,制定了許多相應的政策與措施。美國政府通過以下這些具體的方式的控制中小企業融資風險:(1)美國政府設立了專項財政基金,為中小企業的生產發展提供資金幫助,以降低中小企業的融資風險。因此,許多的中小企業能夠通過調整增長模式以及改變產業結構的方式來爭取政府的支持,以獲得資金援助;(2)在美國,中小企業貸款的主要提供者是中小型的金融機構,在合作的過程中,中小企業與資金提供者往往會進行長期的合作,從而規避信息不足帶來的風險;(3)政府制定了專門的法律法規來降低中小企業融資風險。美國先后制定了《小企業法》、《小企業貸款法》與《小企業技術創新開發法》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規來對中小企業融資進行規范和幫助;(4)政府設立了完善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具有足夠的潛力的中小企業能夠得到政府機構的信貸支持。
2.日本中小企業融資風險控制的經驗
在日本,中小企業融資風險控制由政府來進行主導。日本通過這些具體的方式的控制中小企業融資風險:(1)建立有針對性的金融機構,它們不僅能夠幫助企業解決總體資金不足的問題,還能夠解決企業運營中的流動資金短缺問題;(2)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來降低中小企業的融資風險,日本政府先后制訂了《小型企業共濟法》、《中小企業防止破產共濟法》和《信用金庫法》這一系列法律法規來幫助中小企業的融資及風險控制;(3)為中小企業設立專門的擔保機構和信用制度,日本制定了中小企業信用保險公庫和“風險基金”和以信用保證作為核心的信用制度;(4)政府為降低中小企業的融資風險,會自行認購一定的以充實自有資本為目的的公司債券以及中小企業股票。
(二)國際經驗對我國中小企業的啟示
第一,進一步完善融資渠道,設立與完善中小金融機構。雖然中小企業信貸服務部相繼在我國的各個銀行設立,但并不具有足夠的針對性。因此,應當盡快建立專門為中小企業提供服務的金融機構,在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時不斷發展完善,最終達成與我國的中小企業同步發展;第二,建立專門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從上文中美德日各國的經驗都可以看出,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具有不可否認的重要性,能夠有效控制中小企業的融資風險;第三,融資過程中必然存在著融資風險,我們并不能否認融資風險的存在,我們要對各個環節中存在的風險進行防范和控制,降低風險發生的概率。各國中小企業的經驗表明,在中小企業融資中,政府的管理和企業自身的風險管理都必不可少。
參考文獻:
[1]林毅夫,李永軍.中小金融機構發展與中小企業融資.經濟研究,2001(01):57-60.
[2]劉曼紅主編.中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42-46.
[3]王磊,張慶.企業融資風險與防范——以福記食品有限公司為例.財務與會計,2011(09) :13-15.
(作者單位: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會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