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棟
?
中小企業應用會計電算化效果探討
劉燕棟
摘要:21世紀,信息技術發展迅猛,會計電算化在財務管理中的具體功效日益突出。本文對目前大多數中小企業在會計電算化應用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綜合性分析,為提高中小企業會計電算化應有價值提供若干參考建議。
關鍵詞:中小企業;會計電算化;對策
我國會計電算化經過長達30多年的發展歷程,現今已經向管理信息化和會計信息化方向轉型。21世紀的今天,會計環境出現了巨大的變遷,如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和飛速發展,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會計環境的變革是對會計行業的一個嚴峻考驗,也是一個極大的機遇。企業要想在新背景下實現健康、穩步發展,實現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創新意義重大。
1.會計信息系統存在風險
目前,不少的中小型企業沒有足夠重視會計息系統的安全性,這就縱容了安全隱患是滋長,使企業面臨著潛在的風險。在企業會計信息系統之中,如果不做好有效的風險規避和防范工作,勢必會為企業未來發展埋下隱患。此外,一些中小企業的財務部門電腦并未實現專機設置,只是因日常辦公的需要而連接到互聯網上。這就使得辦公數據受到來自互聯網諸多危險因素的影響,有可能導致企業會計數據資料的丟失,給企業帶來極大的不便。同時,在互聯網不穩定的環境下,中小企業的會計信息系統內部控制新問題也層出不窮。
2.財務管理電算化應用滯后
由于財務管理人員對會計電算化沒有足夠的認識,專業管理人才極為匱乏,一些中小型企業雖然開始施行會計電算化,但仍然套用傳統的手工會計管理制度。這種通過手工進行的報表計算、記賬處理、內部稽核等項目跟會計電算化實現存在根本性差異,這就意味著這些企業的會計電算化管理體制并不能滿足真正意義上的會計管理需要。
3.會計軟件開發不成熟
目前,市面上存在多種財務軟件,這些軟件質量可謂參差不齊。而中小企業擁有的軟件基本都是從市場上購進的,很多會計軟件之間不兼容,不同軟件在操作方法上也存在較大的差異,因此導致相同行業會計報表難以進行匯總、數據查詢、導致傳輸過程出現困難等。此外,受市場上的“誰銷售誰負責”規則影響,會計軟件的銷售商只得擔負起用戶單位操作人員的培訓工作,這在程度上影響了會計研發及更新軟件的速度。同時,部分會計軟件只能為財務部門提供服務,功能過于單一,作為信息管理系統重要的組成部分,如若僅僅在會計財務上有所作用,在成本核算、資金供求預測以及財務指標分析等層面上沒能發揮實質性功能,無疑會缺乏長久發展的生命力。
4.會計電算化專業人才缺乏
會計電算化發展的制約因素一直都是專人才的缺失。調查發現,目前很多中小企業雖然擁有一部分工作經驗較為豐富高校財務人員,但這些人員對計算機軟硬件知識的了解不多,只是機械地進行財務軟件應用,一旦出現了計算機故障往往束手無策。如果不留意出現了錯誤操作,也不懂得將原有信息找回,可能造成大量的工作成果付諸東流,甚至造成系統崩潰、財務數據丟失。因此,人才的缺乏是我國會計電算化出現瓶頸的關鍵因素。
1.完善的會計電算化管理制度是實現電算化的重要保障
要實現手工賬向電算化的有效過渡,逐漸建立和完善相關的電算化管理制度,規范管理程序尤為重要。因此,企業應該積極進行財會制度修改或革新,制訂起一套科學、行之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在滿足財政部發布的財務軟件規范要求、會計電算化工作規范的基礎上,共用計算機設備和機房管理制度、數據檔案備份、保管、稽核制度等。然后根據本企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完善相關規章制度,確保會計電算化進程穩定推進。
2.加強電算化網絡建設
為了確保會計信息的安全性,中小企業應該積極構建起專門的網絡平臺,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政府部門組織建設起“一個中心、多個連接”的網絡平臺,實現財務工作服務器有效聯通互聯網,原始數據通過會計終端向財務服務器輸入,數據經過服務器進行系統的處理,完成時時動態、多地點的財務管理、會計核算工作。
3.加強企業會計信息的安全管理工作
信息安全是保證企業得以生存與發展的重要因素,而企業立足的關鍵是信息搜集、創建、發布的安全、高效。電算化工作的有效開展關鍵是要加強會計信息管理力度,確保信息的安全。加強管理,就要有足夠強大的管理制度作支撐,加強風險規避工作。此外,禁止未獲得授權的人員進行登機操作;同時,應該強化財務管理人員的信息安全的意識,防止跟業務無關的的U盤與電腦終端連接,嚴禁進行互連網連接。通過采取先進的加密技術,如“加密狗”來實現信息加密,科學安裝“防火墻”,預防受電腦病毒的侵害,防止黑客對會計信息數據的非法破壞。
4.規范中小企業財務軟件
首先,國家應該加強會計軟件工程師的培訓力度,實現會計軟件的開發由核算型轉變為決策支持型,保證財務軟件功能的健全完善,并能適應各種財務制度。此外,在充分參考會計核算軟件的基本功能規范基礎上,相關部門應該注重財務軟件的開放性和兼容性,這樣有利于數據的收發和交流。一般情況下,一個財務軟件的好壞關鍵是這個軟件是否具備科學的對外和對內接口功能,以及框架結構是否容易擴展。
5.培養“復合型”會計電算化人才
會計電算化已經突破了傳統會計內容的局限,增設了很多新內容,豐富了會計電算化內涵,也對中小企業會計人員從業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相關數據標明,我國會計人才素質整體水平仍然偏低,大專及以下學歷的人員占較大比重,成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同時會計人才結構也不盡合理,呈現出初級人才供過于求,中級人才相對不足,高級人才嚴重緊缺的不合理結構。中小企業也存在以上會計人才結構比例不合理現象,中小企業要達到市場經濟提出的新要求,必須加強培訓相關從業人員的職業知識,讓從業人員積極學習電算化專業知識以及相關的計算機知識,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和具體操作能力。調查發現,我國管理經驗相對成熟的企業中,72%企業集團內部擁有一批“復合型”會計電算化人才,這些人才無論是職業技能還是突發情況應變能力都比較突出,有效地保證了會計工作的安全、高效推進。
總之,中小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始終保持自身的優勢,必須及時、全面掌握市場經濟最新動態,積極進行管理模式創新。中小企業應該深刻認識到會計電算化是一個不斷深化、逐步完善的長期過程,只有制定起有效、嚴格的管理制度才能使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得到保障。我們要積極為中小企業會計電算化向深層次、多角度、全方位、高水平應用與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使其更好地為中小企業的建設發展做出的貢獻。
參考文獻:
[1]胡煒.會計電算化的現狀及發展趨勢研究——以中小企業為例[J].中國科技信息,2012,(22):137~138.
(作者單位:廣東省韶關市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