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軍玲
摘 要: 一個人能力的大小往往取決于方法的多少及是否科學。同樣,語文學習,我們希望通過一節課傳遞給孩子的,不是單一的某個知識點,而是期待學生在日積月累的語文學習中習得學習語文的方法。
關鍵詞: 單元整體教學 學習方式 教學方式
近兩年,我校在區課堂轉型的大背景下,不斷摸索前行,立足課堂,深入研究。我們把轉型課堂的教與學方式的關注點定位在以下幾方面:
(1)不是老師的主講堂,而是學生的主講堂。
(2)不是一言堂,而是百家爭鳴。
(3)不是靠死記硬背的積累,而是靠主動積極的思維和與之相伴的情感體驗。
(4)不是被動的接受式,而是主動的探究式。
(5)不看老師講得是否精彩,而是看學生學得是否主動,以學定教。
一
我們理想中的轉型課堂是和諧自由的課堂,學生真正把學習變成自己的事情,自主自發地參與課堂,教師只是陪伴者與點撥者??梢姡岣邔W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課堂轉型重要的培養目標之一,那么學生應具備哪些自主學習能力呢?
1.讓學生會“讀”——培養自主學習的主動性。
教師指導學生閱讀遵循從扶到放的原則,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循序漸進,提出學習要求,抓好三點:(1)預讀。用于課前預習,即“先學后教”,學生提前自學,了解教材基本內容:發現知識疑點,注上標記。為避免預讀放任自流,教師可提供預習單,讓學生依據預習單去讀書。(2)精讀。課中,在教師講解點撥的基礎上,學生主動參與閱讀,深入思考,抓住重點,突破難點。(3)串讀。針對學生的薄弱環節,要求學生串聯閱讀同類型內容,有利于學生將知識線組成知識網,將所學內容融會貫通,運用自如。
2.讓學生會“思”——激發自主學習的敏銳性。
思維是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襁褓,語文教學應該讓學生從以下三方面學會思考:
(1)善于帶著預習中的問題思考;
(2)善于從同學的發言中啟發自己思考;
(3)善于多角度思考同一個問題。
3.讓學生會“問”——強化自主學習的深刻性。
學生能夠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是他們好學深思,學習主動性充分發揮的表現。縱觀日常教學,讓學生質疑的環節往往設置在新課課題出示的環節,例如:《推敲》一課,學生的質疑往往是:誰推敲?推敲什么?最后推敲出來了嗎?這些質疑在課前質疑,孩子早已了然于心,這樣的質疑只是為了迎合教師的教案,并不是對文本真正思考后產生的質疑。
4.讓學生會“說”——提高自主學習的延拓性。
傳統課堂教學“一問一答”的模式,隨著學生主動性及獨立性的增強,逐漸變為互問互答式。教師不再是課堂提問的壟斷者,而是點撥者,啟發學生說思路,然后借助多樣的課堂組織形式,如個人陳述、同桌互說、小組討論、大組交流,等等,讓學生暢所欲言,不僅使團結協作、個性展示等人文精神在合作學習中得到張揚,還促使思維方法得到訓練,觀察、思辨、口頭表達能力得到提高。
二
那么,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途徑有哪些呢?
1.興趣入手,自主學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思考興趣,讓學生活躍在積極思考的世界中是實現自主學習的首要條件。
例如:教師在執教蘇教版六年級下冊《半截蠟燭》一文時,確定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及心理活動,想象伯諾德夫人一家是怎樣與德國軍官巧妙周旋的,并從中體會人物的精神品質。教學中,先通過師生對話進入故事情境,體會故事的緊張驚險。接著引導學生抓住伯諾德夫人的動作、語言及心理等體會她的機智與冷靜。然后放手讓學生自學“杰克”和“杰奎琳”與德軍周旋的段落。因為課堂時間有限,所以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讀書、思考、寫批注,最后組織交流。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的主動性得到了較大發揮。
2.分工明確,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現在已成為語文課堂上常見的學習方式。但有時教師只注重了課堂教學組織形式的變化,忽視了對學習內容的設計和主題的構建。有的合作運用時沒有把握好“度”,分工不明,時間倉促,課堂秩序較亂;有的合作所提問題過于簡單,無合作價值,有畫蛇添足之感,這種趕時髦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合作學習應該是學習語文知識,形成語文能力的過程,應該是聽說讀寫的實踐過程。在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時,應注意以下兩點:
(1)教師不僅要在備課時精心設計合作學習的內容和形式,還要在課堂教學中準確及時把握住那些生成合作學習的契機,這是課堂教學生命活力的充分體現,也是提高小組合作效率的關鍵。
(2)合作學習首先要有合作成員對合作問題的獨立思考研究,有了這樣的前奏,才可能在合作時針對問題,各抒己見,并通過思維碰撞、激發火花,互相啟發,實現拓寬思路,開闊視野,取長補短,共同成長的目標。
3.把握契機,探究學習。
教師對每個學生都應抱以成功的期望,用熱情的語言,激發他們探索的情感,如果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勇氣被調動起來,他們就會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究學習。
看過這樣一則案例:有位教師在執教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上冊《鯨》一文時,提出了這樣一個探究話題:某海洋館為吸引游客參觀,特地購進了一頭小鯨魚,為此還在海洋館的門口張貼了一張海報,上面寫有介紹鯨的文字“鯨,魚類,生活在海洋中,是現今世界上最大的動物”。海報一貼出,游客議論紛紛?你能從課文中找出有力的依據評點這張海報嗎?這一教學設計,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欲望,學生熱情高漲,迅速地投入到語言文字中尋找依據。
行走在語文課堂轉型的路上,我們認識到不管哪種學習方式,都不是孤立存在、一成不變的,各種學習方式之間都存在緊密聯系。教無定法,以學定教,教師教給學生系統的語文知識固然很重要,但讓學生學會獨立地掌握多元的學習方式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