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曉莊學院 許國建 趙玉
?
關于文學與經濟關系問題的新思考
南京曉莊學院 許國建 趙玉
摘 要:“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這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當中的重要經濟學原理。文學屬于上層建筑中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會受到經濟基礎的影響和制約,從而又反作用于經濟基礎。本文主要對文學與經濟關系問題進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對此提出了一些新的觀點和看法。
關鍵詞:文學 經濟 關系
文學對于經濟活動所產生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在文學作品當中但凡是反映社會矛盾或者經濟矛盾的作品中,無一不含有經濟問題,這是因為剝削與被剝削都是由物質方面的分配不均衡所導致的。文學作品不僅僅包含著精神價值,同時也會間接性地參與到經濟活動當中去,甚至有的文學作品會直接性地參與到經濟活動中。因此,可以說文學與經濟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下面將對文學與經濟關系問題進行詳細的討論。
文學作品當中所包含的經濟活動是十分豐富的。馬克思與恩格斯曾經說過,他們在巴爾扎克以及狄更斯等人那了解到的有關經濟和歷史方面的知識,遠遠要超過從經濟學家和歷史學家那里了解到的。很多文學作品當中都包含著經濟學的內容,并且也反映出了社會的經濟現象。
在我國古代有一段時間,沒有出版行業(yè)將文學作品轉換成為商品,隨著時代和經濟的的發(fā)展而出現了出版行業(yè)。文學作品的創(chuàng)作不僅能夠帶給人精神方面的享受,同時也能間接性或者直接性地參與到經濟活動中。現代社會中,凡是將自己的作品要求出版的作家,他們都希望自己能夠擁有更多的讀者,因為讀者的數量將決定作品的印刷數量以及未來的經濟利益。印刷數量本身就是用經濟效益來展現作家對于經濟活動的參與程度。當然,也存在著“為文造情”或者“為情造文”的現象。所謂“為文造情”主要指的是一種不以名利為主的寫作,但在現代社會中這種現象已經少之又少,無論是情還是利,都在作家的考慮范圍之內。尤其是一些文稿的拍賣現象,以字數來獲取稿酬的一些作家,他們更加適合文學商人的頭銜。因此,可以說在現代社會中文學作品和作家早就已經成為社會經濟活動中的一部分,文學作品無論自覺還是不自覺地都已經參與到經濟活動中去了。
文學作品在現代社會中已經如此,那么文學鑒賞活動又何嘗不是呢。現代社會中的人們無論是看歌劇表演還是看電影都要離不開錢,甚至進行文學作品的借閱也要收取一定的費用。少數不用消費就能得到的文學作品也只能存在于極個別的藝術審美當中。這種消費正是促使文學作品創(chuàng)造的最有利因素。也就是說我們社會當中的每一個人都會通過自己的欣賞行為而主動地參與到這種文學經濟活動當中去[1]。
當前社會中文學已經成為商品的事實,無論人們接受還是不接受都已經無法改變。但文學對于經濟基礎的影響問題卻仍然值得研究。只要放眼一看就能看得到這當中存在的直接性的作用和影響。例如《泰坦尼克號》在播出以后票房達到十幾個億美元的時候,沒有人能夠否認文學對于經濟活動所產生的直接性影響。尤其是現代作家,他們已經開始紛紛通過大熒幕來將自己的文學作品進行展現,并且能在短時間內取得比較好的經濟收益。這些都充分地說明了文學不僅本身能夠產生經濟效益,同時對社會的其他方面經濟效益也能產生重要的影響。從理論上來講,文學、哲學和哲理等都是社會形態(tài)當中的一部分[2]。哲學主要研究的是人與宇宙之間的關系問題,解決的是人們認識世界和改變世界等一系列的問題。倫理學研究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問題,也就是說怎樣通過個人的行為來對集體產生影響并達到相互之間協(xié)調的問題。文學則主要看中的是人與現實之間的關系問題,用來進行人類社會的調節(jié)。因此,可以說文學作品對于經濟能夠產生反作用。
文學是人性的表現,但并不是說人性是一成不變的。馬克思說過“首先要研究人的一般本性,然后要研究每個時代和歷史中所發(fā)生的事情對于人的本性所產生的改變”這也就是說,在人性當中還包含著兩種,一種是人的一般本性,另一種則是時代所帶來的本性改變。在《詩經》當中有《召南·漂有梅》和《鄭風·將仲子》。前者主要表現的是一個年輕的女子在感嘆青春的逝去,并盼望著自己能夠早日出嫁。而后者則主要表現的一個女子因為自己的父母及兄長不愿意讓她與戀人來往,她就請自己的戀人不要再來。可以看出,在不同的作品當中展現出了不同的人性。
當然這些人性的展現只來自于文學作品當中,并非現實生活當中的事件。孔子說過“《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所表現的是當時的一種正常的思想感情。因此,可以說經濟與文學之間的關系是經濟通過對人性的影響而影響文學的內容。
同時,文學在形式上的演變也與經濟具有一定的關系。我國宋代末期之前都是以抒情類的文學作品為主,一直到金元時期才逐漸將文學作品的形式轉變?yōu)橐詳⑹滦缘奈膶W為主。到了清代,《紅樓夢》一類的文學作品價值已經遠遠超過了當時的詩歌和散文[3]。在20世紀,我國的文學作品虛擬性的敘事文學發(fā)展比較快,當中包含了一定的小說和話劇等內容,其價值也要遠遠的高于散文和詩歌所帶來的經濟價值。從現代社會來說,電視機的普及,使得在當代社會中產生了大量的電視作品,并且這些電視作品最終獲得了大量的觀眾支持和欣賞。這些電視劇也屬于文學中的一部分,并對傳統(tǒng)的文學產生了一定的沖擊和影響。出現這種變化是因為隨著改革開放以后經濟的發(fā)展而產生的。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升,促使人們在生活的需求以及趣味方面也產生了一定的變化。另外,社會經濟體制處于不斷的變革之中,為了能提升企業(yè)的發(fā)展能力和根本性的利益,越來越多的企業(yè)將廣告植入到了電視劇當中,使電視在現代社會中的地位越來越高。電視劇所產生的商業(yè)價值和經濟價值事實上也就是現代文學的經濟價值[4]。
但在重視經濟對于文化所產生的影響同時,也應當注意不能過分的夸大這種影響。因為文學作品的發(fā)展不僅會受到來自于經濟方面的影響,同時也會受到來自于社會其他方面的影響,這種影響包含了正面的影響,同時也涉及到了一定的負面影響。例如在現代文學的發(fā)展中存在著一個比較漫長的文學醞釀時期。簡單地來說也就是當時已經存在一定數量的與現代文學之間相關的要素,其形成的條件主要是市民階層的意識,使得這些文學作品當中出現了與現代文學之間的相關因素[5]。
文學在社會當中所起到的作用是無法替代的,或許這種說法并不嚴謹,但我們在聽每一個故事的過程中,所產生的表現方式也都是不同的。在當今的社會中文學正在逐漸向商業(yè)化轉換,為了向市場行業(yè)進軍,文學已經成為了市場化的定義內容。在過去文學被政治定義,現在則是市場化,但本質上還是一樣的,將文學的真實意義與經濟之間聯(lián)系在了一起。但又有人說市場與文學之間并不存在著必然的聯(lián)系,這部分人所指的文學并不是社會當中流行的一些讀物,而是指一些挑戰(zhàn)性比較高的書籍,這些書只有真正有能力的人才會進行閱讀,也是真正有才華、有能力的人才能進行創(chuàng)作,而書的銷售市場只不過是海市蜃樓[6]。可以說文學在現代社會中的小眾化發(fā)展趨勢已經成為了必然,同時也是不可逆轉的現象。但我們必須要接受的一個現實就是,現代社會當中的經濟重心正在逐漸發(fā)生轉移。在2012年底,全球的新興經濟體低收入國家已經在全球GDP總值當中超過了50%,這也是全世界在幾百年的歷史上從來沒有發(fā)生過的事情。在這樣的經濟市場轉變下,文學對于經濟的影響也顯而易見。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在社會中仍然是存在的,但這只是少數的存在,這不妨礙優(yōu)秀的作品進行流通,但在現代社會當中其他的文學作品中無一不涉及到了版權和經濟問題。經濟是把雙刃劍,在社會經濟一體化發(fā)展的背景下文學可以是小眾化的、精英化的,同時也可以是經濟化的,可以通過市場方式來進行推廣和宣傳,從而深刻地挖掘當中的經濟價值[7]。
在我們當前所處的這個世界當中,是分散性的。幾個世紀以來世界的權利一直掌握在了歐洲人的手里。我國當前作為世界權利的軸心,已經出現上升的趨勢,并且將中國文學逐漸深入到了世界各地。這種現象對于國際的秩序能產生重要的影響。試想一下,我們的精神食糧不僅僅來自于世界的一個地方,而是在不斷的發(fā)展中逐漸得到更多地方的文學作品,從而享受精神上的支撐。在現代出版社當中多數面臨著這樣的問題,那就是關于讀者的培養(yǎng)[8]。出版社只負責將讀者需要的書籍進行出版,但并不會告訴讀者來讀哪一類書籍。要想在現代社會當中生存下去,那么就一定要遵循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律,出版社一定要進行圖書的出版活動,持續(xù)地經營下去,只有這樣才能獲得更高的效益。
經濟在文學活動當中所產生的作用,同精神在文學所起到的作用是一樣的,都是無處不在的。傳統(tǒng)的文學與經濟研究中一直把經濟看作文學以外的事物,但事實上文學有著雙面性,它既包含著經濟影響,同時也有著精神方面的影響。尤其在現代經濟社會的發(fā)展中,文學已經與經濟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仍然需要不斷進行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徐濤.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文學與經濟互動研究[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4).
[2]許建平.經濟生活與文學活動之關系及其研究途徑[J].社會科學,2008(3).
[3]祁志祥.文學與經濟關系的學理考量[J].云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04).
[4]余曉明.協(xié)同及頡頏:文學與經濟的關系論[J].求索,2007(11).
[5]章培恒.經濟與文學之關系[J].學術月刊,2006(5).
[6]胡明.中國傳統(tǒng)文學與經濟生活[J].學術月刊,2006(5).
[7]喬麗娜.文學與經濟之間的張力——邢襄文學與地方經濟之間的良性互動關系[J].社會科學論壇,2005(12).
[8]王建疆.文學與經濟關系問題新思考[J].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2002(00).
中圖分類號:F1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6)05(c)-16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