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醫藥學院教務處 康晶
基于核心競爭力培養的大學生就業對策研究
吉林醫藥學院教務處 康晶
近幾年,隨著高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和社會經濟發展的轉型,大學生的就業形勢愈加嚴峻。提高職業核心競爭力成為了大學生實現順利就業的重要途徑。因此,對大學生進行職業核心競爭力的培養是高校對大學生就業所采取的對策之一,更是一個不可回避的現實問題。
核心競爭力 就業 大學生
進入20世紀末期,我國高校的擴招使每年進入社會就業市場的大學生數量迅速增加,這給大學生就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尤其是最近幾年,每年進入就業市場的大學畢業生更是高達七八百萬人,如此龐大的就業大軍給原本就有限的就業崗位造成的壓力可想而知。在如此嚴峻的就業形勢面前,廣大高校畢業生要想實現順利就業,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就必須要在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換句話說也就是大學生自身要具備核心競爭力。然而,在大學生職業核心競爭力的形成過程中,高校的就業教育是一個重要環節,因此,高校應該重視從教育環節來加強對大學生的職業核心競爭力培養,為學生在就業競爭中獲得優勢奠定基礎。
“核心競爭力”這一說法最早是由哈默爾和普拉哈德在1990年提出的,該概念最初是用于經濟管理學領域。后來隨著學者對這一概念研究的不斷深入,其范圍逐漸從公司經濟管理領域延伸。近幾年,隨著我國高校大學生就業問題受到廣泛關注,高校大學生核心競爭力也越來越受到國內外學者們的關注。目前,關于大學生核心競爭力的具體內容,國內研究并無一個統一的定論,但是縱觀這些研究觀點,我們認為大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包含知識技能觀、創興觀、潛能觀、整合觀和綜合素質觀五個方面。
2.1就業觀念不夠理性
社會經濟的發展變化以及就業政策的變革使大學生的就業選擇越來越多元化,就業視野也愈加開闊,這給大學生的就業觀念帶來了良好的影響。但是,也有部分大學生的就業觀念不夠理性,在就業問題上缺乏對自身實際情況和整體就業現狀的合力認知。例如,有的大學生在就業方面完全局限于公務員工作崗位,有的則在就業上相互攀比,自主創業的意識和理念薄弱等。這些就業觀念的理性度不高,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大學生就業這一問題的有效解決。
2.2職業素養低下,心理素質差
當前的就業市場是一個競爭異常激烈的市場,在殘酷的就業壓力和就業競爭面前,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尤為重要。然而,從很多用人單位和高校研究結果來看,目前大學生在就業方面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心理素質差,在激烈的就業競爭和崗位工作中難以保持良好的心態。
此外,當前大學生的職業素養普遍低下,嚴重影響了就業的成功率,在現代社會經濟中,敬業態度、吃苦耐勞精神、團隊合作意識等都是職業素養的重要內容,是用人單位選聘人才的重要標準,但是,根據市場調查顯示,大學生群體在職業素養方面確實令人堪憂,職業素養的低下正成為影響大學生順利就業的重要因素。
2.3實習實踐經驗嚴重不足
在大學教育階段,對學生的實習實踐經驗和素質的培養是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培養的一個重要環節。絕大多數學生在校學習期間都接受到了不同形式和程度的實習實踐鍛煉,但是這種鍛煉相比于畢業后從事崗位工作所需的實踐能力來說顯然也是不夠的。目前,許多大學生在進入就業市場以后才發現,大學階段接受的實習實踐所積累的經驗嚴重不足,難以滿足就業市場的需求。
3.1突出高校對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的培養
首先,深入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從大學生成長的過程來看,大學階段是進行職業生涯教育的最佳時機。高校要充分利用這一有利時機加強對大學生的職業生涯教育,提高大學生對自身未來職業規劃的認識,為自己未來的職業提前做好準備,通過職業生涯教育幫助大學生全面客觀地認識和評價自己,準確客觀把握大學生就業的整體形勢,從而合理確定自己的職業生涯發展規劃。
其次,突出對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實踐能力是構成大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內容,是大學生實現順利就業的重要基礎素養,因此,高校在大學生核心競爭力的培養過程中要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給予足夠的重視,通過開展教學模式改革、校企合作辦學、創建學生實習實踐基地等方式為學生提供實踐能力培養的平臺,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為大學生核心競爭力的養成奠定基礎。
最后,培養大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是大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內在精神,同時也是破解當前大學生就業壓力的一個重要途徑,讓學生學會創新,學會創業,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在就業競爭中的競爭力,同時大學生創新、創業還可以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進步,帶動就業市場的發展,有利于從根本上推動大學生就業這一社會焦點問題的解決。
3.2大學生個人努力是關鍵
大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的培養是一個雙向的過程,既需要學校方面加強培養,同時也需要學生個人加大努力,將個人不懈的努力和學校教育培養結合起來,有效提高就業核心競爭力。
首先,大學生要不斷健全個人品格。良好的個人品格是大學生生活學習、工作發展的重要心理素養基礎,因此,大學生要注重不斷完善自身個人品質,為實現就業和職業生涯發展奠定良好的心理素質基礎。具體來說,要做到個人品格的健全,大學生應該要從三個方面加以努力:一是要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二是要培養良好的人際關系,養成與人合作的意識;三是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其次,積極參與各種社會實踐,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大學生要充分利用學校提供的社團活動、實習機會以及實踐教學等平臺不斷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
最后,強化專業基礎知識。專業基礎知識是大學生就業競爭的基礎,是職業生涯發展的基本條件,因此,大學生要根據市場需求和自身專業特點夯實和強化自身專業基礎知識、專業實踐能力。
3.3提高心理素質,轉變就業觀念
大學生問題,實際上就是一個就業素質問題,就業素質上去了,就業問題也就自然解決。在當前的就業形勢下,對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培養是綜合性的全方位要求。一方面,大學生要掌握過硬的專業基礎知識;另一方面,為適應就業市場的需要,大學生還應該不斷提高自身心理素質、轉變就業觀念已滿足當前就業市場的需要。在激烈的就業市場競爭中大學生要提高自己挫折承受力、情緒調控力、環境適應力等一系列心理品質,提高自己在職場競爭中的心理競爭力。此外大學生還應該轉變就業觀念,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制定切合實際的就業規劃,客觀、準確地定位自己,合理規劃自身職業生涯,在就業上既不自卑也不自大,樹立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通過自主創業解決自身就業問題。
大學生就業問題是一個涉及多方面的社會問題,但是這一問題歸根結底來說還是一個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問題,就業競爭力強了就業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在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大學生就業的競爭實際上就是就業核心競爭力的較量。高校和學生個人在大學生核心競爭力的培養過程中是起著決定性因素的主體,因此,應該從高校和學生個人努力兩個方面著手,不斷推動大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的提高,為實現大學生順利就業奠定基礎。
[1] 馮勇.國外大學生就業力提升研究及其啟示[J].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1).
[2] 吳煒.基于人才特色的大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培養策略[J].教育與職業,2013(24).
[3] 李曼.當代大學生核心競爭力培養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3.
[4] 劉燕.大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培養體系的構建[J].江蘇高教, 2011(02).
[5] 廖迎春.大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內涵及培養[J].中國成人教育, 2011(07).
F069
A
2096-0298(2016)10(b)-182-02
康晶(1984-),男,內蒙古巴彥淖爾市人,吉林醫藥學院教務處,助教,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臨床醫學教學與管理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