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俊
(甘肅省山丹縣第二中學,甘肅山丹734100)
?
新課程背景下初中音樂欣賞有效性教學探討
姜俊
(甘肅省山丹縣第二中學,甘肅山丹734100)
摘要:隨著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中小學的教育越來越重視。新的中小學對音樂課程也有了非常大的改革,要求教師突出對學生能力的培養以及對基礎的知識的嚴格掌握,這也就要求教師要高度的重視音樂課,提高同學們對音樂的鑒賞能力,提高學生的素質水平。我們音樂課的現狀是教學過于傳統,很難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所以如何有效的展開音樂欣賞課?是我們的一大難題。
關鍵詞:音樂欣賞;教學探討;有效性
隨著我國對音樂課程的大力發展,初中的音樂鑒賞課也得到了學校的重視,在各個學校的音樂教師的認真教學之下,把新課程的要求的教學理念應用到音樂的教學中,也給初中的音樂教學欣賞帶來了新的發展。但是,通過我們的研究表明,在初中的音樂教學中還是存在著許多的弊端,首先,學生在上課的過程中,學生主要關心的是音樂欣賞當中的教學內容,而初中生在對于鑒賞內容上往往情緒比較激動,所以讓音樂教師在上課的時候很難管理。其次,初中生對于音樂欣賞課的不了解,所以也就不感興趣,所以很讓學生們集中注意力,而且老師采用多種方法,,也沒有達到理想中的效果。第三,學生們對于音樂欣賞的內容沒有太大的興趣,也就沒有同學之間相互進行探討與交流,從而音樂想表達的藝術也就體會不到。最后,學生們在學習完音樂欣賞課之后,就不管不顧,教師應該培養學生參與到音樂作品當中去,并且把音樂帶來的感受積極的帶給身邊的人。
音樂教材中的欣賞作品大部分都是古外中今的一些經典作品,教師自己首先要對作品理解的非常透徹,要反復的鉆研,所以說教師的基本功一定要非常的扎實,也是不可缺少的。課堂是屬于學生的天地,在課堂中要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所以教師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不僅教師要給同學們展示自己扎實的基本功,也要充分的給同學們展現的機會,讓同學們積極地參與到學習音樂欣賞課當中,進行藝術的創造,感受到音樂到來的魅力。教師同時要充分的讓同學們參與到音樂實踐活動的鑒賞,通過圖形,模唱,對比等這樣的方式來讓學生體驗來分析段與段句子與句子之間的聯系,在課堂上教師要不斷地給學生帶來驚喜,所以音樂教師必須具備扎實的基本素質,這樣才能帶領同學們上好音樂欣賞課。
音樂是一門比較抽象的藝術,所以在上音樂課的時候教師不能只是停留在單純的課本講解上,僅僅的講課是遠遠不夠的,如果只是一味地按照課本講解,學生是無法理解這個作品,也就體會不到音樂課的美妙之處。所以教師要充分的利用有限的多媒體教學,從視覺過渡到聽覺上,讓倆者相結合,來滿足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熱愛之情。當然與此同時,要讓同學們積極地參與到其中,拓寬和充實對于音樂欣賞課的內容。隨著社會的飛速進步,多媒體的作用功能眼花繚亂,在多媒體上可以制作音樂,動畫等等,也就大大的增強和理解了學生對抽象事物的理解和感受,從而把課堂上的教學引入到了一個全新的世界。但必須強調一點的是,利用多媒體教學確實可以將音樂課提高到一個嶄新的高度之上,但也要辯證的對待,不是說多媒體就可以完全的代替老師的講解……所以教師要正確的引導學生進行多媒體課堂的教學,同時需要教師發揮自身的主導性作用,在課堂上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做到揚長避短,使多媒體教學融入到音樂課堂教學當中,成為一到靚麗的風景。
音樂中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是人類文化的重要形態和載體,并且他以獨特的藝術魅力不斷地滿足著人們的精神文明的需求,而且伴隨著現在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和發展,有些關于音樂課程的標準更是強調:音樂課最基本的價值在于要通過聆聽音樂,表現音樂,和對音樂創造的活動為主的活動,讓學生與音樂內容產生了強烈的感情上的共鳴,并且以此為基礎,做到凈化心靈,陶冶我們的情操,和啟迪我們的智慧等目的。所以這也就要求我們初中的音樂教育方面的工作者必須要注意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和評價的能力,做到讓學生養成健康的向上審美情趣,在真善美的音樂藝術的世界里體會到高尚的情操,陶冶我們的心靈。同時我們也要注意對我國經典的愛過曲目的感受,如《愛我中華》《我愛你,中國》等等,可以再欣賞歌曲的時候,培養我們的愛國情操。因此,我們在教學的時候,除了要教會學生們必要的基本的課本知識以外,也要側重于通過音樂而感受到民族的自尊心以及自豪感,由此來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大力的弘揚我國的愛國主義精神。
總之,在新課程的理念之下,教師要從課堂的教學出發,以學生的真正需求為主,建立一個師生共享的一個教學課堂。通過積極的有效的教學方法來不斷地提高學生對于音樂課的興趣,進而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自己對于音樂的欣賞能力,在新課程的改革下,教師要改變以往的古老教學觀點,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教學方法也要不斷地創新提高,做到和國家要求的教師水平素質相齊平,作為一個初中的音樂教師,我們有著傳播知識的責任所在,在教學的實踐中要時刻嚴格要求自己,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要充分的運用現代化的教學理念,把音樂課程在初中全面的開展開來,努力提高學生的音樂知識和素質水平,為培養一個在各個方面都全面發展的學生而努力,從而實現有效的教學,最終達到中學音樂教育的這一目標,為培養我國的人才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白益民.高成效教師的行為特征研究[J].教育研究與實驗,2000 (4):31-37.
[2]王斌華.關于有效教學與低效教學的研究 [J].外國教育資料,1997(2):24-28.
[3]張璐.略論有效教學的標準[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0(11):38.
[4]曲鐵華,張爽.一種有效教學模式探微[J].現代中小學教育,1998 (3):57.
[責任編輯張翼翔]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25-015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5.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