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田力
(河北省遷安市楊店子鎮楊店子初級中學,河北遷安064400)
?
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實現個性化閱讀
郭田力
(河北省遷安市楊店子鎮楊店子初級中學,河北遷安064400)
摘要:閱讀是語文教學的樞紐,關系著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獲取,情感與態度的發展,關系著學生語文水平的整體提高。實現個性化閱讀這是閱讀教學的必然趨勢。本文結合具體的閱讀實踐從學生閱讀興趣的激發,探究活動的開展以及引導質疑問難這三個方面來展開論述。
關鍵詞:個性化閱讀;興趣;提問;質疑
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學生閱讀水平、寫作水平等語文素養與能力的重要途徑。但長期以來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將閱讀課上成了程序化的分析課,以教師的分析與講解代替了學生的閱讀與思考,學生成為教學的附屬,只是在機械而被動地接收現成的語言知識點,而無法與文本進行對話,無法深入的理解。實施個性化閱讀這是新課改下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教學理念。新課標提出:閱讀是學生、教師與文本互動的過程。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能以教師的活動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而要引導學生展開充分的閱讀與獨立的思考,以使學生能夠更加深刻的理解,以形象更多獨特的見解與感受。而要實現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就必須要對傳統的閱讀教學理念與教學模式進行全面改革,激起學生濃厚的閱讀興趣,確立學生閱讀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展開探究性閱讀與創造性閱讀,實現對文本的個性化解讀,以促進學生閱讀水平的整體提高。那么如何來引導學生實現對文本的個性化解讀呢?對此我有如下幾點體會: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是學生主動閱讀的內在動力、有效閱讀的前提條件。如果不重視學生閱讀興趣的激發與培養,就急于開展閱讀,不僅會加重學生的負擔,厭學情緒滋生,降低學生的參與度,難以取得預期的閱讀效果。只有激起學生閱讀的主體性與主動性,引發學生想讀的主觀意愿,學生才能主動參與到閱讀中來,思維更活躍,這樣才能產生更多的不同見解與感受。為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計導入,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將學生的思維與注意力集中于閱讀材料上,激起學生閱讀的主體性與主動性。
1.用多媒體來創設優美情境。多媒體集圖文聲像于一體,不再是單一的信息傳遞,而是以學生所喜愛的形式來傳遞更為豐富而生動的教學信息,創設圖文并茂、聲像俱全的教學情境,可以同時帶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來參與教學,更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引發豐富的想象,激起學生強烈的閱讀欲望。如在學習《皇帝的新裝》這一課時,我們就可以利用多媒體的動畫演示與模擬功能來創設情境,以詼諧的畫面、幽默的音樂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激起學生對文本的閱讀欲望。
2.由談話來增加熟悉度。語文學科與生活密切相關,將閱讀教學與生活聯系起來這樣更能突顯教學的生命活力,不僅可以激起學生濃厚的閱讀興趣,同時也可以引導學生調用生活經驗來展開思考與閱讀,更加利于學生對文本的理解。為此在教學中我們就可以以自由談話的形式來引導學生據話題來展開充分的交流與討論,以此來展開對文章的閱讀。如在學習《美麗的西雙版納》這一課時,雖然絕大多數學生并沒有去過,但是從報刊電視上對此都有或多或少的了解,為此在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先向學生來展現西雙版納的相關圖片,喚起學生的生活回憶,讓學生在充分的交流中激起對文字材料的閱讀興趣。
個性化閱讀是建立在學生主體閱讀的基礎之上。為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成為學生閱讀活動的組織者與指導者,要運用提問藝術,以一系列富有探索性與啟發性的問題來誘發學生閱讀動機,將學生的閱讀活動步步引向深處,讓學生的閱讀更有深度,這樣才能形成獨特見解,在主體探究中實現對文本的個性化閱讀。
1.以問題來誘發學生閱讀動機。閱讀不是盲目的,而是要有明確的目標。為此教師要運用提問藝術,以富有探索性的問題來誘發學生探究動機,引發學生的認知困惑,這樣學生自然就會在好奇心的驅動下帶著問題來展開主動而積極的閱讀活動。如在學習《濟南的冬天》這一課時,教師讓學生帶著以下問題來展開閱讀。閱讀全文后用最合適的詞來概括濟南冬天的氣候特點以及濟南山與水的特點。從而改變學生的盲目閱讀,而是以問題為主線,使學生的閱讀更有針對性。
2.以問題來提高學生理解水平。學生基礎知識與生活閱歷有限,其閱讀理解水平相對較低,因而在閱讀時往往只能局限于字面,而并不能深入地理解。為了深化學生的理解,提高學生的水平,教師同樣在學生理解膚淺或是思維困惑處提問,以問題來打開學生的思路,激活學生的思維,以使學生能夠更深入地理解與體會。如《孔乙己》一文中“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睂W生在閱讀時往往容易一帶而過,為了引起學生的注意與思考,教師可以針對此句提問。從這句話中的哪些詞可以判斷出孔乙己的特殊身份。這樣學生通過思考就可以認識到“站”表明孔乙己生活貧窮,其經濟基礎與短衣幫一樣,“穿長衫”則表明他雖貧苦但不愿與短衣幫為伍,要擺出讀書人的架子,“唯一”表明孔乙己的特殊性,他與上層、下層都存在著一定的距離,正是這看似簡單的詞語反映出了孔乙己特殊的身份。
所謂個性化閱讀是不拘泥于教材與教師,而是基于自身基礎與生活的理解與感悟。為此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營造民主而自由的閱讀氛圍,培養學生的批判意識與質疑精神,鼓勵學生不唯師、不唯書,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勇于發表個人不同見解與感受,在交流與討論中碰撞出思維的火花,以達成共識,這樣才能實現個性化閱讀。為此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更充分的讀與思,更為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質疑問難,發表不同,展開交流與討論。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給予學生必要的啟發與誘導,以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產生獨特的閱讀感受,發表個人不同見解。如《孔乙己》一課,有學生提出“我現在終于沒有見——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边@句話似有矛盾,認為不妥,大約與的確只保留一個就可以了。我抓住這一契機,引導學生展開思考與交流。經過一番交流與討論后,學生達成共識,認為大約是猜測,而的確是對猜測的肯定。
參考文獻:
[1]張寶壽.初中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探索[J].中國校外教育,2011(4).
[2]曾淑君.初中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的實施策略[J].新課程學習:學術教育,2013(1).
[3]蘇云.初中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探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3(4).
[責任編輯張翼翔]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25-017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5.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