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亞杰
中圖分類號:F272.9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6)05-000-02
摘 要 互聯網和手機已經成為各種信息和思想文化的集散地以及社會輿論的放大器。企業作為新媒體的重要使用主體,其在企業宣傳、輿情管控等方面更是不可避免地受到新媒體的影響。在“互聯網+”環境下,與時俱進,創新思路,充分運用新媒體優勢,加強新聞宣傳力度,強化輿論引導能力,營造良好的內外輿論環境,對于企業的健康發展至關重要。
關鍵詞 “互聯網+” 新媒體 企業新聞宣傳
以互聯網和手機為代表的新媒體開創了信息傳播的新模式,對人們日常生活和社會輿論的影響不斷增強。目前,互聯網和手機已經成為各種信息和思想文化的集散地以及社會輿論的放大器。企業作為新媒體的重要使用主體,其在企業宣傳、輿情管控等方面更是不可避免地受到新媒體的影響。特別是,李克強總理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更是把新媒體擺在了一個突出的位置,本文以中煤邯鄲設計公司為例,對運用“互聯網+”思維做好企業宣傳工作做一探索。
一、“互聯網+”背景下的企業宣傳工作特征
所謂“互聯網+”就是將互聯網和傳統行業相結合,促進傳統行業升級發展。它是一種新的經濟生態,這個理念的出現,更新了傳統行業發展的方式和目標。
“互聯網+”相對于企業傳統媒體來說,也是一個全新的生態。在這種全新的生態下,企業傳統新聞宣傳體質特征也隨即發生改變,表現為:1、宣傳主體范圍不斷擴大。網絡的強勢發展,讓企業新聞的發布推介不再是企業文化部的專利,微博、微信以及網絡論壇的出現讓每個職工都有機會成為新聞的發布者;2、傳播的渠道不斷拓展。電腦、智能手機的普及應用,讓傳播的渠道更多、更廣;3、傳播內容不斷豐富。微博、微信以及其他網絡即時通信軟件的不斷更新,讓企業新聞傳播的內容相較于傳統報刊、展板顯得更加豐富;4、受眾的構成不斷多元。如今,智能手機、便攜式電腦的使用率越來越高,而這些電子設備的使用者無形中構成了企業新媒體的廣泛受眾。
在“互聯網+”的環境下,企業新聞宣傳表現出越來越多的新特征。在新型的發布器材、多元化的發布渠道等一系列因素的作用下,現在的企業新聞新聞宣傳內容更加傾向于文圖+視頻的形式,讓線性的新聞呈現出全景模式。
二、企業新聞宣傳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統計,截至2015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6.88億,互聯網普及率為50.3%。其中,手機網民規模達6.20億,手機網民規模的持續增長促進了手機端各類應用的發展,成為2015年中國互聯網發展的一大亮點,在整體網民中占比90.1% ??梢姡旅襟w在現在信息傳播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抓住機遇。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相比,信息傳播傳播渠道更為多元、表達方式更為靈活、受眾人群更為廣泛。報紙、電視、廣播等傳統媒體主要是通過平面、視聽、音頻等專屬特性來實現信息傳播,傳播手段單一,是“我說你看(聽)”式一對多的廣播式宣傳。而論壇、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媒體采用的是“你說我也說”互動式多對多的信息發布方式,信息傳播更為迅速迅捷,傳播的方式可以采取文字、圖形、圖像、聲音、動畫、視頻等,宣傳手段靈活多樣、鮮活生動、喜聞樂見,一條信息受到關注只需幾秒鐘的時間即可傳遍全球,通過新媒體的信息傳播通常具備廣泛的受眾基礎。據統計,目前人民日報年發行量是315萬份,而微博女王姚晨的粉絲有7937萬人,這意味著她每一次發言的受眾,不算轉發的就比人民日報發行量多出近25倍。由此可見,新媒體的信息傳播形式,具有傳統媒體無可比擬的優勢,利用好新媒體蘊藏著不可估量的宣傳潛力。
迎接挑戰。在以工業化、信息化為特征的現代社會里,人們在享受新媒體時代帶來的信息傳播的快捷、海量、娛樂與互動便利的同時,慕然發現,新媒體的發展對于信息傳播其實是有利有弊的雙刃劍。新媒體時代,由于信息傳播的海量與隨意性,造成信息傳播內容魚龍混雜、真假難辨。尤其是許多網絡媒體以吸引受眾眼球、制造輿論熱點、增加點擊率為目的,無形中放寬了信息內容的播發門檻。中央企業由于其特殊地位和影響力,時刻處于公眾輿論的監督之下,特別是涉及企業安全、環保、高管等方面的負面輿情,如一篇報道、一個帖子、一條微博,都可能“一石激起千層浪”,隨時演化為一個階段甚至較長時期的輿論熱點。企業如果應對處置不當,就很可能引發一場危機事件,一旦危機失控,將對企業形象及正常經營造成巨大損失,這是多少正面宣傳和工作業績都無法彌補的。因此,新媒體環境下,企業一定要樹立輿情危機意識,高度重視新的信息傳播載體和方式對做好宣傳工作的嚴峻挑戰。
三、“互聯網+”時代做好企業新聞宣傳工作的探索
作為中央企業——中煤集團的下屬子公司,中煤邯鄲設計公司承擔著經濟、政治、社會三大責任,始終置身于信息開放及輿論監督的大環境中。因此,在“互聯網+”環境下,與時俱進,創新思路,充分運用新媒體優勢,加強新聞宣傳力度,強化輿論引導能力,營造良好的內外輿論環境,對于中煤邯鄲設計公司的健康發展至關重要。
(一)加強宣傳陣地建設
近年來,中煤邯鄲設計公司通過對《中國邯鄲設計報》以及網站等內部媒體資源不斷進行優化整合,逐步形成了新聞宣傳資源共享的數字化全媒體模式。員工登錄公司內部網站,即可隨時選讀電子報和電子期刊,瀏覽方式便捷靈活,行業資訊、公司要聞、基層動態等重要信息通過公司網絡平臺實現了迅速傳播、廣域覆蓋,增強了輿論宣傳的及時性、針對性和有效性。特別是今年,中煤邯鄲設計公司開通了微信公眾號平臺,利用微信這一移動社交新媒介進行宣傳工作的互聯和溝通,實時向外界傳達公司動態。注重微信內容的原創性、獨特性以及配圖的和諧型,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有我精”。堅決摒棄一味地模仿和發布無用信息,防止資源浪費,不斷增強對外宣傳能力、新媒體溝通能力和輿論引導能力,充分利用微信傳播中煤好聲音,選取公眾關注的話題,使微信成為弘揚正能量的一種形式、企業揚正氣的一種宣傳表現。通過深化對外宣傳,樹立了企業的良好形象,對于促進企業和諧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創新宣傳內容形式
在加強宣傳陣地建設的同時,中煤邯鄲設計公司還特備注重宣傳內容形式的創新。一方面,增加熱點選題,鎖定職工焦點。通過在《中煤邯鄲設計報》設立“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學習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迎難而上,中煤人在行動”等專欄,采寫職工群眾真正感興趣的、積極正面的報道;另一方面,堅持“走轉改”,按照貼近職工、貼近生活、貼近基層的原則,用群眾的話說群眾的事。充分利用《中煤邯鄲設計報》、微信公眾號平臺,開設了“中煤好人好事”“一線故事”“降本增效大家談”等專欄,及時宣傳新形勢下公司涌現出來的好人好事,真實反映員工所思、所想,讓宣傳內容深入人心。
(三)推進宣傳隊伍建設
打造“互聯網+”新的宣傳模式,關鍵在于新聞宣傳隊伍轉型,面對新形勢、新挑戰和新環境,中煤邯鄲設計公司更加注重新聞宣傳隊伍的建立和培養,不定期邀請高校學者、媒體界專家為公司宣傳隊伍授課,提高宣傳隊伍綜合素質,打破以往“一紙通稿打天下”的傳統新聞宣傳模式,積極探索“全方位立體式多元傳播”,使公司宣傳隊伍變“一崗一責”為“一崗多責”,變“一招鮮”為“一專多能”,逐步適應全媒體宣傳要求。新聞通訊員既能當網絡宣傳員,還要爭當新媒體“達人”;既擅長傳統表達方式,又精通網絡互動表達,成為內外兼修的復合型新聞宣傳人才。
(四)提高輿情管理能力
在“互聯網+”環境下,中煤邯鄲設計公司對輿情管理加大了重視,提高輿論引導力,有效維護了公司的形象和聲譽。一方面,積極履行政治責任、社會責任和經濟責任,以實際工作業績貢獻社會、塑造品牌,從源頭減少負面輿情的發生;另一方面,在做好公司內外宣傳的同時,加強對負面輿情的檢測、應對與處置。設立了專門輿情管理機構和人員,重點對網站、博客、微信、論壇等網絡輿情進行了不間斷地檢測與分析,實行輿情監測日報告制度,將輿情分類報送公司領導及相關基層單位、部門進行及時處置,形成了一套細致完備的工作制度和流程。
參考文獻:
[1] 崔亞博.論在新形勢下如何做好大型國有企業的宣傳工作[J].經營管理者,2009(22).
[2] 李慧.新形勢下企業新聞宣傳工作之我見[EB/QL].2013.12.13.
[3] 顧耀寧.對企業新聞宣傳陣地作用的思考與展望[J].現代企業文化,2013(12).
[4] 張正偉.全媒體時代企業新聞宣傳工作的思考[A].中國石油大學勝利學院學報,2014(1).
[5] CNNIC.2015年第3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