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棟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我們的學生連學習英語的興趣都沒有,那么他又怎么會在學習英語方面花時間下功夫呢?,F在我把自己在教學方面做得幾點體會寫出來與大家共同探討:
一、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我們搞好教學的關鍵
我們的初中教學主要是面對的是一些十幾歲的孩子,他們身上既有家庭給他的特性同時也有社會給予他的特性。因此在教學的問題上我們不能一刀切,需要我們仔細觀察,多方了解,真正找到解決問題的根源,幫助孩子解決問題。與此同時,我和學生約定他們有什么問題都可以和我交流,如果沒有時間可以在作業上寫上,我也會把自己的想法寫在上面。通過這樣我和孩子們之間建立了一種和諧,平等的朋友式的關系。
二、寓樂于教,提高學生學習的欲望
我認為課堂上最重要的教育目的,就在于去點燃孩子們渴望知識的火花。(蘇霍姆林斯基《怎樣培養真正的人》第148頁)我們的學生年齡都在十幾歲,他們有他們的年齡特點,他們好動,好奇心理強,有著好勝的表現欲。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充分的利用他們的這些特點。因此,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這些特點。首先,我在對話教學上充分發揮孩子的表現欲,要求孩子自己通過所學習的知識點自己組內進行合理的創景表演。其次,對于Story Time 階段我則要求每個小組精心準備全員參加,充分利用道具,把這些故事形象生動的表演出來。學生可以根據自己設計的故事情節在教材給予的情節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的補充,同時也可以充分的利用班里的東西作為你在表演中的道具,同樣以我們班內的案例來說,我所教的六年級的Story Time來說,有一個小組表演的時候就利用班里的大掃帚作為大樹來進行表演。在小組表演的時候,其他小組并不是無所事事,而是需要用心傾聽,找出他們在表演時出現的錯誤,那個小組出現的錯誤越少,那個小組就會獲勝。對于獲勝的小組我們會合影留念。孩子們對于這種獎勵非常的喜歡,我們會把照片貼在教室內,這樣就更加激發了孩子們求勝的欲望。使得孩子們能夠在樂中學。
三、小組教學事半功倍
分組目標教學能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互助學習的能力,又適當滲透了競爭機制,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長期實踐證明分組目標教學能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小組機制,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長期實踐證明分組目標教學能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新學期開始,我就根據學生的成績進行分組。班內共有六個小組,每個組里都有兩名組長,一正一副。同時實行兵教兵的形式,讓學生分別制定學習目標,進行階段性流動。以完成課堂目標或進步分來計平時成績,避免對學生自尊心的傷害。小組長在課下會對學習成績不是很理想的學生進行監督。例如:在英語教學中我們每節課都會聽寫,為了自己小組內會獲得優異的成績,組長會在課下就會給課上有可能出錯的學生提前寫一遍,從而確保他們能在課上聽寫時能夠小組的所有成員都會過關。當然我們既然有評比就必須要有相關的獎罰制度。從而使得學生們有更高的積極性。小組教學對學生的學習習慣及學習效率都有了很大的幫助,的確做到了事半功倍。
四、利用歌曲展現情境
學生特別喜歡音樂、喜歡唱歌,優美的音樂(歌曲)伴隨著富有表情的對話,能把靜態的抽象的文字變成動態的具體的語言交流情境,我經常在每節課前可以讓學生聽5分鐘的英語歌曲,使學生身臨其境,投入到英語學習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歌曲作為英語課的開始. 美妙的音樂常令人心曠神怡,其旋律、音韻、節奏常把人帶進特有的意境中。課前集體哼唱英語歌,可調整學生的心態,啟發其作好上課的準備。再也不會對英語課那么陌生。另外,值日學生作報告時插一段輕音樂,他說得自然,同學們聽得輕松?;叵肫鹩⒄Z入門階段“拼、讀導學模式 ”的教學,英語歌曲的確給師生帶來了滿足感。后期教學中,打招呼、數詞及名詞復數教學、周日名稱的拼寫、月份季節的表達、家中做客、過生日、游戲活動、起睡等功能項目相關的歌曲,都加強了學生對知識的鞏固和理解,觸動學生的參與意識。教學情境的創設和運用,可以激發學生的靈感和想象,使學生在受到某種觸動時自然而然地把思考范圍拓展開去,多向散射而使思維極具活力。為英語課教學注入新的活力。
總之,教師教學不僅僅是教會學生知識點,同時還要教會孩子如何學習。因此我們教師要與他們真誠地交流,采用各種各樣的教學手段,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才能充分展示教師的風采,張揚學生的個性,從而達到春風化雨般地影響學生,才能使英語課堂更生動、更有效,才能提高他的英語成績。以上幾點是我自己的幾點體會希望我們能夠共同探討,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意識,培養他們能夠盡力獨立解決在學習過程中的各種問題的能力,最大限度地發揮出自我潛力,樂于和善于向老師請教學習,從而收到良好的英語教學效果,真正的全面搞好我們的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