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竹明
【摘 要】隨著新課程的全面實施,合作學習越來越多地運用于數學課堂教學和探究活動中。這種學習方式通過組內學習主體之間互助合作、共同探討,形成小組間相互競賽、公平競爭的格局,激發他們主動參與學習,樂于探究的興趣。但是,在當前新課程的教學中,由于種種原因,這一學習方法在實踐中也出現一些誤區,實際效果并不明顯。本文通過對合作誤區的剖析,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從如何科學合理分組、強化合作意識,如何精心設計問題、把握合作時機、加強合作指導等方面對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的策略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合作學習;誤區;策略
隨著新課程的全面實施,合作學習越來越多地運用于數學課堂教學和探究活動中。這種學習方式通過組內學習主體之間互助合作、共同探討,形成小組間相互競賽、公平競爭的格局,激發他們主動參與學習,樂于探究的興趣。
一、存在常見的合作學習誤區
1.分組不科學
由于事先沒有進行科學地分組,沒有明確的責任分工,導致個人責任擴散。教師提出問題后,一、三、五排學生向后轉,與二、四、六排學生一起討論,“課堂熱熱鬧鬧、課后風過樹梢”。仔細觀察發現:有的小組討論雖然很熱烈,但意見很難統一,難以形成結論;有的小組一直由學習好的同學在唱“獨角戲”,學困生不自覺的成了陪襯,或無動于衷,或充當看客;還有的小組,干脆將討論的內容棄之一旁,或坐以等待別人的成果,或趁此熱鬧的場景,聊起了“題”外話……使合作流于形式,不能真正發揮每個學生的主體作用,導致兩極分化嚴重,失去了合作的意義。
2.缺乏合作意識
在測量旗桿高度時,教師布置好任務后,讓學生進行合作測量。此時發現:調皮的學生在操場上玩耍;內向的學生則低著頭“冥思苦想”或東觀西望;動手能力強的學生獨攬大權甚至是霸權——自己用測角儀、拉皮尺,不許別人動手;好表現的學生為了顯示自己,對別人指手劃腳;膽小的學生雖想動手但只能看他人忙著。匯報數據時,有的同學漠不關心,從不張口;有的同學乘機對出錯的同學諷刺挖苦……由于學生缺乏合作意識,不能體現“互助性學習”,整個課堂就像一個鬧哄哄的趕集場所。課堂秩序混亂,教師難以駕馭,教學活動不能正常進行,教學效果甚差,且學生之間的合作根本不存在。
3.問題設計不合理
選擇用于合作學習的教學內容,必須符合三條原則:①所探究的新知識具有適宜合作學習的特點:②是本節課的重點內容;③是學生需要的知識素養。由于教師沒有正確理解合作學習的要旨,為了顯示課堂教學形式的多樣和課堂表面氣氛的熱烈(公開課更甚),把一些不適宜合作學習的問題組織學生討論,如一些簡單的因式分解、一元一次方程求解,此類問題缺乏深度和廣度,又沒有開放性。學生沒有真正深入探究、參與討論,費時多,成效微,是一種典型的形式主義。
二、應對策略
1.根據學生各方面差異,科學合理分組
學生的活動能力有強弱之分,性格有內向和外向之別,而活動能力又往往受到家庭環境和心理性格等方面的影響。一般來說,性格外向的學生社會活動能力要強一些,但自制能力往往要差一些,工作也相對要浮躁一些,而性格內向的學生雖然拙于言辭,不善交際,但卻非常沉穩。因此,在課程實施前,指導教師有必要通過問卷調查、與學生交談等形式對學生的興趣愛好、活動能力、性格、知識結構等影響學生合作的主要因素進行了解,教師分組時盡量使學生興趣、能力“互補”在一個小組內。
2.強化合作學習的意識
合作意識是進行合作學習的情感基礎,是合作的內在動力。為加強學生的合作意識,我在實踐中選擇了具有合作氛圍與合作機會的“實驗教學”來激發學生的合作欲望,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如測量旗桿高度時,我就以對照的形式先安排4位平時成績優秀動手能力強的學生單獨來測量,后安排其余學習程度中等的同學4人一組合作完成這一測量。測量結果表明,4位單獨操作的學生只有1位能順利完成任務,達到精確度的要求,而合作小組的實驗都成功了。通過對照,讓學生體驗到合作學習的價值,意識到他們是一個整體,有一種“榮辱與共”的關系。激發他們合作的愿望,強化他們的合作意識。
3.精心設計合作探究的問題
合作學習要獲得成功,關鍵之一在于所設計的問題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具有挑戰性,單靠某學生獨立思考會出現困難,如平面鑲嵌問題;其次問題是開放的,答案不是唯一的,這更容易引發學生深層次的溝通和交流。
三、結束語
總之,合作學習作為課程改革背景下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和教學組織形式,它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前景是很廣闊的。將理念變成實踐,從形似到神似的過程曲折艱辛又趣味無窮,還有許多問題值得我們做深入探討。的確,合作學習并不是僅僅意味著安排學生按小組坐在一起共同去完成一個任務,它需要教師對小組活動過程的各個壞節、各個方面給予認真的思考和關注。教師在新課程環境下,必須重新審視合作學習的價值,積極營造適合學生進行合作的環境,培養學生參與活動、與人合作、與人競爭,交往溝通等現代意識,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最終達到主動發展、提高效益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數學課程標準研制組.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式社,2002
[2]王坦.合作學習的理念與實施.中國人事出版社.2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