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曄
【摘 要】《基礎西班牙語》課程是西班牙語專業一、二年級的核心課程,理應涵蓋聽、說、讀、寫、譯等多方面訓練。當前國內《基礎西班牙語》課程的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有:教材、資源少,教學模式、手段單一,上課互動性差,多媒體設備的利用效果不佳等。針對上述問題,筆者從以下方面進行了改革:在啟用外研社新版《現代西班牙語》的基礎上加入部分原版教材內容,使教材、教學資料內容豐富、應用性強。改變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盡可能多地參與課堂,讓上課過程從“老師說”改變為“學生說”。有效地利用多媒體技術設備設計各種課堂活動進行聽、說、讀、寫、譯的訓練,使教學生動有趣,讓學生打下堅實的語言基礎,并提升學生實際交際中的語言應用能力,滿足學生在未來職業生涯中的需求。
【關鍵詞】《基礎西班牙語》;教學模式;聽說領先
《基礎西班牙語》是貫穿低年級階段的一門綜合性課程,從2014年9月開始,筆者在所在學校西班牙語專業一年級針對《基礎西班牙語》課程進行了為期四個學期的教學模式改革與實踐。改革的目標是在課堂中針對聽、說、讀、寫、譯五方面基本功對學生開展全方位的訓練,強調聽說結合、聽說領先,并注重對學生西班牙語語言文化綜合素質的培養,使學生初步掌握西班牙語語法及實際應用語言的能力,了解西語國家文化、歷史、政治、經濟等方面的知識。
一、教材選用
筆者選用2014年7月外研社正式出版的新版《現代西班牙語》作為《基礎西班牙語》課程的主教材。此前在全國西班牙語專業普遍使用的舊版《現代西班牙語》教材從1999年面市后就再未做任何修改,其中部分內容已嚴重過時。與舊版相比,新版教材具有以下一些優勢:①傳統的語法講解與交際法融合。②更新與時俱進的高頻話題、例句、詞匯。③練習形式豐富。④增設“社會文化常識”板塊。⑤錄音選取西班牙和拉美不同國家的口音。新版教材的這些優勢特點與筆者的改革目標需求是一致的。此外,筆者還選用了西班牙原版教材《你知道嗎?》中的部分內容,使教學更加豐富。《你知道嗎?》是一部由西班牙專家針對中國學生專門編寫的實用教材。該教材對中國學生學習中熟悉的方式給予了充分的重視,如:語音、語法推論、聽寫和閱讀理解,同時也時分注重口語表達、交際對話和文化交流等練習。
二、改革具體措施
1.引入自主學習
在傳統教學模式中,講解語法的部分,教師往往按部就班地照本宣科,再輔助一些自己準備的例句。一堂90分鐘的課下來,學生對老師的講解過分依賴。事實上,新版《現代西班牙語》對語法點的講解非常清晰、易懂,學生通過自己預習即可掌握一大部分。新版教材每個單元的教學時數為10,即一周的時間。在教改過程中,筆者根據教材特點,引入預習制度,要求每個學生在前一周的雙休日甚至更早就完成對下一單元的預習。筆者根據課文內容,對每一單元都編寫了《預習重點》并發給學生。《預習重點》除了有教師自行總結的該單元重點,還包括教師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針對學生可能會有疑問的地方進行的難點剖析,并對學生提出了很多問題,需要學生在預習過程中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或提出自己的看法。除了預習重點,還要求學生必須在雙休日就完成每單元教材后的語法練習,并背誦每單元的課文一。每周一第一節課時,教師都會檢查學生預習的情況。
2.演講與文化導入
在教改過程中,教師利用每天上課的前5分鐘,指定不同的學生做主題演講,其中前四天的題目由學生自行擬定,周五的題目必須與每單元最后一個版塊《社會文化常識》相關。這個版塊是舊版教材沒有的,意在讓習慣中文思維方式的學生具備基本的文化差異敏感性。教師提供與之相關的習語、俗語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該文化現象,并要求學生針對每個單元出現的不同西語國家的特殊文化現象或生活習俗通過網絡進行資料搜集。
3.聽說領先
實現課堂從傳統的只聽不說走向聽說結合的模式。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在講解重點單詞時往往將自己準備的例句直接在課件中展示給學生,而學生則將這些句子直接抄在筆記本中。在教改過程中,筆者先把一個例句以中等語速讀兩遍,要求所有學生在教師讀完句子后立即口頭復述一遍,隨后教師指定一名學生再復述一遍,如果復述內容有誤,教師會及時糾正。教師要求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不要抄筆記,而專注于聽和說,所有的例句教師會在課后發到班級QQ群中,幫助學生復習。復述例句看似簡單,實則是一個對學生要求很高的練習。學生必須在預習過程中對重點單詞的用法有所掌握,還要有一定的聽力和表達技巧才能順利完成。除了復述教師自己準備的例句,教師也會要求學生讀一些自己在預習過程中造的句子,及時糾正學生在表達方面的錯誤。
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講解課文內容是以講解課文中出現的語法點為主的,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參與度是很低的。而在教改過程中,筆者在備課時針對課文內容及語法點準備了很多以西語提問的問題,在上課時要求學生用西語回答,并逐步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出課文的內容,真正做到聽說領先。針對一些實用性很強的內容,如看病、旅游、圖書館借書等,教師要求學生在課下組織雙人或多人對話,并在課堂上展示出來。教師根據課堂內容,在課堂中結合體驗式教學法、啟發法、討論式教學法,讓學生更多地參與課堂。
4.練習的多樣化
除了之前提到的復述句子、課文內容問答等課堂練習以及教材自帶的課后練習,筆者還針對課文內容自行編寫了大量的練習。筆者將每周五的課設置為復習課,在課堂上,學生要按照教師的要求完成包括短文聽寫、聽譯、視譯、聽短文回答問題在內的多項練習。教師自行編寫的練習有翻譯、對話、寫作等多種形式,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和復習課文內容。另外教師還使用了原版教材《你知道嗎?》以及自行搜集的網絡輔助材料對學生進行多方位的訓練。
5.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較少采用教學課件或僅有文字版本的課件。在教改過程中,筆者多方面搜集視聽材料以及集文字、聲音、圖像和視頻為一體的多媒體教學課件,通過視覺和聽覺等多途徑讓學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西班牙語。目前基礎西班牙語課的課堂教學大多在配有多媒體投影設備的教學樓教室完成,筆者所在學校的西班牙語情景資源實驗室也開放給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課外活動。
6.組織、指導開展課外學習小組活動
筆者將一個班的學生分為多個學習小組(四人一組),每組選舉一個組長。由組長牽頭開展一些課外學習活動,如集體討論、西語情景對話、小組聽寫、西語影視作品配音、西語短文寫作、讀書匯報等,教師為學生提供相應的指導和幫助。
四、總結與反思
(1)大一還處于從高中學習到大學學習的過度階段,部分學生在開學的第一個月對大學學習中的自主學習部分無法迅速適應,預習效果欠佳,進而影響了課堂學習。需要任課教師及時發現存在類似問題的學生,并這部分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
(2)預習制度有效地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課堂時間的利用。在預習過程中,學生基本能掌握每個單元的要點,在上課時能重點針對課前沒有理解或者沒有消化的知識點進行理解。
(3)課堂復述句子的練習對提高學生聽力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幫助。在文章聽寫考試中,參與課堂改革的班級平均得分高出其他平行班20%。
(4)課堂演講、課堂對話展示以及語法練習口頭化對于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有較大的幫助。除去每周必講的“社會文化常識”版塊,教師應有意地將學生每日演講的主題由敘事型往議論型引導,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
(5)教師在學習小組分組時充分考慮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將學習能力較強的同學平均分配在各個小組之中。學習小組活動的開展,不但增加了學生學習的熱情,也使學生之間的交流變得更加頻繁。
參考文獻:
[1]李永安.我國大學課堂教學的改革策略.中國高等教育.2013.5
[2]李松林.論課堂教學改革向縱深推進的著力點.中國教育學刊.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