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佳 林玲
【摘 要】中職教師在傳授學生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同時,還應注重對學生們思想品德、團隊合作意識、良好道德習慣的養成,造就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才。
【關鍵詞】德育;《電工基礎》教學;思想品德
一、與時需俱進
社會在進步,德育內容也在不斷發展,作為一名電子電工教師,我發現結合課堂專業教育特點,有的放矢地在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居然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知生莫若師
今年我的任教對象為我校電子電工專業一年級學生。學生們有與普高生不同的可愛之處,比如好奇心強、天真活潑、率性開朗等等,但是理論基礎相對薄弱,討厭教條主義,江湖義氣泛濫,在德育修養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具體表現為三個方面:①學習上缺乏主動性:學習懶散,作業經常拖拉或拒做,對學習成績好壞無所謂等。②紀律上放任自己:上課遲到、早退、曠課、吸煙、酗酒、早戀、泡網吧等等。他們的道德觀念淡薄,不遵守學校紀律、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等。③團隊合作意識不強:“唯我獨尊”,脾氣暴躁,不會換位思考,盲目沖動甚至于打架等。因而德育教育是提高中職生綜合素質的需要。眾所周知,教育改革的基本著眼點是如何提高所培養人才的質量。
三、育生可“順”為
生硬地講道理,學生不一定聽得進去,不如換種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在課堂教學中,在科學家刻苦鉆研真理的故事中,在《電工基礎》嚴謹的學術特點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改變學生。
在講解電路的組成及工作狀態時,為了讓學生能更好地理解教學新內容。我用干電池、開關、電珠和導線四種材料,在講臺上組裝一個最簡單的電路,當開關閉合時,電路中有電流流過,電珠亮。原本是要順著教學內容繼續往下講,突然間一個念頭閃現:學生容易理解直觀的事務,能不能在此時類比地進行德育教育?于是我告訴學生,這四種材料都是合格的,把它們分開會發光嗎?學生異口同聲說不會。我接著往下說,四中材料都合格并且按電路原理組合在一起,電路才能工作,電珠才會亮。我們在社會生活中,都有可能成為不同的“電工原料”,去組合成為各種各樣的社會“電路”。我們要把自己培養成為合格的“電工元件”,同時也需要遵守社會規范,按照社會規范組成“電路”,成為“社會電路”中有用的“元件”。正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以此培養他們遵守校紀校規。
又如在講授電阻與溫度的關系時,剛講到公式R2=R1[1+α(t2-t1)],可能因為學生對枯燥的理論公式的講解不感興趣,當時教室里的紀律很不好。本來想要發火,但轉念一想,發火也沒用,這群“熊孩子”愛唱反調,你越發火他們越來勁。我靈機一動,根據這個公式延展開去,將公式中的t(溫度)類比成不同的吵鬧度,R(電阻)類比為聽課阻力,則R2=R1[1+α(t2-t1)]即吵鬧度大(嘈雜)比吵鬧度小(安靜)時,聽課阻力大,聽課效率差。對老師而言,吵鬧時遠比安靜時干擾大,講課效率差。這個類比把學生們都逗笑了,于是順利地掌握了這個公式,同時根據這個公式,“體諒”了老師上課維持紀律的不易,不吵鬧了,課堂紀律變好了,從而成功地“拯救”了我的課堂。
民間有“順毛擼”的說法,所謂順勢而為。我覺得在專業課教學中進行德育的滲透就是“順毛擼”,不說教,不使學生反感,卻能使學生長期潛移默化地受到德育教育的影響,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習慣。
四、滴水可穿石
德育的目的,簡單地說,就是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
例如,電工課上要做實驗,但有的同學程度好,很快就能完成,有的同學程度差,不容易做好。我們班人數較少,只有24人,我把同學們分成6個小組,每組4人,并在4人中定一位小組長,程度好的同學完成自己實驗后需幫助組內的其他同學完成,小組長負責監督組內同學的學習情況。剛開始時同學們并不配合,更別說組內合作了。但我不放棄,一直灌輸“要好一起好”的理念,要求學生們互幫互助,并經常選“最佳團隊”,激勵同學們小組合作。潛移默化中,同學們合作越來越順利,成功地探究了一個又一個的新實驗。
學會合作、學會關心他人,是培養良好道德品質的基本要求。而學生的道德品質和情操,是在課堂學習和實踐中形成的。學生們必須明白電工實驗中,一定要有合作他人的觀念,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們在《電工基礎》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的同時還要注意與時俱進,使電工學科諸因素與德育內容和諧統一。
五、展眼望未來
社會需要大量的擁有良好道德品質的優秀工作者,而中職學校的畢業生大多數直接走上工作崗位,因此,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什么怎么教,學什么怎么學”,是我們教師一直探索的問題。“路漫漫其修遠兮”,我會在《電工基礎》教學的同時進一步研究如何滲透德育,讓專業知識技能的傳授與良好道德品質的培養相輔相成,獲得“雙贏”的局面。
參考文獻:
[1]陳雅萍.電工技術基礎與技能.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6月
[2]劉玉林.電容充電、放電演示器
[3]淺談體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體育與教師.201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