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
【內容摘要】高中英語教學中,閱讀理解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評講閱讀理解時,教師應該多下工夫,重視方法的指導。同時,作為課本的輔助,課外閱讀材料應該得到充分的利用?!娟P鍵詞】高中英語 閱讀理解 課外閱讀材料
閱讀理解是英語試卷中的常見題型,高中學生在日常的學習中也要反復訓練,練習的過程中,有的學生說看不懂文章,有的說看懂文章,但是題目不會做。另一方面,教師評講也是困難重重,如何入手、采用何種方法、講解到什么程度等等都需要教師反復思考。但是講解結束之后,學生收獲了什么、收獲了多少、課后如何復習,這些方面在學生個體之間相差很大。本文結合教學實際,就幾個日常教學中的常見問題進行思索并提出建議,以期引起同行關注。
一、閱讀理解評講要重視學法指導
平時的一些練習中,有些文章的難度是比較大的,學生理解起來也比較吃力,這些時候即便是就題論題,只要能把題目講解清楚、讓學生理解,教學任務也就算是很圓滿了??墒谴蟛糠智闆r下,教師在評講閱讀時,應該在其中滲透方法的指導。雖然說閱讀能力的培養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但是在具體語篇和題型方面,也涉及到具體的閱讀技巧。教學中最有價值的知識莫過于方法技能,教師簡單的幾句方法點撥,既加大了學生思維量,也提高了練習評講的價值,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多讓學生自主評講,學生可以換位思考,總結以往教師的指導,有意識地把方法應用到實際中。
第一,向學生強化體裁意識。指導學生根據不同體裁的特點掌握文章的理解方法,并選擇有效信息。評講時可以把相同體裁的文章歸類,幫助學生發現一般的規律性的東西。例如:記敘文要以5Ws和1H問題為線索來理解;議論文是闡明作者的立場觀點,因此,閱讀時要通過查找主題句來把握文章的論點和論據;閱讀說明文時要把握說明事物的特征和本質,要注意本章所用的方法(定義法、解釋法、比較法、數字法、圖表法、舉例法、引用法等)。再比如新聞類的文章關注首段;廣告類的文章要掃讀全篇;有小標題的要重視文章框架等。第二,重視長難句的分析。文章中的長難句往往給學生的理解帶來困難,而這也往往是題目設置的重點。很多同學沒有好的做題習慣,題目做完了,試卷上干干凈凈,沒有閱讀、思考的痕跡。教師要培養學生在文章中作記號的習慣,閱讀過程中,把自己不理解的詞句劃出來,仔細分析,沒有能力解決的,向老師請教。教師評講時,長難句也應該作為講解的重點。和學生一起分析句型結構、單詞的活用、從句的種類等等。比如這樣一個長句:The 第二,重視長難句的分析。文章中的長難句往往給學生的理解帶來困難,而這也往往是題目設置的重點。很多同學沒有好的做題習慣,題目做完了,試卷上干干凈凈,沒有閱讀、思考的痕跡。教師要培養學生在文章中作記號的習慣,閱讀過程中,把自己不理解的詞句劃出來,仔細分析,沒有能力解決的,向老師請教。教師評講時,長難句也應該作為講解的重點。和學生一起分析句型結構、單詞的活用、從句的種類等等。比如這樣一個長句:The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ways that people use and live in their homes have been largely ignored by existing efforts to improve energy efficiency, which instead focus on architectural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該句涉及的題目是猜測劃線部分詞義,其實結構不難理解,難的是學生們對于existing efforts的理解,引導學生思考其中更深層次的含義,學生就會明白是people's efforts,這樣題目也就迎刃而解了。
第三,讓學生參與評講。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自己解決練習中的難題,指定一名或幾名同學提前準備,代替教師在課堂上給其他同學答疑解惑。學生有了機會,以他們自己的視角來解決問題,往往會給課堂帶來意外的驚喜。課堂上也可以讓同學們組成小組討論,集思廣益解決自己的問題。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學生們主動思考,在同學面前展示自己的特長,使他們體驗到學習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習的自信心。
閱讀方法的指導要系統地、經常地堅持下去。并且在平時的練習中,給學生足夠的機會運用所學的方法,這樣才能做到“熟能生巧”。
二、閱讀評講應該突出重難點
心理學家發現,一般情況下,開始上課時,學生的注意力逐步增強,然后保持一段時間的穩定狀態,隨后注意力開始分散。要提高評講的效率,教師不能從頭到尾按部就班,否則既浪費了時間,學生也不能真正從中獲益。另外,教師要重點評講的必然是學生沒有掌握的,根據學生的注意力分配規律,把一節課變的“頭重腳輕”,有時也是很有必要的。
為了突出重難點,教師要認真備課。布置作業時要認真分析學生的學情:最近學過什么語言知識,最近課堂上學習的話題背景知識,有目的、有意識地進行辨別、刪選。選擇適合自己學生的文章,放棄一眼就能找出答案或者教師本人也無法解釋清楚的文章。課前通過對學生作業的批改,得出相關的數據,整理出學生錯誤的類型和性質,并分析其原因,以此來制定相關閱讀文章的教學方法,確定課堂講評的重點和難點。每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特點,這篇文章要分析體裁特點,那篇文章要分析長難句,進入課堂前教師要做到心里有數,不能以為僅僅到文章中去找到答案就算完成了備課。
備課時可以打破文章的界限,按照題型進行歸類,如考查主旨大意的題可以一起評講,讓學生關注文章的首尾段落以及每段的首句,和學生一起分析正確選項特點以及干擾選項設置的陷阱。或者按照文章體裁歸類也是個很好的選擇,引導學生體會同一體裁文章的寫作特點、語言特點,學會根據這些特點進行閱讀和有效信息的選擇。
三、課外閱讀文本要加以利用
根據《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的要求,除教材以外,高中學生的課外閱讀量應累計達到30萬字以上。閱讀材料哪里來?其實,在做閱讀理解練習的過程中,我們會遇到很多的文章,難度適中、語言優美。這樣的文章在課堂評講完之后就完成了它的使命,這是一種嚴重的浪費。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其中的一些,作為學生精讀、泛讀的文本。
第一,利用課外閱讀材料增加英語的趣味性和實用性。在挑選與課文配套的閱讀材料時,教師要更多選擇新穎而具有時代感的文章,以鞏固課堂閱讀效果。例如模塊7第2單元project部分的話題是中醫的針灸,我在選擇學生的課外閱讀時,注意到了一篇比較新的文章,介紹一款智能手機的APP,人們可以利用手機拍攝自己的舌頭,然后根據顏色等癥狀來判斷自己的健康狀況,因為是學生了解而又有興趣的話題,雖然是科技類文章,學生閱讀時的枯燥感卻少了很多。第二,利用課外閱讀材料豐富學生的語言知識、擴大學生的知識面。閱讀材料中的好詞好句也應該給予更多的關注,學生僅僅通過課本中的語言知識是無法應付考試的,更多的應用和知識補充應該來源于課外閱讀。文章中的固定短語、常見生單詞、熟詞生義、生詞熟義等都應該讓學生了解掌握。必要時,一些段落可以讓學生朗讀甚至背誦。
情感是人們對客觀事物的態度體驗。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將情感通過語言、眼神、肢體動作等途徑傳遞給學生,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產生一定的感染作用和激勵作用。當形成了師生情意交融的氛圍,課堂上任何心理疲憊和厭倦情緒都將被沖淡,教與學便成了一種享受。因此,我認為教學觀念的轉變首先從教態入手,一些老師為樹立威信,往往從走進教室起就表情嚴肅,步履沉重,課堂上語言表述千篇一律,沒有激情,試問學生如何能打起精神,如何能對學習感興趣呢?相反,老師親切的目光,恰當的微笑,飽滿的精神,可使課堂氣氛輕松,學生在老師的情感熏陶下,激發起學習的興趣和動力,樹立起學習的信心。在此基礎上,教師再佐以形象生動、詼諧幽默的語言,那么學生不但會興趣盎然地聽課,而且還會覺得四十五分鐘時間太短。例如:我在講“高錳酸鉀制氧氣”時,給學生歸納的實驗步驟為“查、裝、定、點、收、離、熄”七個步驟,為使學生更好地記憶,我給學生把這七步諧音為“茶莊定點收利息”,采用詼諧幽默的語調色彩來表述,學生聽后開懷大笑,印象深刻,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由此可見,情感教育在教學中的作用十分重要,教師只有把認知和情感融為一體,彼此促進,和諧發展,才能使學生對學習產生更高的興趣。
二、關愛學生,增進情感
美國教育學家布盧姆說過“一個帶著積極情感學習課程的學生,應該比那些缺乏感情、樂趣或興趣的學生,或者比那些對學習材料感到焦慮和恐懼的學生,學習得更加輕松、更加迅速。積極學習化學的過程就是智力因素和情感因素協調發展的過程?!苯處煈皶r了解學生的情感狀態,注意培養學生情感的穩定性。例如:我發現班級張某的化學學習成績出現下滑趨勢,于是我課間找他談話,問最近有什么事情使他分心,成績明顯下降。該生表情茫然,不愿對我吐露心事,于是我暫時放下,密切關注他的動向。有一次,無意中發現他和一名女生走的比較近,關系看起來比較親密。我想可能是他青春期情竇初開,導致學習分心,成績下滑。于是我再一次找他談話,以一個朋友的角色跟他分析早戀的利弊,并和他說我沒有告訴班主任或叫家長來學校。我用很真誠的語氣和他聊,他慢慢地放下心中的芥蒂,把內心的想法和我做了交流,我也順勢將他的思想重心引向學習上來,從那以后,我覺得我倆的關系更近了,課間我倆會相互開開玩笑,遇到什么事情他會主動來和我交流,更重要的是上化學課比以前更積極了,我覺得這感覺挺好,沒必要跟個老夫子似的和學生保持距離,我相信老師和學生的心近了,學生對你的課才會更有興趣。因此,在化學教學中通過情感教育,能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發揮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作用,達到寓教于情、寓學于情的目的。
三、情理兼顧,內化情感
《化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積極的情感,如興趣、動機、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是影響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師應在教學中,不斷激發并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逐漸將興趣轉化為穩定的學習動機,以使他們樹立自信心、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認識自己學習的優勢與不足,樂于與他人合作,養成和諧和健康向上的品格。”加強化學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應根據學生的生理、心理和認識特征,遵循優良情感發展的一般規律,從化學學科的特點出發,樹立“以生為本”的素質教育理念,激發學習動機,強化學習興趣,鍛煉學習意志,培養合作精神。
例如:在講授“酸堿指示劑”時,我不是簡單的照本宣科,而是先講述酸堿指示劑發現的故事,拋出“是否想自制指示劑”的問題來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使學生萌發自制酸堿指示劑的想法,進而讓他們自己去思考,查閱資料并探討制作指示劑的材料,最后學生通過用紫甘藍和牽牛花汁液來制作指示劑,并通過同學之間相互合作進行實驗來驗證他們的想法,然后再與書本知識作對比,使他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和理解指示劑的作用,學生不僅收獲了知識,而且在內心也獲得一份成就感。由此可見,教師在課堂上不要就知識講知識,這樣只會讓學生覺得索然無味,往往教學效果也是適得其反,要讓學生自己動手去探究、去思考、去爭論、去闡明自己的觀點,做課堂的小主人。教師要在課堂上不斷創造條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要他學”變為“他要學”,只有內心真正的想學習,才是學習源源不斷的動力。
化學既是一門好學、有用、有趣的學科,又是一門與人類發展、人的生活有著緊密聯系的學科。它源于生活,又運用于生活,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時時關注生活,探討生活中常見的化學現象,體會化學對提高生活質量和保護環境的積極作用,逐步形成合理使用化學制品的意識,運用化學知識解決有關問題的能力,為學生深刻理解生活中的化學搭建了很好的平臺,讓學生體會到學有所用。
比如:講到人體所需的基本營養物質時,可以給他們介紹合理搭配每日食譜,做到健康飲食,健康生活;了解食品中的各種添加劑,如加碘鹽、鐵強化醬油……都是對人體健康有益的添加劑,消除學生“化學添加劑都有害”的認識誤區。